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楊帆完全放下大總裁的架子,任由我安排。我們從倫敦帕丁頓火車站出發,經牛津前往伯明翰的直達列車。數小時的車程讓我靠在他肩上美美的補了一覺。
其實,在歐洲坐火車是一種享受,價格不見得比飛機便宜到哪裏去,隻是想感受一下別樣風情。
“莎士比亞的故鄉Stratford位於牛津西北。但是我可不是牛津的學生哦。”我吐吐舌頭,看著楊帆一臉寵溺的樣子。
“在莎翁的故鄉,皇家莎士比亞劇場從每年自三月末到次年一月底,連續上演,從不間斷他的作品哦。要提前訂票的。”我接著說。
“那怎麼辦呢?”楊帆顯然有些失望,好像他真的是專程來看莎翁的一樣。
“哈哈,我們就去領站票啊!我上學的時候哪有錢買票啊,都是同學們去排隊領站票的。經常會站一宿呢,但是這樣反而讓我們更加有興趣觀看戲劇。不過看起來很費勁,其實我的英語能力還是很差的。”我看著他遺憾的表情得意的說。
“哈哈,你呀。我也幹過這樣的事情呢。”楊帆笑著說。
以前我到這裏,覺得英國人民對莎士比亞有深厚的感情。詩人新宅的原址,以前的房屋已經夷為平地,隻留下一塊綠色的草坪,四周圍有修剪得相當平整的齊人高的灌木,灌木裏邊,有幾條砂粒鋪成的小徑,可以通向草坪。
抬眼看去,一口石井爬滿了虎耳草似的葉子,遠遠望去,活象是為了掩蔽而披上綠色蓑衣的中國式戰鼓,但它沒有一絲聲音,默默地蹲在那裏,給人以安詳和靜謐的感覺。
繞過莎士比亞研究中心,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花園,各種草花織成彩色繽紛的圖案,和中間的大草坪相映成輝.花園東北角設有避雨的廊簷,放著疏疏落落的座椅。
以前總覺得是莎翁給這裏帶來的財富,可是這次再來到Stratford,我否定了以前的看法。
顯然已經完全商業化了。看來心境不一樣,閱曆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這裏現在甚至有兩家五星以上的賓館,街道兩邊也有許多餐館和酒吧。遊人很多,大家似乎更願意接受現代化生活。雖說大家是慕名而來,但是到了這裏,看莎翁反而成了次要的,度假才是主要的。
甚至打開電腦,網絡上多是講在這裏哪家酒吧比較有特色,哪個酒店更優惠,哪個餐廳味道更好,真正講到關於莎翁本人的並不多。
但是,我們還是有幸看到了《亨利四世》。我激動地又蹦又跳,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最欣賞的戲劇,甚至在他們的書中曾多次引用到這裏麵的台詞。
突然回首又看看楊帆,忽地笑了,他是不學馬哲的吧。
傍晚,我們遊覽了Warwick Castle。顯然我更熟悉整個地方。帶著楊帆來到我的學校,站在宿舍前的小湖邊,我閉上了眼睛,聞著冬天湖邊冰冷的氣息。雖然萬物肅殺,但是有楊帆在身邊我還是嗅到了以前春天的味道,不僅失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