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抑製缺氧誘導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及信號轉導機製
藥理
作者:張曉丹 孫鵬 朱大嶺 謝楠
[收稿日期] 2013-10-16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270113,91339107);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YJSCX2012-ZZ8HSD);哈爾濱科技創新人才項目(2013RFXXJ092);大慶重點項目(SCXZ01011)
[通信作者] *孫鵬,E-mail
[作者簡介] 張曉丹,教授,E-mail
[摘要] 目的:探討牛磺酸(taurine,Tau)對缺氧誘導的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PASMCs)增殖的影響,並且研究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ERK1/2)通路是否參與了Tau抑製PASMCs增殖的過程及可能的分子機製。方法:原代培養大鼠PASMCs,選用第2~5代用於實驗。Tau給藥濃度為 80 mmol·L-1,ERK1/2阻斷劑(PD98059)濃度為50 μmol·L-1,給藥時間24 h。①體外噻唑藍比色法(MTT)、細胞免疫熒光和蛋白免疫印記法檢測牛磺酸在不同條件下對大鼠PASMCs增殖能力的影響,將細胞分為4組:常氧組、常氧+Tau組、缺氧組、缺氧+Tau組。②蛋白免疫印記法檢測ERK1/2通路是否參與了Tau抑製缺氧誘導PASMCs增殖的進程中。實驗分為5組:常氧組、缺氧組、缺氧+Tau組、缺氧+Tau+PD98059組、缺氧+PD98059組。結果:①缺氧可誘導PASMCs增殖,常氧情況下Tau對PASMCs細胞增殖無影響,常氧及缺氧條件下Tau對PASMCs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表達無影響。Tau可以逆轉缺氧誘導的細胞增殖核抗原(PCNA)(P[2]。有報道稱Tau可改善糖尿病及心髒病的內質網應激[3],並能夠抑製主動脈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改善主動脈血管的重構[4],也有研究報道Tau可抑製血管平滑肌的成骨分化[5],並且該抑製作用是通過ERK1/2通路實現的,揭示Tau可能具有改善肺動脈高壓的功效,從而成為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新型治療藥物。本實驗主要探討Tau對PASMCs增殖的影響是否通過ERK1/2通路調控從而揭示Tau可能逆轉肺動脈高壓肺血管重構的機製。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Wistar大鼠8~10周齡,180~200 g,購自哈爾濱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合格證號SCXK(黑)2007-0002。牛磺酸購自於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100 mL,天杭生物);DMEM培養基(500 mL,賽默飛世爾生物);兔抗大鼠Cyclin A一抗(20 μL,SANTA公司);小鼠抗大鼠PCNA一抗(20 μL,SANTA公司);p-ERK1/2一抗(20 μL,SANTA公司);TNF-α一抗(100 μL,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兔二抗、鼠二抗,熒光二抗抗小鼠Cy3(碧雲天公司),ERK1/2阻斷劑PD98059(100 μL,碧雲天公司)。熒光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電泳及轉膜裝置(美國Bio-Rad公司);CO2細胞培養箱(美國 Forma Scientific,Inc,公司)。
1.2 肺動脈血管平滑肌的體外培養 無菌條件下分離大鼠遠端肺動脈,將血管剪成碎塊置於二型膠原酶中消化成絮狀。用20%DMEM高糖培養液終止消化,2 500 r· min-1離心7 min,棄掉上清液,加入細胞培養液混懸後分裝到細胞瓶當中。隔天進行換液,1周後進行鑒定。缺氧培養是置於缺氧培養箱中,溫度37 ℃,5%CO2,3%氧氣。
1.3 MTT比色法測定PASMCs增殖活力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細胞,收集到一管中混勻。按每孔1萬個細胞接種於96 孔培養板,37 ℃,5%CO2孵箱中孵育。貼壁後,按照濃度2.5,5,10,20,40,80 mmol·L-1分組加入Tau。培養24 h後,取出96 孔板每孔加MTT溶液(5 g·L-1)20 μL,37 ℃,繼續孵育4 h後,棄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 DMSO,酶標儀上振蕩10 min,使結晶物充分溶解。酶標儀測定490 nm 處吸光度A。
1.4 免疫熒光測PCNA 6孔板中放入蓋玻片,細胞消化後均勻鋪於6孔板的蓋玻片上,細胞生長密度適宜後給藥,細胞給藥時間結束後,PBS衝洗細胞,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後棄掉,再用PBS衝洗3次,每次5 min。加入0.5% Triton透化穿孔10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加入3%BSA,37 ℃下封閉30 min。PBS洗後6孔板中每孔加入PCNA一抗4 ℃孵育過夜。第2天回收一抗,PBS洗5 min,一共3次,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 Cy3熒光二抗,避光37 ℃下孵育2 h。時間結束後PBS洗3次,每次5 min。每孔加入100 μL DAPI孵育15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抗淬滅劑封片,置於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5 免疫蛋白印跡分析 各組加藥培養24 h後收集細胞,預冷的磷酸鹽緩衝溶液反複衝洗細胞3遍,加入細胞裂解液,冰上裂解15 min後刮取細胞,低溫離心機4 ℃下13 5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清,采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蛋白溶液按4∶1比例加入5×loading buffer,95 ℃煮5 min,8%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將蛋白轉印到NC膜上,轉膜結束後,用5%脫脂奶粉封閉1 h,加入1∶400稀釋的一抗4 ℃孵育過夜。次日回收一抗,TBST洗膜液洗膜4次,每次10 min,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兔二抗、鼠二抗孵育1 h,TBST振蕩洗膜4次,每次10 min。ECL顯色5 min後顯影。曝光後X光片在Quantity One 軟件中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