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司馬懿居然是重生的(1 / 2)

司馬懿是何許人也?華雲的腦中瞬間補出他的簡要資料:後世的“晉宣帝”——即:三國時期之後,一統天下的晉朝先帝!典型的“三國之誰笑到最後,司馬懿笑得最好”!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們都知道“劉皇叔三顧茅廬”的典故,孰不知這位司馬懿也曾被曹操“三請出山”過。

第一次請司馬懿出山是在公元二零一年,曹操派出毛玠去請司馬懿出山,可惜司馬懿看不慣曹操的出生以及多疑的性格,因此他故裝風痹病,半身不遂,成功地騙過毛玠。

第二次請司馬懿出山是曹操不信司馬懿真的生病,派出一名刺客去看看他的反應,結果司馬懿被刀架在脖子上,仍舊麵不改色,刺客隻好離去。

第三次,也就是今年——公元二零八年,曹操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強硬地邀請司馬懿出山,在出不出山與被不被抓中二選一,司馬懿隻得乖乖地上任。

此外,公元二零八年六月,漢獻帝罷三公,恢複設置丞相與禦史大夫。一個月後,曹操出任丞相——也就是說,司馬懿將在七月左右進鄴城赴官!

……華雲擦了擦額上不存在的冷汗,麵無表情地暗自吐槽:現在頂多四月,離七月還有三個月,沒人規定司馬懿非得住在家裏,哪也不去!

——可歎,就連華雲這名穿越女也不知道,眼前的司馬懿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個秘密就是:司馬懿他是重生的!

重生,故名思義,那即是一個人已經死過了一回,但是他死後卻重回幼年的生活時代,他可以重新開始成長,並且還持有以前的記憶。

你們看過重生小說嗎?他的狀況就是遇上了重生。

他從公元二五一年重生回到了公元一七九年,並且順利長大活到公元二零八年。

縱觀司馬懿的影響力,可謂舉世無雙:畢竟他的孫子都成為晉朝的開國皇帝,有什麼比皇帝這種巔峰更高的呢?更何況他成家立業、子孫滿堂,簡直想什麼就有什麼,完全不用遺憾——可惜上天卻偏偏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多餘地重生了。

重生後的司馬懿更加文武雙全、精明豁達,不再拘泥世俗:重生前的他誌在天下,為了托孤的遺囑卻做了五十年的忠臣,後來他雖步步為營,為孫子三國統一的霸業奠定基礎,卻沒有機會親登帝位——今世的他難道還要按照老舊的路線走下去,做一位完美的“五十年忠臣”?

司馬懿也不是沒有想過早點參與爭霸,由他親手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然而這卻不可能:他出生於士族,而不是豪強,倘若他招兵買馬,且不提平定亂世,光是他的長輩族人,就會把他異端分子,開除族譜!因而,他樂觀地心想:生前的我過得也不錯,隻要我循規蹈矩,不也一樣長命百歲麼?江山無論是哪家的,最後照樣是自家的,動不動手也無所謂了。

對於既定的人生,或順或險,在提前得知後,究竟是順其自然,還是嚐試改變,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隻稍輕微地思索,時光卻像奔騰不息的河水,一去不複返。待他回過神來,便已是公元二零八年——他即將出任文學掾的一年。

好不容易重生一次,他卻生生地浪費了,這讓他覺得鬱悶,一鬱悶他就突發奇想想要四處走一走,是以前世的他這個時候是在家陪妻子過日子,而今世的他則是偷偷跑出家外閑逛……咳咳,不是,是遊曆中原,增長見識。

他將第一站定在豫州許縣的許都。

有誰不知,許都乃是東漢天子漢獻帝劉協所在的都城。

建安元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洛陽殘破”為由遷都於許縣,故稱許都。經過多年的擴建,許都麵貌大變,已經完全具備帝都的氣派。

城內的建築除街房、民宅、官署外,還有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等……並且,為了開創統一大業,曹操在此周圍推行屯田,號令軍民開荒播種,以應戰爭的需要,同時下令廣泛招納人才,荀彧、郭嘉、陳群、杜襲等謀士紛紛聚集到曹營的帳下,出謀獻計,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他果然沒有選錯地方。

許都,不僅有他夢寐以求的繁榮景象,更有他意外遇上的熟人。

沒錯,那熟人便是眼前的華雲。

——司馬懿認識華雲。

正確地說,不管重生前後的司馬懿都認得公元二零五年以前的華雲——隻不過在這段時辰點上,前生的他在家裏陪妻看書,今生的他則是奔走他鄉遊四方。

司馬懿拱手笑道:“你不記得在下了?”

華雲驚訝地抬起頭,受寵若驚地打量他,死活想不起來她居然和司馬懿有所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