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知道劉岩之所以登基,就是為了正大光明的對自己動手,而以劉岩的實力也不用再多說其他的,根本也不需要劉協再在其中作為緩衝,如今曹操自顧不暇,甚至讓出了冀州以求緩勁的時間,要不是如此,劉協還不會兵進軒轅關,其實也是在拖劉岩的後腿,不過沒有想到軒轅關竟然這麼難打,至於東吳如今也沒有和劉岩抗衡的力量,除非劉曹孫三方徹底聯合,但是也不過重新效仿當年戰國的時候五國連縱六國連縱,或者是當年十八路諸侯攻董卓,不可能真正合力,各有所謀,最終落得個一個灰飛煙滅。
至於劉協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劉協索然說是有些絕望了,但是作為天子的他卻還有別的想法,劉協的勢力與劉岩沒有辦法相比,與其將兵力分散在四處抵抗劉岩,與其等劉岩各個擊破,還不如索性放棄城池,直接在新蔡決一死戰,那時候劉岩一定會率軍前來,到時候如果劉協能夠打敗劉岩,乃至於抓住劉岩,那就可以翻身一戰,如果被打敗了那就什麼也不用說了。
憑著對劉岩的了解,劉協可以肯定,劉岩絕不會讓別人來對自己動手,真正到了要處置自己的時候,劉岩會自己來抓劉協的,絕不會讓其他人動手,因為劉岩自己動手才可以終結一個時代,換做劉協一樣會。
就憑這這一點,劉協將很多城池的郡兵都抽調出來,以至於很多城池根本就是無人防守,當然糧食輜重也集中到新蔡,但是如此就已經湊出來了將近三萬大軍,而加上本來的一萬精銳大軍,此時新蔡附近就有四萬大軍,如果徐晃徐榮在趕回來,加上他們的三萬大軍,等陸續趕到的也就有共計八萬大軍,但是其中真正能戰的隊伍隻有四萬大軍,劉協還不會認為人多能取勝,所以將那兩萬郡兵安排在一處,卻隻是在外圍,用來嚇唬一下新軍,隻看那連綿的大營,一般人還真不敢亂來。
果不其然,陳到進了豫州地界,所過之處卻是空無一人的城池,一開始陳到還會安排幾百人鎮守城池,但是接二連三的空城,陳到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劉協有想法,這麼多的城池,你要是占過來,那需要多少兵力,自己的一萬大軍過去之後怕是留不下三四千,這是在誘惑自己分兵呀,心中性明白,隨即也就不再派兵,二十派人回去告訴王威領兵挺進,開始進占城池,隨即令大軍一路朝新蔡撲去。
陳到不愧是荊州名將,不愧是和文聘齊名的名將,除了一身武藝並不能和文聘相提並論之外,若是論及用兵或者其他,陳到在謀略方麵比文聘給還要高,可惜一直以來不受劉表的重用,但是在劉岩手下,卻已經成了一方統領,如今可以領一萬大軍,再說陳到一直在宛城鎮守,其實也明白劉岩並不是那麼真的信任他,不然手下也不會都是荊州降兵和郡兵,和張遼那些精銳相比,卻是不能同日而語,所以陳到進豫州心中打定了一個主意,那就是一定要立下大功,這樣才能脫穎而出,畢竟這是他投降以來,才是第二次參加戰鬥,上一次是叛徒親自指揮的,由不得他自行做主,但是這一次陳到卻是一定有功績,因為這一次是他自己領兵的。
卻說陳到一路領兵到上蔡,卻不想正碰上趕回來的徐晃大軍,當然此時陳到在上蔡紮營,占據了上蔡城,本來是想休整一夜之後在趕路的,哪知道第二天早上才醒來,徐晃就趕到了,見到上蔡已經插上了劉岩的大王旗,徐晃更是著急,所形象拋開上蔡直接繞過去,畢竟劉協才是最重要的,隻是徐晃大軍趕到本就已經很疲憊,正需要好好休整,此時卻是沒有辦法趕路,見到徐晃,陳到忽然不想走了。
從城牆上望過去,天子軍看上去有些士氣低落,陳到占據了上蔡,北麵大軍來攻,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豫州已經是到了關鍵時刻,而且是他們占據劣勢,如何還能振奮的起來,好在都是百戰之兵,所以還沒有亂,此刻正在準備吃的,然後好好休息一下,準備接著趕路,攻城略地已經沒有興趣,就算是去的再大的勝利,如果劉協被抓了或者被殺了,那也是一敗塗地。
心中沉吟著,陳到冷哼了一聲,隻是一揮令旗:“大軍出城準備廝殺,咱們的援軍馬上就到,而天子軍卻是倉皇逃竄,隻要能拖住他們,相信用不了多久援軍就趕到了,弟兄們,隨我出城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