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高血壓(1 / 3)

第一章高血壓

高血壓的概述

由於曆史條件限製,古時沒有血壓計測量血壓,而是以辨證的

方法,根據患者主訴症狀,分析它的原因以定病名。中醫學通過大量臨床實踐,根據臨床症狀、病程演變,結合辨證論治的經驗比較,認為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眩暈”、“頭痛”、“中風”、“肝風”、“肝陽”、“心悸”、“尿濁”等症狀與現代醫學的高血壓病症相似。

高血壓的症狀

根據高血壓病的臨床主要證候、病程的轉歸及並發症,中醫認

為高血壓病具有“頭痛”、“眩暈”、“中風”等症狀。而頭痛、頭脹、心悸、失眠、眩暈、胸痛、頸強、肢麻、舌強、腰痛、半身麻木、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等症狀,都是高血壓病的表現。

高血壓的原因

精神因素

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可使肝氣內鬱,鬱久化火,耗傷肝

陰,陰不斂陽,肝陽偏亢,上擾頭目。肝腎兩髒關係密切,肝火也可灼傷肝腎之陰,形成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飲食失節

過食肥甘厚味,或飲酒過度以致濕濁內生,濕濁久蘊以致化熱,

熱又能灼津成痰,痰濁阻塞脈絡,上擾清竅,也能發為高血壓病。

內傷虛損

勞傷過度,或年老腎虧者,由於腎陰不足,肝失所養,肝陽偏

亢,內風易動。在以上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使人體陰陽消長失調,特別是肝腎陰陽失調。因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形成了下虛上盛的病理現象,故見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症。而腎陰虧損,不能滋養於心,心亦受累,故見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病久不愈,陰損及陽,則往往導致腎陽不足,兼見畏寒、肢冷、陽痿、夜尿增多等陽虛證候;亦可陰損於前,陽虧於後,最後形成了陰陽兩虛之證。陽勝又可化風化火,肝風入絡則見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衝,可見麵紅目赤,善怒。風火相煽,灼津成痰,若肝陽暴亢,則陽亢風動,血隨氣逆,挾痰挾火,橫竄經絡,擾亂心神,蒙蔽清竅,發生中風昏厥。

中醫辨證分型的對症療法

肝陽上亢

【臨床症狀】

頭痛且脹,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夜眠不寧,或兼脅痛,麵赤

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飲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多吃蘆筍、芹菜、大白菜、苦瓜、蘿卜、菠菜、豆製品等。特

別是苦瓜清熱瀉火,散結通竅,利濕止痛,對於肝陽上亢型耳鳴最為適宜。

(2)忌食食物

少吃辛辣、上火食品,如辣椒、羊肉、牛肉、狗肉、桂圓、紅

棗等。

【食療藥膳】

(1)鮮芹菜汁

[原料]芹菜250克。

[做法]芹菜用沸水燙2分鍾,切碎絞汁,可適當調味。每日2

次,每次1小杯。

[功效]平肝降壓。

(2)芹菜翠衣炒鱔片

[原料]黃鱔120克,西瓜翠衣150克,芹菜150克,薑、蔥、

蒜、鹽、麻油各少許。

[做法]將黃鱔活剖,去內髒、脊骨及頭,用少許鹽醃去黏液,

並放入開水中汆去血腥,切片;西瓜翠衣切條;芹菜去根葉,切段,均下熱水中焯一下撈起備用。炒鍋內加麻油,下薑、蒜蓉及蔥爆香,放入鱔片稍炒,再入西瓜翠衣、芹菜翻炒至熟,調味勾芡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平肝,利尿降壓。

(3)天麻鴨蛋

[原料]天麻9克,鴨蛋2個。

[做法]將鴨蛋放入鹽水中浸7日後,在頂端鑽1小孔,倒出適

量鴨蛋清,再灌入已研成細末的天麻(若鴨蛋不充盈,可將倒出的鴨蛋清重新裝入,至充盈為度)。然後用麥麵作餅將鴨蛋上的小孔封閉,隨即將鴨蛋完全包裹,放在火炭灰中煨熟。每日早晨空腹時用開水送食鴨蛋2個,可連服5~7日。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養陰。

【中醫治法】

[治法]平肝潛陽。

[常方]天麻鉤藤飲加減。

[處方]天麻9克,鉤藤15克(後下),石決明30克(先下),

黃芩9克,梔子9克,牛膝9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30克,茯神12克,珍珠母30克(先下)。

[方義]本方證以肝腎陰虧,肝陽上亢,兼有肝火為主要病因,

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平肝潛陽;牛膝引血下行,為藥引;黃芩、梔子清熱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夜交藤、茯神安神寧心。

[加減]頭痛甚劇,脅痛,口苦麵赤,便秘及溲赤屬肝火偏旺者,

加龍膽草6克、夏枯草12克、鬱金9克,以清泄肝火。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中藥處方】

(1)紅龍夏海湯

[主治]清肝,平肝,潛陽,鎮痙熄風。

[處方]紅牛膝12克,地龍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

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2)清腦降壓湯

[主治]平肝熄風,育陰潛陽。

[處方]珍珠母20克,石決明25克,何首烏50克,白菊花15

克,鉤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3)鉤芩降壓湯

[主治]肝陽上擾型高血壓病。平肝潛陽。

[處方]鉤藤15~30克(後入),黃芩12克,石決明(或珍珠

母)30克,懷牛膝15~30克,桑寄生15~30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30克,槐米1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穴道治療】

[取穴]合穀、內關、百會、大椎、足三裏、太衝等。

[操作]針灸療法:點瀉合穀(由曲池至合穀穴,循推36次),

瀉陽利大使;內關穴滋陰,頭部推運5~6次。瀉百會、大椎穴(循推風府至大椎穴36次,再作背部循壓5-6次)。瀉中脘,補關元滋陰,助以揉壓腹部肌肉,促使胃腸蠕動,並影響腹腔動脈的搏動和緩,進而調整肝、胃功能,使大便暢通。補足三裏(由足三裏循推至解溪穴81次)。瀉太衝(由中封至太衝穴循推36次),平抑肝陽上越之勢,使逆氣下降。點穴次序由上而下。上部手法輕,下部手法重。

肝腎陰虛

【臨床症狀】

頭部隱痛,目眩耳鳴,五心煩熱,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

或細數。

【飲食宜忌】

(1)宜食食物

腎陰虛者宜服食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狗肉、羊骨、豬腎、淡菜、幹貝、鱸魚、桑椹、芡實、栗子、胡桃、海馬、枸杞子、山藥、蝦、海參、何首烏、杜仲、冬蟲夏草、龜肉、鴿肉、豬肉、甲魚、蛤蚧、蓮子、鬆子、薺菜、韭菜、蜂王漿、靈芝、燕窩、阿膠、紫河車、地黃、鎖陽、肉蓯蓉等。

(2)忌食食物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忌過饑過飽。

【食療藥膳】

(1)夏枯草煲豬肉

[原料]夏枯草20克,桑椹20克,牡蠣20克,豬瘦肉250克,

醬油、鹽等各適量。

[做法]將夏枯草及牡蠣煎汁,豬肉切塊,將煎汁與豬肉同入鍋

中,用文火煲湯,至七成熟時,加入桑椹、醬油、鹽、糖等調料,繼續煮至肉爛熟,汁液收濃即成,吃肉及桑椹。

[功效]育陰潛陽、養血益精的效用。對於老年高血壓肝腎虛損、

眩暈耳鳴者是食療佳品。

(2)菊花烏龍茶

[原料]杭菊花10克,烏龍茶3克。

[做法]滾水泡茶用。

[功效]平肝疏風散熱,生津止渴利尿,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預

防動脈硬化的功能。

(3)黑白木耳飲

[原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適量。。

[做法]用溫水浸軟並洗淨,放入碗內,加水和冰糖適量,蒸1~

2小時,一次或分次服用,每日1劑。或單用黑木耳3~5克,冰糖適量,按上法蒸製,睡前服。

[功效]具有滋養、益胃、活血、潤燥。

【中醫治法】

[治法]滋養肝腎。

[常方]大補元煎加減。

[處方]熟地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

太子參15克,當歸9克,杜仲9克,牛膝9克,白蒺藜9克,菊花9克。

[方義]人參大補元氣,熟地、當歸滋陰補血,人參與熟地相配,即是景嶽之兩儀膏,善治精氣大號之證,枸杞、萸肉補肝腎,杜仲溫腎陽,甘草助補益而和諸藥。諸藥配合,功能大補真元,益氣養血,故景嶽曾稱此方為“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加減]煩熱盜汗者,加黃柏9克、知母9克,以滋陰瀉火。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中藥處方】

(1)玄參鉤藤湯

[主治]滋陰平肝。

[處方]元參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夏枯

草15克,鉤藤15克,菊花10克,丹參15克,澤瀉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0天為1療程。

(2)天麻鉤藤飲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