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八陣圖(1 / 2)

再說趙雲遠遠看到太史慈,心中也不由得一聲稱讚,真是好一員虎將,太史慈劍眉朗目,生的一副好皮囊,也使一杆鑲金爛銀槍,此刻於趙雲相遇,二人倒是沒有太多的敵意,都為對方的樣貌而歎,隻是再怎麼說畢竟是要爭奪孱陵,也由不得他們多想,隨即一聲虎吼,二人各挺長槍便殺了上去,太史慈武藝過人,趙雲武藝超群,正可謂使將遇良才棋逢對手,跟著這種大將,手下兵卒也廝殺的格外慘烈。

一個是北地英傑,一個是江東豪雄,這一戰直殺得天昏地暗,二人武藝不相伯仲,竟然百餘回合也不能分出勝負,一直殺到了傍晚,二人俱都是力盡,卻依舊不能分出勝負,隻是手下兵卒死傷頗重,二人戰罷這才各自分開,太史慈高聲道:“今日勞累,已經沒有力氣,不如各自占半城紮營,待吃過晚飯之後,休息一晚明日再戰如何?”

趙雲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惺惺相惜,自然不肯在太史慈麵前丟了麵子,隻是沉聲道:“正有此想法,正好與將軍想到了一起。”

再說二人各自在城中收肅兵卒,一占南一占北,涇渭分明,隔著百餘步各自紮營,卻是誰也不肯退出城去,雖然商量妥當,但是終究是不敢輕信,各自防備著對方,隻是催促兵卒們埋鍋造飯,救治傷者,收拾戰死的屍體。

卻說城中忽然沒有了動靜,讓場外的諸葛亮和太史慈的副將韓浩卻是一時間都有些迷茫,剛才殺的正慘烈,怎麼說沒有動靜就沒有動靜了,而且也沒有人逃出來,自己這邊的城門還是開著的,偏偏城中並不消停,一時間雙方都不敢冒入,各自派了探子才知道怎麼回事,卻是一時間說不清楚該怎麼辦。

當夜諸葛亮進城入了趙雲的大帳往見趙雲,詢問明天的打算,熟料趙雲卻是哈哈而笑:“軍師想的太多了,我雖然不曾見過太史子義,但是卻常聽人談起,此人素重信諾,難道軍師不曾聽說,人之相知,豈可以一塗限,孔文舉禮太史子義,夫豈有非之者邪!”

趙雲的意思就是說不用想的太多,太史慈中心醫院,既然約好了明日再戰,那就不會反悔,隻待兩軍分出勝負,那孱陵自然也就有了歸屬,相信太史慈是不會用陰謀詭計的,隻是這個說辭諸葛亮卻不能接受,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子龍,兩軍相爭非是為了其他,今日一戰已經死了一千七八百將士,擬於太史慈無疑相當,要想分出勝負不容易,卻不能用如此辦法決定歸屬,否則縱然勝了那也是在無進擊之力,何況兩軍相爭各展奇謀本就是如此,否則何用孫武龐涓之才。”

“軍師此話不妥,自古重信諾者才能成事,既然雙方約定,若是均是以為傷亡的太重,那麼我願意尋太史慈約定,就讓我們倆廝殺,敗的一方退出孱陵就是了,相信隻要子義答應下來,就一定不會更改的。”趙雲淡淡的道,到底於諸葛亮想的不同,這也是第一次兩人出現分歧。

諸葛亮並未多言,出了趙雲的大帳,朝對麵的吳軍望去,眉宇間更多的煩惱,或許是因為劉備整日將信義掛在嘴邊的緣故,又有桃源三結義的名聲在外,蜀軍內部也常有這種言論,並非說重信義不好,但是廝殺之中太重信義的話,就等於束縛了自己的手腳,趙雲可以和太史慈一言而決,但是他諸葛亮卻不能。

呆呆的降了好一會,忽然輕哼了一聲,回頭望望趙雲的大帳,趙雲顯然已經起了心結,竟不曾出來了多送兩步,不過也好,自己正有事情要做,趙雲也是眼不見心不煩。

招呼親兵過來,然後吩咐親兵去取了許多石塊,明日不管趙雲如何勝負,孱陵必須要下,而且也不能就拖,所以諸葛亮要做個準備,既然已經進了城,那就讓太史慈知道自己的厲害,更對吳軍來一出好戲。

“報,將軍,蜀軍在城中不知道在做什麼,隻是從街口往南,在他們帶的那一片地方,用石塊和木頭壘成一堆一堆的,著實有些古怪。”親兵進來回報,將正在爭執的太史慈和韓浩給打斷了。

韓浩苦笑了一聲,朝太史慈望去:“將軍,如何?末將就是擔心蜀軍會有異動,果然不出我所料——”

“此時我相信於趙子龍無關,”太史慈卻不以為意,隻是哼了一聲:“趙子龍此人我聽說過,也是仁義之輩,自然不會用一些下作的手段,既然有動作,那也是諸葛孔明的小動作,不過幾塊破石頭幾根爛木頭又能怎麼樣,難道還能擋住咱們的大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