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第十四輪過去之後的幾天,媒體和球迷都是對霍芬海姆以及幸運的曾恪而津津樂道。
隻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柏林赫塔,確切的是,柏林赫塔球員馮貝爾根突然跳出來刷存在感,以及他之後所發出的言論,堪稱是賺足了眼球。
不得不說,第十三輪霍芬海姆和柏林赫塔的比賽之後,馮貝爾根和他的球隊遭受到了社會輿論的極大譴責和壓力。沒根本沒得洗,柏林赫塔在這場比賽中確實踢得不夠“幹淨”,而馮貝爾根就更淒慘了,作為將曾恪一手送進醫院的“儈子手”,他被無數媒體和球迷拉出來鞭笞,他被好事的媒體和球迷完全塑造成了一個“惡魔”“殺人凶手”的負麵形象,他的積極拚搶被解讀成了急吼吼的上前去惡意犯規,他的努力被解讀成了正沉默著不知在憋著什麼壞水……
媒體們將他的照片發表在報紙上,將他在過往比賽中得到過的紅牌,黃牌,還有各種犯規,都給扒拉了出來……作為一名後衛,沒有犯規,沒有紅黃牌顯然是不大現實的,別說是後衛了,足球場上任何位置的球員都有“侵犯他人”的“黑曆史”,隻能說馮貝爾根比較倒黴,這次的事情鬧得實在有些大了,直接將一個在德國乃至歐洲足壇都備受關注的年輕新星給弄進了醫院,而後諸多在足球界頗有名望的磚家名宿都跳出來進行指責和抨擊——馮貝爾根想不上頭條都不可能。
這幾天時間,馮貝爾根幾乎就成了“過街老鼠”,媒體的指責,名宿的抨擊,甚至還有足協官方的問詢,就連一些自家球迷都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這些球迷本來還不覺得有什麼,但將心比心之下,踢球就好好踢,搞什麼故意傷害,人家也隻是一個球員,又不是你的殺父仇人,何苦要奔著斷人職業生涯而去?
要換做被侵害的人是你,你能想得通?能夠不氣憤嗎?
道理是這個道理,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後,馮貝爾根心裏也充斥著後悔和歉疚的情緒,但這樣的情緒很快就顧不上了——全世界似乎都在指責他,抨擊他,他已經焦頭爛額了,自己都顧不上了,哪能還顧得上別人?
所以馮貝爾根則突然跳出來刷存在感的舉動其實就很容易理解了——實在是背負的壓力太大了,曾恪安然無恙的出現,心裏緊繃的那根弦鬆了,人在大起大落之後,做出任何不理智的行為來也都是能夠接受的。
是的,馮貝爾根的言論確實不夠理智。
“曾安然無恙的出現在公共場合,這實在是太棒了,這足夠表明,那隻是一次正常的衝撞!”
“曾沒有遭受重大傷情,所以,我認為那一次的鏟球性質並不嚴重!”
“當然,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或許是因為某些特別的原因,曾和霍芬海姆隱瞞了一些情況,他們的目的何在?我不清楚!但我想說的是,我不應該再被全世界指責了,我犯下的錯誤並不嚴重,所以不應該承受類似的壓力……”
這是在接受柏林本地一家頗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時,在被主持人問到霍芬海姆以及曾恪的問題時,馮貝爾根說出的一席話。
這話聽起來似乎沒多大毛病,但仔細想想,就有些令人鄙夷了。
這席話的潛含義就是,曾恪沒有受傷,所以我不用背負太大的罪惡感,也不應該麵臨巨大的輿論壓力。更進一步的說,霍芬海姆和曾恪太奸詐了,他明明沒有受傷,卻沒有及時出來澄清,“害”得我被媒體和球迷鞭笞了這麼久!太過分了!
但事情顯然不能這樣看。
就如曾恪所言的那樣,一個搶劫犯,拿槍衝進了銀行,但就因為他被聞訊趕來的警察抓住了,就能說他沒有犯罪嗎?
馮貝爾根的言論,很明顯是在為自己的“罪行”開脫,並且還將一口名為“誣陷”的鍋甩到了曾恪和霍芬海姆的身上,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網絡上,媒體上,因為馮貝爾根的“驚世之言”自然又是引發了一波輿論高峰,曾恪在霍芬海姆都被記者抓住問到了這個問題,詢問他對馮貝爾根言論的看法。
曾恪都有些被氣笑了,他不知道這個人究竟是腦筋缺根弦,還是後天踢球踢傻的,隻能說,這種莫名其妙甩鍋,甩得是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
“我或許能理解馮貝爾根先生的一些想法,在經曆情緒上的一個大起大落之後,總會做出一些在別人看來很難被理解的舉動。對此,我無話可說。”
“我隻是很佩服他的勇氣,竟然能夠用如此清奇的思路來詮釋他曾犯下的錯誤。”
曾恪沒有氣而怒極的在鏡頭前一通大罵,對於這樣腦回路清奇,思想異於常人的家夥,他能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