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到底是全身而退,但是接下來因為失去了葛陵的的補給,這一路上非戰鬥減員卻高達一千多人,當然不是餓死的,而是偷偷溜號了,而徐晃雖然努力的製止了,但是成效不大,所以在趕回到新蔡的時候,卻隻剩下五千人馬,等於折損了一半,這讓徐晃真是有些無可奈何,有種大廈將傾的感覺。
再說徐晃走後,徐榮也開始撤退,雖然不讚成天子的決一死戰,但是徐榮也不得不承認,或者決一死戰也許是最後的機會,不然新軍幾麵進攻,那麼他們肯定是疲於防守,如此一來兵力分散,到時遠不如集中兵力和這新軍狠狠地幹一仗,在徐晃撤退的第三天,徐榮也開始緩緩地撤退了,正好趕上劉岩的登基大典,這讓這位老將徐榮也意識到了這一次絕不是隻是打仗那麼簡單,而是你死我活的一次,敗了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劉岩這是下定決心要徹底的造反了,那就必須要將劉協斬殺,一時間心中沉重。
再說徐榮撤退之後,這一路上趕路,卻又在上蔡和剛剛趕到的張遼遭遇,而此時劉岩也令三千近衛和五千騎兵催著馬力朝新蔡趕去,同時段煨也拍了五千軍煙爐殺來,開始搶占州縣,在徐榮撤退之後,潁川郡竟然等於無人防守,被段煨很快地占據了,隻是五千人也被破的分散開來,果然不能還是如劉協所想,開始分兵,畢竟段煨舍不下這一片地盤,隨即在段煨進軍之後,牧虎從軒轅關抽掉了三千人,也下了山,從陽城開始,一直追著徐榮不放,發誓要為甘寧報仇。
甘寧北海的消息傳回了長安,卻是引來了一名小將,此人名叫甘瑰,這甘瑰卻是甘寧的兒子,此時年方十六,但是頗有乃父之風,一身武藝的甘寧真傳也就罷了,又曾擺在名師門下修習,不過此子性情莽撞,卻又多鬼心思,一隻崇拜其父,便自作錦袍,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常常彎弓戴箭的,又聚集了一批長安的少年子弟,雖然不曾闖下大禍,但是也是常常惹是生非,就連母親也管教不了,幸好董白一直照顧著,卻還不曾犯下大錯。
再說甘瑰聽聞父親被害,當時留下血淚,便朝著要給父親報仇雪恨,便不顧母親阻攔,自行召集狐朋狗黨,還真別說,這甘瑰平日裏為人仗義,所結交的人也都是仗義之輩,振臂一呼,竟有四五百從者,願意隨甘瑰為父報仇,這些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很多還是各家的武將的孩子,要麼也是長安街上的青皮,反正都是好勇鬥狠之輩,自然不會害怕什麼,又說這些孩子各個家事不錯,便各自從家裏取了錢置辦盔甲武器戰馬,當然憑著他們的父輩,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們做得到,很快也就將兵器馬匹盔甲置辦好,甚至還有不少的強弩,這一日便出了長安城直奔豫州而來。
要說這些人之中,出了甘寧的兒子甘瑰,還有張遼的兒子張虎,又有魏延之子魏昌魏容兩兄弟,還有周倉的兒子周義,又有龔都之子龔成,還有劉辟的小兒子劉玄,至於其他的將領的兒子也有好幾個,用現在的話講,這都是官二代,而且都有一身武藝,小小年紀,又都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德行,如今為甘瑰的父親報仇,卻已經是理所當然的,自然是一個個興奮地要命,可沒有人知道刺去究竟會是一個什麼下場?
拋開此地,且說劉岩快馬進了豫州,根本不曾在各縣逗留,明知道城中無兵駐守,卻也不理睬,隻是一直的朝前去,,結果這一天,卻正遇上了被張遼的兩萬軍堵住的徐榮,雖然原來和徐榮有些交情,但是如今戰場上相見還說什麼,當即下令紮營,監視徐榮,如果能將徐榮沒在這裏,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劉岩心中雖然悲痛甘寧的被害,但是心中卻很冷靜,並不會被仇恨所蒙了眼,大軍原來不是出戰的好時機,再說如此便是一夜,劉岩於張遼一南一北將徐榮堵在上蔡,不過徐榮帶足了糧草輜重,根本不怕圍困。
一直到第二天,徐榮這才收拾大營,準備朝上蔡撤去,哪知道就在這天早上,劉岩領著騎兵吃過早飯之後,劉岩便已經整裝待發,遠遠地結成衝陣隨時準備發動,讓徐榮不敢大意,也不知道究竟劉岩打的什麼主意,隻是小心翼翼的撤退,隨時準備結陣,但是隨著劉岩大王旗一揮,竟然是張遼這邊先發動了攻擊,拋石機轟然砸向徐榮的陣營,一時間喊殺聲大振,但是接下來卻是劉岩忽然令騎兵發動了衝鋒,八千騎兵悶聲不響的朝天子軍衝來,這才靠近,近衛營便是一片片的箭矢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