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

作者:董仲舒

1951年底至1952年6月,在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的同時,黨中央、毛主席又發動了一場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打老虎”運動。

1951年11月上旬的一天深夜,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的住所還亮著燈,慣於夜間工作的毛澤東正在聚精會神地讀一份報告,報告是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寫的。報告中說:從1951年9月起,東北局機關和東北各省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反貪汙蛻化、反官僚主義的運動,僅在沈陽市部分單位就揭發出3629人有貪汙行為,東北貿易部檢舉和坦白的貪汙金額達5億元人民幣(舊幣,下同)。浪費現象和官僚主義也十分嚴重,光是東北鐵路係統就積壓了上千億元的材料,無人過問。

手中的紙煙快燙著手指了,毛澤東又點燃一支,猛吸了幾口,腦海中浮現出延安時期的一幕。那是1945年7月初,民主人士黃炎培訪問延安,對毛澤東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漸漸放下了……”

毛澤東的目光又回到高崗的報告上,心情越發沉重了:共產黨執政剛一年,內部就出現這麼嚴重的問題,這樣發展下去,那還了得!我就不信共產黨跳不出這“周期率”。可是要跳出這“周期率”,該怎麼辦呢?

問題不隻是發生在東北,11月29日,華北局書記薄一波也送來了關於天津地委嚴重貪汙浪費情況的書麵報告。西南局書記的鄧小平也給毛澤東寫了一份關於反貪汙鬥爭的報告,毛澤東在報告作了這樣的批語:“西南局指出,過去反貪汙鬥爭之所以效果很小,是由於沒有像鎮壓反革命一樣大張旗鼓地作為一個普遍的運動來發動,沒有形成有力的社會輿論和群眾威力,這是完全正確的。”“我們認為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汙事件,而著重打擊大貪汙犯,對中小貪汙犯則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針,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極大危險現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所早已料到的這種情況,並實現二中全會防止腐蝕的方針。”“要把三反鬥爭當作一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大戰爭,務必取得勝利”。

12月1日,黨中央正式作出了《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8日,毛澤東又為中央起草了《關於“三反”鬥爭必須大張旗鼓進行的電報》。至此,全國範圍的“三反”鬥爭開始拉開序幕。

當時人們稱貪汙犯為“老虎”,貪汙1億元以上的叫“大老虎”,1億元以下1千萬元以上的叫“小老虎”,打擊貪汙犯自然被稱為“打老虎”。

1952年2月1日,北京市召開大會,由最高人民法院對7名“大老虎”進行公審,法官莊嚴地宣判:中國畜產公司業務處副處長薛昆山非法所得23億元,中央公安部行政處課長宋德貴貪汙64億元,依法判處兩人死刑……台下成千上萬的群眾聽到宣判後,紛紛拍手叫好。

據統計,全國縣以上黨政機關參加“三反”活動的總人數為383萬多人(不含軍隊的數字)。經核實,貪汙1千萬元以上的共10萬餘人,貪汙總金額達6萬億元。處理結果,判處有期徒刑的9942人,無期徒刑67人,死刑42人,死緩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