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俱樂部

作者:

2011年10月刊是個人電腦雜誌的17周年刊。在這1 7年裏。我們一直是以麵向商用,個人用戶的IT產品評測作為雜誌的主體。從簡單的鍵鼠外設到服務器,我們通過評測各類產品為讀者的采購提供著依據,我們也見證了很多產品、廠商的興衰更替。在97年剛剛建立個人電腦實驗室時,我們所評測的產品大多還是配件類,那時的個人計算機都是DIY為主,而豐富的的配件玩法也讓很多發燒友樂此不疲。在我們近年來的評測中。配件類產品隻占了其中很少的部分,而更多的則是以整機和數碼類產品為主。從中也可以看出,廠商現在是更多的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讓我們在使用IT產品的時候更為簡便,而豐富的產品類型則是為了滿足不同應用環境的需求。

在《個人電腦》創刊之時,Pentium處理器才剛剛麵世不久,那現在看來可憐的66MHz處理器,在當時已經稱得上性能卓越。而時至今日,Pentium已經成為低端廉價產品。從奔騰到酷睿係列,個人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得到了飛速提升,隨著性能的成倍發展,我們在各類計算平台上的應用模式也在逐步改變。在奔騰時代,很多人還在為如何能夠順暢播放VCD而發愁,現在我們則直接可以在計算機上欣賞1080P的高清影片:曾幾何時,1GB容量的硬盤就會讓很多人興奮不已,而現在即便是500GB硬盤也不好意思號稱海量;當所有人都在使用台式機。一台記本電腦是讓他人非常羨慕的高端產品,而現在筆記本電腦早已成為很多企業的辦公用機,更為輕便的UltraBook也將成為主流。

隨著移動計算平台的迅猛發展,我們以往必須依賴PC才能夠使用的很多應用,都已經可以通過更為小巧的智能手機、PAD類產品運行,處理器性能的提升不但為PC帶來了應用的革新,而且讓便攜計算設備的發展更為迅猛,即便是遊戲機也從中獲益匪淺。以往PC作為一個多用途的計算平台,可以為用戶提供辦公、娛樂等多重功能。但是現在我們的PC所承擔的專用應用已經很窄,很多應用模式都已經分散到其他設備上。比如視頻的播放,無論是盤片還是流媒體,現在通過藍光播放機,流媒體播放盒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麵對PC應用的分流、“後Pc時代”、“PC將要滅亡”這些觀點也頻頻出現。那麼究竟PC對於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還有什麼幫助?PC到底是什麼?在下期的雜誌中,我們將分析一台PC以往所承擔的各種應用,將應用細化後找出現在可以承擔該應用的計算設備。讓我們一起看看Pc到底是不是已經能被其他產品所替代?PC是在進化還是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