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到了第三天,一堆騎兵忽然發現了蹤跡,看那些腳印估摸著有七八百人的摸樣,一時間說不清情況,於是就追著足跡下去,結果追出很遠才發現足跡開始分散了,私下都有,一時間傻了眼,不知道該怎麼追逐,但是這些人怎麼過去的?新軍將士想不明白,卻不知就是此時給徐榮創造了一個機會,原來徐榮從山裏逃遁,所走的就是沿著先前出來的那一千五百人所走的道路,有哪些屍體指引著,最少少了許多探索道路的時間,於是就摸了出來,而且並沒有葬送太多的人嗎,三千人出來的時候隻是損失了三四百人,而且是各種各樣的原因。
卻說徐榮好不容摸出來,還沒等好好休整一下,就發現了無數馬蹄印,便已經猜到是典韋領人追來了,心中不免有些震蕩,三千人而且是敗軍,想要和六千裝備精良的騎兵對抗,這無異於自尋死路,但是下一步該怎麼辦,徐榮便有些犯愁,銀屏絕對不行,就算是想要偷偷摸摸的過去也不行,畢竟人兩條腿絕對快不過四條腿,隻要被發現很容易被追上,那麼接下來就有事一場廝殺,而且絕對是徐榮敗亡,這已經是不用想的事實,徐榮怎麼辦?
打是不行,想要無聲無息的溜過去也不可能,三千大軍太容易被發現,或者一般人真的沒有辦法了,但是徐榮征戰多年,卻是很快就想到了注意,隻是下令讓把和ing組分散開,十人一隊五人一隊的,然後一名親兵率領,分了一下糧食輜重,然後全部散開,如果碰到新軍,隻說是大軍逃散,他們要自行回家,不願意在打仗了,而徐榮自己則另想辦法,不過到時候人少了就好躲過新軍的追查了。
很快天子軍分成了不知多少小隊四下散開,但是追逐來去卻是遇到了新軍,被新軍發現之後,對於幾個人的小隊,新軍自然不會看在眼裏,不過是一群螞蟻一般的,這些人都說是從徐榮手下逃出來了,但是不願意在打仗,想要回家而已,典韋也沒有深究,想想如果不是逃出來的,怎麼會十個八個的一隊,所以也就放這些人離開了,隻是逃出來的越來越多,根據這些敗兵的陳訴,徐榮眼見被圍,發現了騎兵的蹤跡之後,便有從新領著親兵進了山區,沿著山區朝安城方向而去,當然也有可能去新蔡,隻是一時間誰也菜不清楚,這倒是符合典韋的猜測,於是一方麵加緊對山區的盤查,另一方麵下令不用理睬這些散兵遊勇。
但是典韋在山區搜索了好幾天,慢慢的這些敗兵幾乎都走完了,卻還是沒有找到徐榮,一時間便感覺到有問題,後來與諸將仔細商量,卻忽然知道事情不對勁,隻怕是出了問題,這才想到那些散兵遊勇不對勁,不過此時不可能分兵去追一些小人物,關鍵是徐榮去哪裏了,難道真的是去折回龍王穀,然後奔新蔡而去了,還是另有圖謀?但是這種情況誰也猜不到。
徐榮去哪裏了?原來徐榮哪裏也沒去,身邊隻留下四五個高手,自行晝伏夜出的從縫隙裏逃了出去,關鍵是當時誰也想不到,徐榮竟然是在這些兵卒之前行動的,這樣四五個人想要躲過大隊的騎兵還是並不難的,畢竟新軍大軍很容易被察覺,而徐榮走了之後,新軍卻將所有的精神都放在了山區裏,根本想不到徐榮已經跳了出去,還在小心的搜捕徐榮,等察覺不對,徐榮早已經逃出了很遠,尋了幾匹馬便已經本新蔡方向而去,根本不去安城,至於那些兵卒確實要自己繞一下才能去新蔡的。
而後來典韋又將目光放在了安城上,結果找來找去,人家徐榮已經逃走了,再也追不上了,不過真正毀去找徐榮的兵卒也不過兩千人,到底有幾百人思來想去,還是自己逃走了,不願意繼續去送死,在他們看來天子是必敗了,沒有你要再去殉葬,還不如回家看看老婆孩子的。
而典韋陳到折騰了這麼多天,劉岩張遼也領著大軍趕到了,雙方合軍之後,人馬便已經增至到了將近四萬人,此時還有什麼好顧忌的,直接浩浩蕩蕩的朝新蔡殺去,不過還是兵分三路,其中一路為張遼率領,從南麵包抄新蔡,一路為陳到率領,從西麵包抄新蔡,至於東麵有水軍圍堵,而劉岩則與典韋率領七千騎兵從北麵殺過去,無論徐榮是不是逃回去了,一個徐榮也不能翻雲覆雨,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改變戰局,如今算來算去劉協隻剩下一萬多精銳兵卒,而剩下來的三萬郡兵,戰鬥力很差根本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