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出使東吳(2 / 2)

劉琦就用這個方法斷絕了諸葛亮後路,然後對諸葛亮說:“現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從您口中出來的話,隻進入我的耳中,您還有什麼可猶豫呢。”

諸葛亮說:“您沒有看到晉公子申生留在宮內遭受謀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卻得到安全嗎?”諸葛亮說的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計申生和重耳,申生留在國內被殺,重耳避禍流亡在外,雖然受盡屈辱,最終成為當上晉國國君,暗示劉琦領兵在外以自保。

後來劉琦聽了諸葛亮的建議出任江夏太守,避免了被陷害的危險。劉琦因此感謝諸葛亮下跪感謝“先生大恩,將來必然回報。“

而後劉表身死,曹操南下,劉琮投降,而劉備因為有了諸葛亮的預見,早做了準備在逃奔,帶著數十萬百姓,成功逃往江夏,而徐庶的母親沒有被曹操俘虜,而徐庶也還在劉備陣營。

而諸葛亮仍然請命前往東吳。這一切都沒有什麼特殊的變動,仍然是去見孫權,不過這時候劉備並沒有失敗,而且有四萬兵馬底氣自然很足。

諸葛亮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您起兵擁有江東,劉豫州也在漢南招集兵馬,共同與曹操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平定內患,基本上穩定了北方,接著進軍南取荊州,威勢震懾天下。英雄無用武之地,故此劉豫州避逃到江夏,希望將軍您能根據自己的力量來考慮對策:如果能起用東吳的軍隊與中原的曹軍相抗衡,就應該及早與曹操斷絕關係;假若不能與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擱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對方俯首稱臣呢!現在您表麵上說服從曹操,內心裏又猶豫不決,情勢危急而不當機立斷,大禍即在眼前啊!”

孫權說:“假如情況如你所說,劉豫州怎麼不投降曹操?”

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一個壯士,尚且堅守節操而不投降受辱,何況劉豫州乃大漢皇室的後裔,英才蓋世,群士仰慕,猶如眾水歸海。而且我們隻是退避,並沒有損失,我們不僅有四萬兵馬,有關羽,張飛,趙雲三位將軍,此三人者,萬人難敵。”

孫權勃然大怒說:“我決不能拿整個東吳的土地和十萬的軍隊去受他人控製。我的主意已經打定!隻是劉備真的有四萬兵馬嗎?”

諸葛亮點頭微笑:“我家主公在荊州客居,深得荊州士民之心,在樊城之時已經有兩萬兵馬,江夏劉琦水軍一萬,而且又從數十萬跟從的百姓中招兵一萬。曹操的兵馬遠道奔馳而來,疲憊不堪,況且北方人不適應水戰;另外荊州百姓歸附曹操,實為兵勢所迫,並非心甘情願。現在將軍真正能派出猛將統率數萬兵馬,與劉豫州協力同心,一定能將曹軍擊敗。曹操一敗,必然退歸北方,這樣荊州、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三分天下的局麵也就形成了。成敗的時機,在於今日的選擇。”

孫權聽完哈哈大笑:“我家公瑾都督也是如此想法真是影響所見略同。”於是孫權派三萬兵馬讓周瑜,程普,魯肅三人領兵出征。“

諸葛亮心想自己前世出使東吳的時候,太過匆忙,根本就沒去正式拜見周瑜倒是可惜,這次怎樣要見見這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