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葛亮已經知道司馬懿這支分隊一定會失敗,但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是個狠角色,對付他心裏不能有半點雜念所以他要想辦法弄清楚自己心裏雜念。因為這裏是襄陽,距離隆中很近,自己出山已經快五年了,
他心意繁亂。
而黃月英也想家了,想和諸葛亮一起來看看,所以諸葛亮和黃月英一起來找襄陽隱居的司馬徽,司馬徽也是水鏡先生。諸葛亮出來襄陽城,就見到一條溪水,水很清楚,過了溪水就見到司馬徽的屋舍,真是麵前溪水,背後青山,柏樹環抱,野花叢生。真是隱居的地方,諸葛亮走了進去,輕聲的扣了兩下門道:“是水鏡先生的家嗎。”
一個蒼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道:“正是。”緊接著一個白發蒼蒼但步伐穩健的老人,那人正是司馬徽,老人打開了門。
孔明先開口道:“水鏡先生,我是孔明。”
黃月英走也道:“先生,小女子黃月英。”
司馬徽喜出望外,“原來是孔明回來。”
孔明道:“我來看先生。”
孔明什麼都沒說司馬徽卻先問了,“隱居和出山有何區別。”
孔明道:“隱居我有的是青雲之誌,出世時榮辱興亡皆在於一身。”
司馬徽道:“現在我重新問你一遍為何出山。”
孔明道:“當年出山是為了士為知己者死,如今想來不僅要還給百姓一個太平天下,更要讓百姓有個強大的國家,我自信我可以做到。”
司馬徽道:“那你還困惑什麼。”
孔明看了一眼黃月英,因為即使重生孔明最怕連累的還是黃月英。
司馬徽道:“我這裏山明水秀,鳥語花香,你不如先遊覽一下,保證煩惱全部消除。”
孔明會意就在院外遊覽一番。
司馬徽道:“你回去吧,我是世外閑人,處理不了軍國大事。”
黃月英知道司馬徽一定是誤會了,自己是來請他出山的,於是道:“我想您誤會了,我不是找您出山的,而是請你指點我心中的疑惑。孔明也不是,先生大才,但是人各有誌。”
司馬徽道:“請進。”
司馬徽把黃月英讓進屋裏倒了杯道:“你想問什麼。”
黃月英道:“為什麼明明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我會覺得很苦。”
司馬徽看著黃月英人消瘦了,卻帶著困惱,看慣人間春花秋月,自然知道黃月英是為情所困,但她情敵絕對不是另外一個女人,情敵絕對不僅僅限於其他女人,於是道:“世上本來沒有酸甜苦辣,感覺甜,感覺苦的是心,是感覺。”
黃月英有些不明白道:“你的意思是無論苦和甜都是一種感覺嗎?並不真正存在嗎?倒不如真的去寺廟裏做和尚。”
司馬徽捋了捋胡子道:“不,這種感覺是真實存在的。你知道寺廟裏的和尚,供奉的是誰嗎?還有寺廟裏的和尚你以為他們不吃葷腥,晨鍾暮鼓真的斷絕了七情六欲嗎?不是的,佛的始祖釋迦摩尼,也曾經在紅塵中曆練過,曾做過波斯的王子,乞丐等等,三教九流什麼都有,說不定在這些曆練過程中也遇見過紅顏知己呢,所謂看破紅塵是為佛,首先要在紅塵之內,經曆七情六欲恩仇愛恨才能跳出紅塵之外方能看破紅塵,什麼叫看破紅塵就是不受紅塵所幹擾,玩弄紅塵與鼓掌之間。“
黃月英有些似懂非懂道“老人家的意思是,佛祖也是經曆過人間的紅塵,和世間百態,感受過愛恨糾葛嗎?“
司馬徽道:“正是如此,不要以為佛是沒有情愫和欲念的,不要以為佛沒有經曆過人間的****。隻有俯看紅塵萬物方能算看破。其實世間萬事萬物不管你喜不喜歡都是亙古存在的。“
黃月英道:“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隻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你覺得怎麼樣。”
司馬徽道:“我想你已經有答案了,也許你賠孔明走完這段路會有答案的。”
而與此同時文姬,來到了東吳柴桑。與文姬同行還有董祀,其實文姬幫曹操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不僅是因為是曹操將自己從匈奴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