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在治療過程中,如局部出現水泡,應停止敷藥,待水泡消失後繼續治療。

地龍湯

【來源】 肖朝曦。江西中醫藥,1990,21(5):350。

【組成】 地龍15克,桃仁、澤蘭各12克,當歸、蘇木各10克,桂枝7克,大小茴香、烏藥各10克,麻黃6克,甘草9克。

【加減】 急性腰扭傷初期,加酒大黃6~15克、沉香1~2克;腰部挫傷,加三棱、莪術各10克;腎挫傷,去桂枝、桃仁,加黃柏、丹皮各10克,白茅根30克,田七3~6克,梨狀肌損傷或臀上皮神經損傷加牛膝12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腰椎骨錯縫加酒大黃6~12克;急性腰臀部疼痛失治而兼寒濕去桃仁,加獨活10克,寄生12克,雞血藤10~15克;腎虛夾淤,去麻黃、桃仁、蘇木、大茴香,以官桂易桂枝,加杜仲、肉蓯蓉各10克,白術15克,黃芪10克。

【功用】 理氣活血止痛。

【主治】 腰臀部痛症。

【方解】 本方以地龍活血,善行下達,通絡解痙,用量宜大;佐以走肝腎經之桃仁、澤蘭、當歸、蘇木、甘草等活血養血,散淤止痛;理血當以“理氣為先”,故加入大小茴香、烏藥等芳香透絡之品,理氣止痛;以桂枝易官桂者,蓋桂枝善達表通經,桂麻合用可以達表通裏,宣通太陽經氣。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祛風除濕沐足方

【來源】 《沐足驗方》。

【組成】 羌活、當歸、烏梅、炒艾葉、五加皮各20克,防風、製川烏、地龍、木通、川椒各10克,生薑15克(拍爛)。

【功用】 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 適用於增生性骨關節炎。

【方解】 羌活、五加皮、防風、地龍、木通祛風散寒除濕;製川烏、川椒、生薑溫陽散寒;當歸、炒艾葉活血通絡;烏梅生津,防止諸藥溫燥傷陰。

【用法】 將上藥用紗布包裹後,放入大小適中的盆中,加冷水(約盆容積的2/3)後,置火上煮沸5分鍾左右,待藥溫適宜後,用藥水沐足,並可輕輕揉按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鍾,每劑藥可用5天。

鮮白鮮皮藤湯

【來源】 賈湘雲,賈思明。新中醫,1998,30(12):42。

【組成】 鮮白鮮皮藤60克(或幹品30克)。

【功用】 通經活絡止痛。

【主治】 適用於骨性關節炎。

【用法】 將白鮮皮藤切成約10厘米長,白皮雞蛋1個(帶皮),加水500毫升,煎30~50分鍾,去渣,喝湯,吃雞蛋。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一般7天即可收效。1個療程服完後休息5天,繼服第二療程。

【按】 《本草從新》曰:“白鮮皮氣寒善行,通利關節,利九竅。”白鮮皮藤除有白鮮皮的作用外,還具有通透走竄、搜絡止痛之性能,直達病處,能滲入骨膜。所以,對骨質增生所引起疼痛、麻木有顯著療效。從臨床實踐中看,此藤內含豐富的黏膠樣白汁,能養筋骨,解肌痙攣,消水腫,促使骨骼局部受損組織得到修複,從而達到緩解臨床症狀和治愈之目的。

程氏蠲痹湯

【來源】 段安樂,李勇,王宜麗。河南中醫藥學刊,1998,13(2):46。

【組成】 獨活20克,羌活12克,秦艽20克,海風藤20克,當歸20克,川芎20克,桑枝3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

【加減】 風邪偏勝者,加防風20克;寒邪偏勝者,加製川烏、細辛各10克;濕邪偏勝者,加防己、薏苡仁各20克;伴腰痛者加杜仲、桑寄生、白芍各20克。

【功用】 舒筋定痛,祛風散寒。

【主治】 坐骨神經痛。

【方解】 方中主以羌活、獨活、秦艽祛風散寒除濕,桑枝通經活絡,更佐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調和氣血,使外邪祛散,經脈得舒,氣血流暢,故痹痛可止。

【用法】 3日1劑,將藥放入搪瓷盆內,加水3000毫升。第1次將藥煎熬10分鍾後,熏洗患處約40分鍾;以後將藥加熱即可,每天2次。連用10劑為1個療程。

八味柔肝散

【來源】 婁月娟,馮家呂。浙江中醫雜誌,1990,25(1):15。

【組成】 白芍、生地黃各30~60克,枸杞子、製首烏、當歸、木瓜各15克,川芎10克,淮牛膝20克。

【加減】 偏風者,加防風10克、秦艽12克;偏寒者,加製川烏、製草烏各9克;偏濕者加薏苡仁30克,蒼術12克;偏熱者加忍冬藤30克,絡石藤12克;兼氣虛者,加生黃芪30~40克;疼痛日久不愈者,加蜈蚣4條,蘄蛇5克。

【功用】 養血榮肝止痛。

【主治】 坐骨神經痛。

【方解】 本方以白芍、生地養血柔肝止痛為要藥。枸杞子、製首烏補肝腎、益精血,以加強白芍、生地黃養血柔肝之效“祛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以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木瓜味酸入肝經以舒筋活絡,牛膝補肝腎,引諸藥。

【用法】 水煎溫服,日服2劑。

【按】 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證明:白芍、生地具有鎮靜、鎮痛、解痙、抗炎作用。

黑木耳紅棗茶

【來源】 民間。

【組成】 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

【功用】 補中益氣,養血止血。

【主治】 氣虛型月經先期,出血過多。

【用法】 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次,連服。

【按】 黑木耳養血止血,健脾益氣,紅棗補中。

茴香酒

【來源】 民間。

【組成】 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黃酒250克。

【功用】 疏肝理氣。

【主治】 月經先期。

【方解】 小茴香含揮發油,主要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具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氣的作用;青皮可疏肝破氣,黃酒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具有活血、行氣、壯筋骨等諸多保健功能。

【用法】 將小茴香、青皮洗淨,入酒內浸泡3天,即可飲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

益母艾葉湯

【來源】 《家庭百病良方》。

【組成】 益母草30克,炒艾葉10克,小茴香6克。

【功用】 溫中活血,暖宮調經。

【主治】 月經後期,色黑量少者。

【用法】 水煎服。

【按】 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效,是曆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疾病之要藥。血得溫則行,艾葉暖宮溫經活血,小茴香溫中行氣。

砂仁佛手山楂酒

【來源】 民間。

【組成】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黃酒或米酒500克。

【功用】 理氣活血。

【主治】 氣滯所致月經後期。

【用法】 將前三味洗淨置酒瓶中浸泡3~6天。視酒量大小,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時加冰糖適量減酸。

鹿膠枸杞膏

【來源】 民間。

【組成】 淮山藥240克,枸杞120克,鹿膠60克,胡桃肉240克,冰糖60克。

【功用】 補腎調經。

【主治】 月經先後無定期。

【用法】 將鹿膠用蛤粉炒脆研末,餘四味文火煮熟至極爛,入鹿膠粉和拌共搗為膏,防腐備用。每日3次,每次30克。

【按】 本方適用於腎虛所致月經先後無定期。

香附丹參麥芽方

【來源】 《月經病防治》。

【組成】 香附18克,丹參、麥芽各12克。

【功用】 疏肝解鬱。

【主治】 月經先後無定期(肝鬱氣滯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味黑木耳湯

【來源】 《補到病除》。

【組成】 黑木耳3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紅棗20枚,紅糖20克。

【功用】 補氣升陽,攝血固衝。

【主治】 氣虛型月經量多,色淡紅或正常,質清稀,或血塊與淡紅血水並見,麵色蒼白,氣短懶言,肢軟乏力,舌質淡,苔薄白等。

【用法】 前4味共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再用小火煮半小時,去藥渣加紅糖,待糖溶化後即可飲服。月經前每天服1次,連服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