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是孫策之女婿,就在周瑜死後,走進了孫權的是也,這一年被任命為議事郎,為孫權開始參讚諸事,而陸遜在上任伊始,就為孫權提出了一個讓天下震驚的話題,那就是勸孫權稱帝,言明如今天子已滅,不稱帝則言不順,讓臣下不能正名,並且提出了依據江東地勢,憑長江天險於劉岩劃地而治的理念,強力推進水軍建設,不去和大漢國爭騎兵爭步兵的運作和建設,同時又提出連魏抗劉,向孫權提出支援曹操糧草,讓曹操穩住魏地的策略,由此牽製劉岩的兼並。
陸遜少年多學,家世為為江東大族。其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陸遜十歲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因袁術與陸康不和,唆使孫策攻陷廬江,一個多月後,陸康病死。在此之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江東。陸康子陸績尚幼,所以年僅十二歲的陸遜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責任。
不過陸遜的建議卻是引起了魯肅諸葛瑾呂範等人的反對,因為東吳今年所產也並不豐厚,正應該囤積糧草,好應付大漢國隨時的侵略,如今當務之急,是應付新軍的破軍艦,增加在長江和各條河流上的攔江索,修建江岸邊邊上的衛城,才好抵禦新軍的侵略,隻要水軍過不來,那麼騎兵和兵卒在江東不容易施展,大漢國對江東就不可能有太多的辦法,最少暫時可以保證發展,同事開始推行一些新政,促進百姓的發展,總之曹操也是敵人,而且曹操已經無力回天,沒有必要在多費心思,浪費本國的糧草,更反對孫權稱帝,原因是會激起本國的士子百姓的反對。
其實不少人是因為陸遜驟然高位而心生妒忌而已,隻是陸遜卻是並不與他們糾纏,之後有提出‘平山寇叛,取精銳’的策略,著力發展軍事,討會稽山越賊帥潘臨、鄱陽尤突,由虛勢伏兵,破丹楊費棧,安內患,得精卒數萬。
之後又提出‘拔人才、未親疏’,大肆在江東之地提拔寒門士子,讓江東的風氣為之一變,湧現出不少的能人,讓江東吏治一清,將百姓的怨憤押下去不少,最少很多矛盾暫時沒有爆發出來,給了江東一些時間。
還提出‘寬刑罰、忘過記功,以成王業’,又曾提出‘誌行萬裏者,不中道輟;圖四海,匪懷細害大。乞息六師,定中夏’,卻是續周瑜之後的另一個帥才,著實為孫權出謀劃策,安穩了江東之勢。
在陸遜的力推之下,孫權與年後初八正式登基為帝,見國號吳,又稱東吳,稱孫權為宏業皇帝,年號為建業元年,定都城與南昌,同時開始分封大臣,於是舉國歡慶,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得到了晉升,孫家子弟更是奪人封王封侯,隻是這消息卻沒有激起劉岩和曹操的多大變化,隻有曹操遣人來賀,而劉岩竟然一點反應也沒有。
在正月十六的時候,東吳用船艦運送糧草三萬石往曹操那裏,沿著海岸一直送到了琅琊,曹操派出五千大軍前去接應,雖然三萬石糧食並不算很多,但是卻暫時緩解了一下曹操的窘狀,到如今曹操都有些後悔,為何當初不暫停紛爭,著力於發展農桑,不過也隻是想想,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曹操倒黴,自從掌管青兗二州以來,基本上是三年到有兩年大旱,還有一年有水災蝗災,甚至百姓們死在管曹操叫做災王,從他入主青兗二州就沒有攤上個好年景,就連一向風調雨順的徐州都在這兩年爆發了水災和蝗災,收成也是大大減產,有人將百姓的戲言告訴曹操,讓曹操頗多感慨,隻是聞言苦笑:“究竟是我給三州百姓帶來了災難,還是三州與我犯衝克,還是說我不利於山東,哎——”
真是一言難盡,其實曹操還是比較注重農耕的,自從掌握了青州以來,便任命管羅為典農中郎將,開始興修水利,發展農桑,要說做的也不少,但是不管怎麼做,曹操之後卻是十年九災,讓百姓苦不堪言,不然也不會一點積蓄也沒有,原來山中林間還有野菜什麼的,隻是年年挖年年挖,到如今已經少了很多,所以去年的災荒才顯得很重,如今青兗二州滿目蒼涼,一眼望去幾十裏不見人煙,不親眼看見不會知道那種慘狀,曹操才會派人給孫權稱賀,為的就是要一些糧食,另外甚至對劉岩安排義軍在漳縣始終放糧,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沒有去騷擾,甚至在這個冬天一直沒有用兵,一方麵也許是感慨於百姓的慘狀,更多的是因為他實在是打不起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