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收起了海盜旗的海盜船,朝著特圖加島航去了。
經過了一天半的航程,海盜船終於來到了特圖加島最東側的城市,也是凱瑟琳所說的,可以給船隻鍍膜的城市——塞尼亞城。
在海上呆了這麼多天之後,第一次踏在大陸上,雷克薩斯不免感到有些腿軟。
塞尼亞城,是東海上最繁榮的一座城市。而且,和軍事要塞性質的希隆城不同,這座塞尼亞城,是冒險者們眼中的自由天堂。
深一腳淺一腳地從船上下來,就見港口裏停泊著大大小小無數船隻,碼頭上人來人往,充滿著下船找樂子的水手,忙碌的稅務官書記官,還有搬運工人,賣酒水食品的小販……
走在塞尼亞城港口裏,雷克薩斯立刻就感覺到了那種繁華的感覺。
所謂的繁華的感覺,說白了就是——擠!吵!
港口裏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人,喝醉的海員,肥頭大耳的商人,騎著馬巡邏的稅務官員,花枝招展的妓.女……
道路兩側,也是琳琅滿目的各種店鋪,各種從海上帶來的貨物讓人目不暇接……
發達的海上貿易,使得塞尼亞城的商業欣欣向榮,天南地北的物產,都可以在這裏買到。雷克薩斯甚至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冒險者公會的分部,而且很是喧鬧。
很小的時候,雷克薩斯還曾經好奇過,都說東海的貿易發達,可是和誰貿易?
然後,他就遭到了克魯茲的當頭棒喝——小子,那是大東海,不是海洋館!!
要知道,東海可不止是一片海洋,在星羅棋布的群島上,有著許許多多大陸上沒有的財富,比如“特圖加島”西北處的另一座城市“卑爾根”出產的珍珠,還有附近海域高級的鱘魚魚子醬,都是貴族們願意出大價錢購買的奢侈品。
而在東海的東邊盡頭,神秘的大洋彼岸,有一個海上的島國,名叫“威爾斯”。
威爾斯島的麵積,大約有英蘭特帝國一兩個郡那麼大,許多地理學家都認為,威爾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或者說是最小的大陸。
而戴拉斯大陸上的人們,對這個海洋之國還有一個更直接的稱呼——庫拉肯王國。
庫拉肯,是傳說中的巨型海怪,跟隨“飛翔的荷蘭人”一起行動,自古以來,就在漁夫和水手之間,流傳著庫拉肯巨獸襲擊船隻的恐怖傳說。
庫拉肯海獸的一隻觸手,就可以將帝國最大的戰列艦拖進海麵。
而這個威爾斯王國,在東海漁民的眼裏,比傳說中的海怪更為可怕。
威爾斯王國的海軍實力,聞名整個世界,他們擁有龐大的海上力量,不計其數的艦隊和戰船。在海上的正麵對戰,強如英蘭特帝國,也是勝少敗多。
威爾斯王國置身於遙遠大洋之外,可以同時和另兩塊大陸展開交易,但卻躲過了英蘭特帝國和魔族因為爭霸而掀起的數次戰爭。
海上的貿易,加上強大的海軍,提供給他們大量的財富。
當然了,英蘭特人也不是傻瓜,這麼一個海上的王國,總是在帝國和魔族的戰爭中推波助瀾,有時候還扮演著戰爭中的軍火商人的角色,自然要遭到他們的白眼。
所以,提起威爾斯王國,許多人都是帶著幾分鄙夷,還有人幹脆就叫他們“蠻夷之國”、“海盜王國”。
但他們從沒有中斷過與威爾斯王國的貿易,因為那裏可以出產很多的海外特產,如香料、黃金、可可、橡膠、煙草……都是帝國上下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東海航線的開通,使得越來越多的商船艦隊行駛在東海上。海外國度的物產,海上的貿易,給帝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甚至可以說,在不久前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裏,帝國的財政極為緊張,龐大的軍費開支幾乎壓垮了英蘭特帝國,而由東海幾個大商會主導的東海貿易,源源不斷帶來財富,則是對帝國財政持續不斷地輸血。
世界大戰中,威爾斯王國倒是堅定地站在了英蘭特一邊,一同對抗魔族,保住了東海的安寧。而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大家曆史上有過不愉快,但都是人類,當異族入侵的時候,還是先團結起來為好。
戰爭之後,帝國.軍力大有損耗,威爾斯王國就不那麼老實了,屢次派出艦隊偽裝成海盜,打劫東海的商船隊伍,但帝國內政疲敝,也無力對威爾斯王國宣戰,對東海的事情,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個國家的風格,就是狡猾與悍勇並存,所以被人稱為海盜國,倒也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