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諧社會己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主調。理論界和學術界對和諧社會的研究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少學者從理論上深入探討了“和諧社會”的外部特征;有的學者從深層次上揭示了和諧社會內在的各種關係;更多的學者則針對和諧社會構建存在的問題作了較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大量的政策建議。然而,考察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有一個至關重大的問題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即作為和諧社會主體內在支撐的文化心理研究。現代化理論表明,社會現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的關鍵是價值觀念的現代化,是人性的提升。因為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賦予製度以真實生命力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這些現代製度的人,自己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曆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性結局在所難免[1](p199)。對於和諧社會來說,則需要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普遍健全的公民意識。本文試圖從人的現代化的視角闡釋公民意識與和諧社會的互動關係並提出培育公民意識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