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正是他淳親王啟熙代替皇帝主持本次祭天大典。皇帝和太子或病或傷正於宮中休養,自是由聲望如日中天的淳親王祈天庇佑。
他立在最中央,如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掩去了所有的光芒。
霪霪的霏雨,似乎無法澆滅祈禱的熱情,更無法遮擋中央那人一襲的光華。
讚禮官如同司儀一般,高聲合唱,啟熙率領皇族眾人不斷跪拜行禮,其餘參加典禮的老滿清的貴族後裔們也隨之做相應的動作,跪——拜——再跪——再拜,重複又重複著那幾百年流傳的最高的禮儀,似乎那一上一下的節奏是跟神靈相通的契約密碼。
在讚禮官的唱和之聲中,奏響《中和之曲》,迎神。罄樂飄飄,侍者點燃了燎壇上的柴草,焚燒祭品,從三牲到佳果,嫋嫋的煙絲在細雨中繚繞升騰,慢慢竄上天空,引導著神明的指引。啟熙按照儀式的規矩洗手、擦手,再行“三上香”,“奠玉帛”,最後再是“獻酒”。每一個步驟在他做來少了幾分複古的滑稽,有的是虔誠和令人信服。儒雅的風度在的古老的禮儀中發揮到極致,人們已經恍惚,不知道跪拜的到底是虛無的神還是立在中央的人。
每個人都任憑著雨水的衝刷,在雨中傾炫著虔誠,留守著期望。祭天祭祀的不是天,而是心。
在皇後的帶領下,盼盼和眾皇室女眷、宗親貴女一樣一起起身,女子是永遠被排斥在祭祀之外的,似乎她們是不潔的東西會衝撞了神靈的清明。不過,皇後娘娘還是領著眾位女眷恭恭敬敬立在祭台外沿。
除了太子妃要照顧太子爺而缺席外,皇族親眷貴戚基本是都到齊了,連皇後的侄女若雅也來了,清淡典雅地站在皇後身旁。不過盼盼此刻到沒什麼心思欣賞美女,她眼神複雜地望著場內。
禮畢,樂停,煙散。祭天儀式宣告結束。
外麵人群歡呼起來,似乎真的有神明庇佑了。不過……雨,竟然還真的漸漸小了,原本連成線的雨絲已經斷碎如珠,續續停停。
未了竟然有些許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縫隙透將下來,絲絲的光亮大發慈悲似的照在人們的頭頂上。
歡呼聲更加響徹,夾雜著興奮的議論,每個人臉上的表情就是是雨後的陽光一樣來的熱情洋溢。
“嗬嗬,看來,又是如你所願了。我是不是又得恭喜你了呢?”
帳內的盼盼凝神沉思,嘴角一抹淡淡傷懷隨著最後滴落的一滴雨珠兒流逝。
三層圓形的圜丘壇中心是一塊圓石,外圍共有9圈扇形石板,其壇麵、台階、欄杆所用石塊都是九的倍數。九於中國人來說是個尊貴的數字,在這裏就象征了九重天,九重天為天帝居住的地方。曆代的皇帝就是站在圓壇的中心虔誠地祭祀蒼天。中間一座叫皇穹宇,是存放天牌的地方。皇帝祭天之後,便到這裏向無數個神位叩頭致謝。
今日,來此祭天的不是皇帝而是啟熙,顛倒眾生的淳親王。
禮畢後,啟熙仍舊獨立在祭台上,靜靜地微笑著望著台下每個人,人們也在瞻仰著這個溫文如玉的人,似乎他的微笑是最強的傳染源能一瞬間感染所有的人。
“謝淳親王!”
不是是誰先帶頭衝著啟熙的方向拜倒,接著一個、兩個、三個……每個人在陽光中迷醉似的頂禮拜膜,陽光在他們的身後灑下長長的影子,連那磕頭的聲音也似極了廟宇裏敲響的嘭嘭不倦的木魚。
盼盼看了看啟熙,在看看滿麵歡喜的皇後娘娘,悄悄地朝著帳邊挪去,趁著所有人的視線都聚焦到那個人身上的時候,她轉身不見。似乎真的沒有人注意到淳王福晉的離開,每個人都專注於那個盛況,隻有若雅輕輕地掃了一眼微擺的帳簾,秀雅的麵容若有所思,看了一眼身邊正在喜悅中的皇後娘娘,決定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