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真小人,行事也自磊落(1 / 3)

真小人,行事也自磊落

劉備的誡子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慎之慎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字麵意思嘛,倒有點像現在的勸善書裏麵的話。善緣多積,諸惡莫作,自然功德隨身而諸事皆吉祥。但是有一點除了專業從事法律行業的人之外,卻很少有人會注意,惡之為惡,實則並無大小之分。從現代的法律實務上看,搶一毛錢和搶一百萬的性質,都以搶劫罪論處。所謂知錯就改,善莫大焉!若能知錯而改,無論錯誤大小,還算不上惡,雖然都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而明知是錯還故意而為,就構成惡了。

比方說同樣是造成受害者死亡的殺人罪,過失殺人和故意殺人的量刑就有顯著的不同,前者罪過雖重,也承擔一係列的民事賠償責任,但隻要過錯方勇於擔責,一般量刑都不會太重。故意殺人就不同了,所謂故意殺人指的是犯罪主體在實施該行為時,有主觀上的故意,法律術語叫做犯罪動機的故意性,在明知該行為會直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前提下而仍然實施該犯罪活動,量刑一般首先考慮的就是死刑!

過失殺人的量刑雖然也因為犯罪主體實施該行為時的犯罪動機不同而有輕重之分,但是隻要沒有造成犯罪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極端惡劣這種要件,在量刑時一般從死緩開始衡量,然後再參照犯罪主體的悔罪態度有無故意逃逸行為等,作出具體的宣判。

為什麼前後區別有這麼大,其關鍵點就在於錯和惡的不同。當然了,我們生活中經曆的事情其實往往沒這麼簡單,錯和惡的界限並不明朗,但是隻要大家把握住一點,莫將錯就錯,更不要以錯掩錯,那就諸事吉祥了。

其實世間功德就這麼簡單,遇事直麵其事即可。正如劉備說的那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其實世界上並不存在那種絕對不可以挽回的錯事,之所以造成那種積重難返的局麵,就是因為以錯掩錯,以惡掩惡而形成惡性循環。換而言之,世間的大功德事,一開始其實很細微;世間的大惡事,一開始也很小。

之所以積小善而能成大功德,隻因處處善念相隨,無偏無頗,這種長久自律而形成的自覺,比任何珍寶還要寶貴。之所以小過會成為大惡,隻因為犯錯時其心已偏,也許剛開始的過失僅僅隻是無心之失,但是事後不願直麵其過,反而用各種方式去遮掩,這就是走偏了。一旦發心有偏而不自覺,後果就會越來越嚴重。所謂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就是這個道理。

嘿嘿嘿,越說越偏了,我差點忘記自己是在寫了呢。

話不絮煩,卻說南疆十萬大山深處有一處終年雲霧繚繞不散的山穀。這山穀當地人俗稱為奈何穀,這山穀仿佛永遠謝絕人的探訪,隻要有人走進去,那就毫無疑問再也出不來了,就仿佛人死了走上了奈何橋,再也無法回頭一般。

山穀中植被繁盛,長著很多在外界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額,很多當然是有毒的。可誰都沒法想到,就是這處詭異的山穀,竟然是享譽修行道數千年的巫門總堂所在地。這巫門的源流現在已不可考,傳說中是上古時與軒轅大帝爭天失敗的蚩尤所留下的傳承,假如這傳說是真的的話,那這巫門的來頭可就大得很了。

如果誰有那個命可以深入這山穀五裏之後還能不被毒死的話,那就會發現這裏簡直就是個充滿了遠古洪荒氣息的世外桃源。放眼望去,沒有什麼建築物,嗯,也不能說沒有,而是所有的建築物都是以一塊塊漆黑玄武岩開鑿而成。

在穀地正中央,有一座高約百丈寶塔狀的玄武岩山峰,所有的黑石建築物皆以這山峰為中心,空氣中隱隱約約透著一絲燥熱的氣息。

在這座山的內部,有一個巨大的人工開鑿的方圓百餘丈的石窟。一提到石窟,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到名聞中外的敦煌石窟壁畫,可這石窟卻不是這樣,不但沒有那些瑰麗的壁畫,反倒連人工的修飾都沒有,滿是刀痕劍孔,依然保留著開鑿之初的樣子。

這石窟的中央,有一個深井。這井裏裝的不是水,而是奔騰翻滾的岩漿。看到這一幕,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這山穀乃是一處曾經噴發過的火山口,地氣特暖。加上十萬大山深處亞熱帶,氣候濕潤,水汽遇熱上升又遇冷凝結,這才造成了終年迷霧的格局。石窟的正前方是一個祭壇,上麵供奉的可不是什麼三清四禦,如來法身,而是一座以黑玉雕琢的三麵八臂的惡神。惡神的旁邊還供著一座白玉雕像,相貌端麗,是一個韶華女子,神色溫婉,與那八臂惡神的凶惡樣子形成鮮明對比。神像上方是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三個鐵畫銀鉤的大字:“巫神堂!”

在祭壇下方,有一座黑色石椅,上麵坐著一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虯髯大漢,形象頗為粗豪。很難想象,這位看上去頗有燕趙之風的大漢竟然就是修行道凶名遠播的大巫血池上人。血池上人此時臉上正露出痛恨至極的神色,因為就在剛才,査蓬的命魂靈玉被一道紫氣斬得粉碎。而古猜的命魂靈玉雖然沒有碎,卻詭異地由紅轉白,仿佛失去了所有的靈性一般。

“血池先生,對於這樣的遭遇,我感到很抱歉!”說話的人坐在左首,神色中頗見儒雅。

血池上人眼中有血芒閃爍,神色卻並沒見如何變化,隻聽他淡淡地道:“山口先生,你造訪我玄火壇,所為何來?”

這人叫山口風行,來自島國日本。山口風行帶著禮儀般的微笑:“為貴我雙方利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