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評論起一個人生命的長短,有人本身生命的長度,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從這個角度來說帝王將相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偉大的君主也是這樣。另一個長度是精神的長度,還有對後世的影響。
從諸葛亮生命長度本身論起不過五十四歲,不常也不短。從諸葛亮真正出山到病死五丈原不過二十七年的時間。這二十七年對於一個人來說不算短,可是對於曆史長河,五千年的中國曆史來說就像滄海一粟,長和短其實是相比較而言。但諸葛亮卻寫上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管後人對諸葛亮的認同程度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各有不同。都不可否認諸葛亮的影響力,有人說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其實這並不完全對。其實任何一件事其實都是內因是主導,外因隻是推動內因的一個因素,卻不是決定的因素。首先是諸葛亮本身具有的素質和品質,假如說一塊廢鐵,在把它鍍上金它依舊是鐵,而且三國演義對諸葛亮超神化描述,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貶低。
在這裏我舉一個例子,孫悟空和項羽比誰更厲害,其實二者沒有比較性一個是神話人物,一個是曆史人物,一個是神話人物。換個角度,孫悟空是神,項羽再厲害不過是人。在三國的描述中諸葛亮簡直無所不能,甚至彈指之間就能把曹操,周瑜等同時代的英雄耍的團團轉。而大將隻要拿著諸葛亮的錦囊就能戰無不勝。諸葛亮不是神,而是如同你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既然是人,再厲害也不能超越人本身的認識和能力。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作為名著經典影響了很多的人,以獨特魅力影響著每個中國人。所以不僅影響了讚譽諸葛亮的人,也影響了對諸葛亮持否定態度。
其實作為一個影響曆史幾千年的人物,有這些過分讚揚,或者過分貶低的評價都很正常,用一句對於曆史人物普遍使用的話,譽滿天下者,必謗滿天下。其實就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許正是因為有缺點才是人。
可是卻不能一方麵說著諸葛亮是普通人,一方麵又按照神的標準去要求他,要求他有韓信戰必勝攻必取,
也要求他想張良一樣智謀,像蕭何一樣能治理內政。諸葛亮一個人很顯然不能擁有三個都優點,因為人嘛性情和擅長的東西不一樣,能文就不一定能武,文武雙全的又不懂政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諸葛亮在軍事才能勝過張良,蕭何,比韓信懂得政治。所以諸葛亮可以想張良一樣在劉備身邊謀劃,也可以像韓信一樣統領萬馬千軍,可以像蕭何一樣豐足百姓,足兵足食。
評價諸葛亮大多數人讓諸葛亮的軍事指揮和韓信比,智謀和張良比,治理內政和蕭何比。這樣比較下來諸葛亮簡直是一無是處,其實換一種比較方法,在智謀上張良略勝諸葛亮,但卻不如諸葛亮能治理內政,統領萬馬千軍,在軍事成就上諸葛亮輸給韓信,卻比韓信多了一些智慧,多了一些理政才能。諸葛亮在治理內政上,不次於蕭何。在軍事指揮上更勝一籌。正因為這樣諸葛亮的個人結局要好於韓信,曆史沒有給諸葛亮功成身退的機會,所以和張良結局的優劣無從比較。可以說諸葛亮是個全方位的人才,上馬能打仗,下馬能安民,也有定的外交和文學才能,對行軍打仗和兵法都有自己的見解。我並不是想說諸葛亮有多麼完美,隻是想說諸葛亮能流芳百世絕對不止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而是因為自身。
三國成書於明朝,當然這些三國的故事除了史書之外,來源於評書。評書主要是民間故事,是老百姓自覺的為諸葛亮進行的頌揚。
諸葛亮的名望沒有隨著病逝五丈原而滅亡,也沒有隨著蜀國的滅亡而消失,一直到了今天,盡管今天人們對諸葛亮的看法不一致,但不可否認諸葛亮身上許多優秀的品質值得學習。
大家對諸葛亮的了解大多數是通過別人的告訴,老師的告訴,專家的講述,或者是各種讀物,這些確實都凝聚了專家學者的心血,這些人為普通人,了解曆史,了解諸葛亮產生興趣。但是這些觀點理論是專家學者通過自己研究曆史得來的,是第二印象,或者專家學者給的印象,若想真正了解還是需要自己去閱讀三國誌這樣的史書。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也許會有更加全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