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陳長生發現自己一直在找人。
起初是尋找李真熙,卻沒有想到人是找到了,卻終究沒有阻止她變異。
後來想起來,其實當時他是有機會的。
如果見到她的第一眼,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想。
隻要一顆子彈,列車上的所有事情便都不會發生。
可惜沒有如果。
後來有一天,他和陳吾生在聊到這一次的經曆時。
陳吾生問他:“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們麵前,如果我們抓住了,就可以救到那麼多人。這樣他們都不會死。也不會發生後來那麼多事情。
但我們沒有抓住。於是,多麼多條鮮活的人命都沒有了。
你會不會後悔,沒有在見到李真熙的第一麵就把她殺死?”
陳長生當時很嚴肅地對他說:“可是沒有辦法重來了對嗎?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
有些事情在它真正發生前,你是怎麼都沒有辦法想到的。
就好像我明明是來自未來,可我也沒有辦法知道在我經曆過的歲月裏的所有事情。
就好像我明明看過《釜山行》這部電影,但是後來依然發生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
全知,那是神的事情。
生活中有很多選擇,有些是自己選的,有些是被迫的。
可是無論是哪種選擇,我既然做了,就不會去後悔。
另外,我希望你以後收起你那廉價的正義感和同情心。
在你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是個適者生存的世界。
在你同情別人的時候,想想誰會同情你吧。”
陳吾生卻倔強地說道:“那我寧願不要長大。”
帶上鄭秉國,也是陳長生的選擇。
一來就像是他當時向陳吾生解釋的那樣,接下來確實用得上他。
二來也是因為他那會剛剛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那種突如其來的強大感,使得他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了自信。
雖然他依然不能確定自己能對付多少喪屍,但在他的想象中。
如果都是他在遇見鄭秉國之前見到的那種程度的喪屍,隻要不太大意,保護自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哪怕是帶上一個負累,想逃命應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想錯了一件事情,但是做對了一件事情,
在與陳吾生進行了思維的碰撞後,陳長生找到了接下來行動的方向——尋找今天的第二個目標,那個原版《釜山行》裏的男主角。
在鄭秉國的介紹下,陳長生基本明白了這輛列車的構造。和國內的列車基本沒有差別。
除了最後的21號車廂前方隻有一側有門。從20號開始的其它車廂都是前後兩側各有一扇門。
而每兩節車廂之間各有一個隔間。這裏既是洗手間的所在,又是下車的地方。
陳長生設想得很周到。以一扇門為一個位置。鄭秉國始終跟在他身後一個位置的距離。
比如他此刻就先走近了20號和19號車廂之間的隔間靠近19號車廂的那扇門,而鄭秉國則守在靠近20號車廂的門後。
如果19號車廂裏的喪屍不多,陳長生自己就可以應付,那麼在他清理完裏麵的喪屍後,鄭秉國就可以跟上來。
而一旦陳長生發現19號車廂裏的喪屍太多,不確信能不能一次清理掉,就迅速逃回20號車廂,鄭秉國則負責隨時準備著把門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