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鮮崗鬆
【來源】 民間。
【組成】 鮮崗鬆適量。
【功用】 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黃蜂蜇傷,也可用於蜈蚣咬傷、蠍子蜇傷。
【用法】 搗爛敷。
【按】 崗鬆苦,寒,無毒,入心、肝、脾、腎、膀胱經,功能消腫止痛、去淤殺蟲。治跌打昏迷,疥瘡,潰瘍,蛇咬傷。
單味蜒蚰
【來源】 《江西中醫藥》編輯部。
【組成】 活蜒蚰1條。
【功用】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 蜈蚣蜇傷。
【方解】 蜒蚰俗名“鼻涕蟲”,多見於陰濕之處。味鹹,性寒,無毒,入肺、肝、大腸三經。功能清熱解毒、消腫平喘、破淤通經、軟堅理疝。
【用法】 先用擂缽研爛,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
【按】 一般在半小時內停痛消腫。
椒礬洗液
【來源】 民間。
【組成】 花椒15~20克,白礬10~15克。
【功用】 祛濕殺蟲,托腐生肌。
【主治】 獸咬傷。
【方解】 花椒辛,溫。歸脾、胃、腎經。可殺蟲止癢。白礬酸、澀,寒。歸肺、脾、肝、大腸經。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
【用法】 加水煎湯洗傷處,每天1次。
【按】 或用白礬30~50克壓成細末,用開水調勻,敷傷處,也可把白礬末敷於傷處,用繃帶紮緊。
楊樹葉方
【來源】 《藥到病除,土單驗方精選》。
【組成】 楊樹葉10克,金銀花20克。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消淤。
【主治】 獸咬傷。
【方解】 楊樹葉可排膿祛瘡;金銀花甘寒,可清熱解毒,疏散外邪。
【用法】 搗爛外敷傷處,每天1次。
【按】 也可將楊樹葉適量,搗爛用開水調勻,敷狗咬處,白布包紮,或將楊樹內(去粗皮)研成細末,搽傷處。
絲瓜方
【來源】 民間。
【組成】 嫩絲瓜1隻。
【功用】 活血通絡,消腫散淤。
【主治】 跌打損傷。
【用法】 將絲瓜去蒂,切二分許之薄片,用繩穿架曬幹,再把絲瓜放在鐵鍋內,用火燒,以鐵杆翻動。燒半焦時倒於鐵板上,用另一鐵板壓成,研成末過籮即成。服3克,用五加皮酒調和而服。服後多飲黃酒。
【按】 絲瓜性味甘平、無毒,功能通利經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外用能止血消腫。
一九散
【來源】 《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 細辛30克,黃柏270克。
【功用】 解毒止痛。
【主治】 治療跌打損傷。
【方解】 細辛辛溫,辛可通絡,溫可行氣活血;黃柏苦寒,可祛濕消腫。
【用法】 上為細末。破皮者,幹敷;皮未破者,以麻油調敷。
治痔湯
【來源】 鄒桃生等。廣西中醫藥,1988,(2):16。
【組成】 蒲公英、黃柏、赤芍、丹皮、茯苓各30克,桃仁20克,白芷5克。
【加減】 內痔嵌頓、水腫明顯者重用茯苓,加苦參、澤瀉、五倍子;炎性外痔則重用蒲公英、黃柏,加黃芩、金銀花、防風;血栓外痔應重用赤芍、桃仁,酌加紅花、川芎;疼痛劇烈者重用白芷,選用延胡索、乳香、沒藥。
【功用】 清熱利濕,活血消腫。
【主治】 濕熱下注型痔瘡。
【方解】 蒲公英、黃柏清熱解毒;土茯苓淡滲利濕;赤芍、丹皮、桃仁活血消腫;白芷消風解毒。
【用法】 水煎,熏洗日2~3次,每日1劑。
清肺益氣消痔湯
【來源】 謝嶽興。湖南中醫雜誌,1988,(1):48。
【組成】 葶藶子12克,瓜蔞仁30克,枳殼15克,杏仁10克,知母12克,黃芩15克,玄參15克,黃芪20克,黨參15克,柴胡10克,升麻6克,甘草6克。
【加減】 大便燥結加大黃12克;大便下血加地榆30克,槐角10克。
【功用】 清瀉肺熱,益氣消痔。
【主治】 痔瘡。
【方解】 方中用葶藶子、瓜蔞仁、枳殼、杏仁宣肺理氣以通腸腑;玄參、黃芪、黨參、柴胡、升麻益氣行氣;知母、黃芩滋陰清熱;甘草除和中外,還有解毒功能。
【用法】 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後1煎熏洗,每日1劑。
白及膏
【來源】 民間。
【組成】 白及粉50克,煆石膏50克,凡士林400克。
【功用】 收斂生肌。
【主治】 用於肛裂初期。
【按】 白及性味苦、澀、寒,質黏而澀,入肺、胃、肝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芨含大量黏液質,其中有多種聚糖,還含揮發油、澱粉,有縮短凝血時間及抑製纖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煆石膏可收斂生肌。凡士林起潤滑功效。
【用法】 將藥物與凡士林調勻後局部外塗。
輕冰散
【來源】 李祖威。吉林中醫藥,1988,(6):15。
【組成】 輕粉、冰片各30克,乳香、沒藥各20克。
【功用】 清熱防腐,活血消腫,生肌斂口。
【主治】 肛裂。
【方解】 本方輕粉、冰片清熱防腐止痛,乳香、沒藥活血消腫,生肌止痛,對肛裂這種感染性潰瘍,有抗菌消炎、改善局部血運、減輕疼痛、促進生肌斂口的作用。
【用法】 乳香、沒藥去油後,4藥共研細末,過120目篩,裝瓶備用。外用,患者取右側臥位,用自製消毒竹簽(長12厘米,直徑2毫米,1端鈍尖,1端扁鏟形)攝藥物約0.5克左右,塗於裂口上,敷上少許滅菌棉,用竹簽尖端送至肛門內壓迫藥粉,再外敷無菌紗布,膠布固定。每次大便後,用淡鹽水清潔肛門後換藥。
冬綠食療方
【來源】 民間。
【組成】 冬瓜子25克,綠豆25克。
【功用】 消炎利膽,清熱解毒。
【主治】 急性膽囊炎。
【用法】 上藥共煎一碗,1次服下,1日3次,連用10天。
【按】 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功能清肺化痰、消癰排膿、利濕。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胰蛋白酶抑製劑的作用。
柴胡二金湯
【來源】 羅興中。中藥治療膽囊炎240例。陝西中醫,1994,15(7):305。
【組成】 柴胡9克,炒枳殼10克,陳皮、延胡索、川楝子各12克,白芍、赤芍、佛手、鬱金、虎杖各15克,金錢草20克,甘草3克。
【加減】 合並黃疸者,加茵陳、梔子;伴膽結石者,加雞內金;腹脹者,加厚樸;發嘔者,加法半夏;胃酸多者,加烏賊骨;胃酸少者,加烏梅;食欲不振者,加佩蘭、焦三仙;大便幹燥者,加大黃;慢性膽囊炎者,加當歸、生地黃。
【功用】 消炎利膽,疏肝解鬱。
【主治】 膽囊炎。
【方解】 方中柴胡、枳殼、佛手、延胡索、鬱金疏肝理氣,開鬱止痛。據藥理研究證實,鬱金可鬆弛奧狄氏括約肌;佛手可緩解平滑肌痙攣;陳皮健脾和胃,其中含有右旋寧烯,有溶解結石之功;金錢草、虎杖清熱解毒利膽;白芍柔肝止痛;赤芍理氣活血;川楝子理氣止痛,與延胡索合用相得益彰;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剛柔相濟,共奏疏肝利膽、消炎止痛、健脾和胃之效。由於本病久則傷陰,疏肝藥中宜配伍當歸、生地黃顧護陰血之品,以製約理氣藥物之燥性。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玉金方
【來源】 民間。
【組成】 玉米須25克,雞內金10克。
【功用】 利膽排石。
【主治】 膽石症、腎結石等多種結石。
【用法】 上藥共煎一碗,1次服下,1日2~3次,連服20天。
【按】 雞內金有化堅消石之功,可用於泌尿係結石及膽結石。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膽經。有利尿、泄熱、平肝、利膽的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玉米須含脂肪油、皂甙、苦味糖甙、生物堿、黃酮類、硝酸鉀、維生素K■、抗壞血酸、有機酸等,具有利尿、降血壓、降血糖、利膽、止血、抑菌及增強免疫、抗癌等多種功效。服藥期間,忌吃肝髒、肥肉、蛋黃。
白蜜散
【來源】 熊澤文。光明中醫,1994,(1):28。
【組成】 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