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蒜:在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中,大蒜名列榜首,生吃效果尤佳。夏季將大蒜拌入食物中,既增口感,又可殺菌防病。
6大豆:有抗癌作用的食物首推大豆。其功效來源於所含的一種特殊物質異丙酮。此物隻存在於大豆中,故大豆是最佳的抗癌食物。
能抗早衰的食物
如果人體在中年之前就出現兩鬢斑白、耳聾眼花、眼角魚尾紋增多、眉毛外1/3處特別粗長,以及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現,即稱早衰。
預防早衰,除了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堅持體育鍛煉外,常吃以下食物,對預防早衰也有一定的幫助。
1花生:含有兒茶素,具有很強的抗老化功效。經常食用可增強記憶,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
2芝麻: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促進細胞分裂,防止過氧化脂質對人體的危害,能抵消或者中和細胞內衰老物質的積聚,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3核桃:是補腦強壯食品,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磷、鐵、鋅等元素。對頭昏、無力、記憶衰退、失眠、心悸等有一定的療效。
4枸杞子:富含甜菜堿、胡蘿卜烴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的功效,能抑製脂肪在細胞內的沉積,促進肝細胞的新生。
5胡蘿卜和白蘿卜:蘿卜中的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增強吞食癌細胞的能力,並且可使人體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得到加強。
6黑木耳:被稱為“素中之肉”,具有補血、鎮靜、益氣、強身作用。它含有一種可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質,常食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7白木耳:含有17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被譽為“菌中之冠”,具有補腎、潤肺、提神、益氣、健腦等功效。
8骨頭湯: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高,骨髓製造紅、白細胞的功能會自然減退。骨髓老化主要是體內缺乏類粘朊和骨膠原所造成的。如果經常喝骨頭湯,可從中攝取一定數量的類粘朊和骨膠原,能促進骨髓增長,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高血壓的飲食養生
高血壓病人禁忌煙、酒,特別要禁食蛋黃、豬腦、牛腦、羊肝、鰒魚等高膽固醇食物。為防治高血壓,病人宜吃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豆芽、水果、瓜類、海帶和紫菜等,有預防血管硬化的作用。芝麻、花生、玉米油等植物油類,有防止膽固醇增高的作用。芹菜、枸杞子、馬蘭頭和荸薺等有降壓作用。草決明子有降壓和降膽固醇作用,可經常煮湯代茶喝。以上各種食物可經常食用。
心髒病的飲食養生
為了減輕病人心髒的負擔,必須少吃有興奮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含脂肪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酒類、肥肉、動物內髒等。食物宜清淡少鹽。為增強心髒功能,日常飲食應以粗糧、鮮菜、瘦肉為主,適當吃些水果。山楂是心髒病患者理想的食品之一。臨睡前吃鮮蘿卜和胡蘿卜對治療心髒病也有所裨益。
少量飲酒對心髒有益
少量飲酒對心髒頗有益處,這是一些學者的見解。他們以近100人為研究對象,考察了酒與心髒病的關係。發現嗜酒或大量飲酒可危害心髒,少量飲酒卻對冠心病有益。統計數據表明,少量飲酒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比率比不飲酒者低46%。
何謂少量飲酒?這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說來,每日飲1~2杯啤酒或25~50毫升白酒,或1小杯果子酒,屬於少量飲酒。
為什麼少量飲酒有利於心髒保健?據研究獲知,血液中含有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前者能降低血管壁上膽固醇的積聚,而後者卻能促進脂質沉積。如果能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就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可預防心髒病的發作,少量飲酒則可以升高體內高密度脂蛋白,同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所以其有利於心髒的保健。然而,如果飲酒無度,進入體內的大量酒精卻能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顯著上升,便加重了動脈粥樣硬化。這也是過度飲酒,會誘發心肌梗死的原因所在。
糖尿病患者應戒煙酒、少吃鹽
糖尿病是體內糖代謝發生紊亂引起的一種疾病。當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時,會引起糖代謝紊亂,使血中糖的含量過高和出現糖尿。對於糖尿病的治療,限製飲食是重要措施之一,也應戒煙酒、少吃鹽。
煙堿可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少量煙堿就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而大量煙堿則會抑製和麻痹中樞神經,對糖尿病患者極為不利,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戒煙。據臨床觀察,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吸煙比不吸煙者要多注射15%~20%的胰島素,重度吸煙者還要多注射方可見效,可見糖尿病患者必須戒煙。
糖尿病與熱能過剩有密切關係,合理的節製飲食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眾所周知,飲酒會給人體增加熱能,每克酒精會釋放出29千焦的熱能。飲酒除了破壞熱能平衡外,還會影響糖類的代謝及胰島素的功能,降低機體的抵抗力,致使病情加重。專家們指出,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用藥期間多次少量飲酒,可使降糖藥代謝加速,影響藥效;大量飲酒會使肝髒內酶的活性受到抑製,使胰島素和降糖藥的作用增強,其結果可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又因乙醛是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降糖藥能抑製乙醛的分解,可引起毒性反應,表現為呼吸急促,血壓下降,惡心欲嘔,出汗口渴及心動過速,甚至休克。因此糖尿病患者宜戒酒。
糖尿病患者易渴喜飲和內熱煩躁,若不加節製地吃鹽,會使血中氯化鈉濃度上升,高血鈉加上高血糖,會造成細胞內脫水狀態進一步加重,代謝更為紊亂。另外,吃鹽過多,還會間接地使胰島素不起作用,能量代謝進一步失衡,致使患者易饑多食、疲乏倦怠。近年來還發現,鹽能增強澱粉酶活性,促進澱粉消化和小腸對遊離葡萄糖的吸收,從而引起血糖濃度增高,加重糖尿病病情。
啤酒亦抗癌
岡山大學藥學係副教授有元佐賀惠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啤酒的多種成分具有抑製致癌性物質活動的功效。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在沙門氏菌的基因中加入了致癌性物質甲基化劑,通常沙門氏菌的基因會發生突然變異,這是癌症的第一階段。但是在將啤酒冷凍幹燥,仔細分離成分,然後逐一加入,讓其發生反應後發現,至少有6種成分具有抑製突然變異的功效。
此後,研究人員對分離後的啤酒成分的化學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含有一種名叫口密啶核苷的核酸化合物。迄今為止,已經確認在細胞中的核糖核酸中含有口密啶核苷,但是這是首次獲知其具有抑製基因突然變異的效果。
這次實驗表明,市場上銷售的包括外國產啤酒在內的17種啤酒,或多或少都具有抗癌的功效。
飲啤酒切莫過量
經常喝啤酒而又飲量過大的人,最容易形成啤酒肚。這是因為啤酒含有較高的熱能。最近的研究顯示,不但每克酒精含有29千焦的高熱能,酒精還會延遲體內脂肪的代謝過程,因此,容易在腹部、臀部及腿部積存脂肪。
瑞士科學家以一群年輕男人作實驗,結果表明,不管用什麼方式,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其體內脂肪的代謝率會減少1/3。結論是習慣喝啤酒及其它酒類的人,會改變體內脂肪代謝過程,使脂肪堆積在腹部、臀部及腿部。
另外,由於釀造啤酒的麥芽中,含有鈣、草酸和鳥核苷酰,過量飲啤酒,這些成分會互相作用可導致腎結石的發生。啤酒是以大麥芽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中醫認為,大麥芽有回乳作用,用大麥芽釀成的啤酒具有抑製乳汁分泌的作用。因此,哺乳期的婦女最好不要飲啤酒。
適量飲酒有益心髒
一項研究結果稱,適度飲酒不僅能防止心髒病,還能在心髒病發作後延長患者長期存活的機會。
這項新的研究結果還進一步強調了酒精對心血管係統的有益影響。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作者肯尼思·穆卡馬爾說:“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建議患者在心髒病發作後改變飲酒習慣的說法。”
穆卡馬爾及其同事說,在心髒病初次發作後的4年裏,每天飲1杯酒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滴酒不沾的人低21%,每天飲大約2杯酒的人則要低32%。
另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聯係。該研究表明,適度飲酒的人不易出現心力衰竭。而且,不管患者飲用的是啤酒、葡萄酒,還是烈性酒,隨著飲酒量的增加,有益的影響也會增強。
葡萄酒:最健康的含酒精飲料
斯德哥爾摩《晚報》報道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葡萄酒是最有益健康的含酒精飲料,適量飲用它的人比滴酒不沾的人壽命長。
據研究員霍爾格·特奧巴爾德醫學博士提交的一份論文,每周飲用半瓶葡萄酒可以使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降低一半。
該報引用特奧巴爾德的話說:“喝葡萄酒的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健康。”
特奧巴爾德撰寫的題為《酒精攝入對健康和死亡率的影響》的論文稱,葡萄酒是最有益健康的含酒精飲料。同飲用啤酒和烈性酒的人相比,飲用葡萄酒的人健康狀況明顯較好。
喝酒傷肝也傷骨
喝酒傷肝也傷骨頭,台灣醫學界統計,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人中,有是喝酒造成,林口長庚醫院指出,如果每天喝2瓶高粱酒,2~3年就可能使骨頭壞死,目前公認有兩種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仍然是節製飲酒,一星期內最好不要喝酒。
林口長庚骨三科主任李炫升指出,酒精本身對骨細胞也有不良影響,大量飲酒時,會引起肝髒脂肪代謝或血管凝血功能異常,經年累月沉浸酒鄉中,會造成骨頭壞死,特別是髖關節的股骨頭部位。
除此之外,以前有不少人是有病時,隨便去買來路不明的黑藥丸,結果吃進一堆類固醇,造成骨細胞壞死及脂肪代謝異常,而阻塞血管引起骨壞死。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是清除缺血壞死病灶,再加上血管骨移植,病情愈輕微,效果愈好,療效可達8成。另一種療法則是股骨近端截骨旋轉術。
含糖汽水可導致肥胖
在西方國家,肥胖的兒童正在迅速增加。飲用含糖的汽水飲料可能是原因之一。根據刊登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飲用這類飲料會使肥胖的可能性增加6倍。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為此在2個學期內調查了548名11~12歲的兒童。結果顯示,這些兒童每飲用1份這類飲料,其身體肥胖指數就會提高。
科學家不僅調查了這些孩子消費含糖汽水飲料的情況,還調查了他們的日常飲食、體育活動、看電視的時間及其青春期發育等情況。研究證明,飲用含糖汽車飲料是導致肥胖的一個獨立因素。
在證實了含糖汽水飲料能導致肥胖的假設之後,科學家們又研究了兒童飲用“低糖”飲料是否會導致肥胖的問題。其結果是否定的。
參與研究的路德維格博士指出,通過飲用含糖汽水飲料獲得能量的方式,比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能量導致肥胖的可能性更大。
但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這一結果是有局限性的。548名接受調查的兒童並不足以充分證明科學家們的假設。
有8種人不宜服食蜂王漿
蜂王漿具有多種營養,常食用利健康,但並不是所有的人服食都有益,以下8種人則不宜服用蜂王漿:
1過敏體質者:這些人可能對蜂王漿中的一些物質起反應,出現氣喘、呼吸困難、皮疹、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
2低血壓患者:蜂王漿中含有類似乙酰膽堿樣物質,能使血壓降低,因此可導致低血壓患者病情加重。
3腹瀉、腹痛及胃腸功能紊亂者:蜂王漿可引起胃腸道強烈收縮,會使原有症狀加重。
4肥胖者:蜂王漿可使機體內部調節能力加強,會使胖人變得能吃能睡,體重增加,易罹患其它疾病。
5糖尿病患者:蜂王漿含有大量葡萄糖,服食後可使血糖升高。
6發熱、咯血及黃疸病患者:服用蜂王漿後會促使病情綿延不愈,甚至有惡化的可能。
7孕婦:因蜂王漿中的激素會刺激子宮,引起宮縮,幹擾胎兒在子宮內的正常發育。
8正常發育的兒童:因蜂王漿中含有性激素,易造成少兒早熟。
即使是適宜服用蜂王漿的人,也不宜亂服,應注意以下4點:①每天早晨空腹服用,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不宜在臨睡前或晚上服用,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②成人每次10毫升,每日服1次為宜,不宜多服。③不能用開水或茶水衝服,因溫度過高易破壞其活性物質,茶水中的鞣酸與鐵,會降低其療效。④必須長期服用,才能見效。
香煙毒素有幾何
世界衛生組織警示,中國每12秒鍾就有1人死於與煙草有關的疾病。吸煙無異於吸毒,吸煙有害健康盡人皆知,可是1支香煙裏麵到底有哪些對人體有毒害的物質,許多人未必知曉。據《健康報》刊載,香煙裏所含有毒物質如下:
1丙酮:一種脫漆劑。
2氨:地板清潔劑中的主要成分。
3砒霜:殺白蟻的毒素。
4一氧化碳:汽車排出來的危險氣體。
5DDT:用來殺蚊子和螞蟻的毒素。
6氰化氫:煤氣室裏所用的毒素。
7萘:樟腦丸中所含的致命成分。
8焦油:用來鋪馬路的物質。
9尼古丁:殺蟲劑。
這小小1支香煙的成分,不知煙民們看後作何感想!這些香煙中的物質除有毒以外,還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促進癌細胞的滋長。科學研究證實:不足20歲就涉足“煙壇”的年輕煙客,死於癌症或心髒病的機會,要比常人高出20~30倍。對此,奉勸廣大煙民:請珍惜生命,珍惜健康!把香煙戒掉!
戒煙的健康效益
美國科學家為了證明戒煙對人體的積極影響,曾對1500位戒煙者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戒煙20分鍾後,人體狀況開始向好的方向轉化。
戒煙20分鍾:血壓下降到正常狀態,脈搏跳動頻率下降到正常狀態,手、腳的溫度上升到正常狀態。
戒煙8個小時: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至正常狀態,含氧量升到正常狀態。
戒煙24小時:心髒病的發病機會減少。
戒煙48小時:神經末梢重新開始生長,嗅覺的能力增強,走路感覺輕鬆了。
戒煙2周~3個月:循環係統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增強30%。
戒煙3~4個月:咳嗽、疲勞、氣短等症狀減輕,肺纖毛重新生長,增強處理肺液、清潔肺部的能力,減少了感染的機會。
戒煙1年:患心髒病的機會減少了1/2。
吸煙損害麵容
科學研究表明,吸煙不僅對人體的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生殖、免疫等係統有害,而且影響皮膚健美,吸煙的人比同齡的不吸煙者,麵容顯得憔悴、蒼老。
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煙焦油等有害物質,可使皮膚的毛細血管痙攣,影響血液循環,因而供應皮膚的血液減少。煙霧中還有一氧化碳,被吸入肺後能很快地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因而造成各個組織的皮膚缺氧。時間一長就會使皮膚失去彈性和光澤,故不少吸煙者麵容灰暗幹燥,皺紋增多,顯得蒼老。所以,戒煙能使你的皮膚更健美。
保健食品並非多多益善
可以把保健食品列入食譜,因為它除了具有營養之外,還有其他功能。食品業的這種現代化趨勢發展很迅速,這樣,我們在購買食物時就麵臨著2種選擇:普通食品或有助於健康的食品。
何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必須富含對人體健康有積極影響的天然物質。當然,衡量食品中添加的天然物質作用的標準必須嚴格、科學。盡管如此,它不能代替藥品。保健食品是用來維持或促進健康的,而不是治療疾病的。與藥物不同,它對肌體的影響比較廣泛,但是絕沒有任何副作用。此外,可以把它擺上餐桌,其色香味與普通食品應無區別。
有人認為,保健食品吃得越多越健康,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保健食品不是特殊飲食,不能取代其他必需的食物。因此,絕不能把諸如蔬菜和水果等從食譜中去掉。
天然物質很多,生產商主要利用纖維素(預防腸癌)、低聚糖(調整腸功能)、對裂無芽孢杆菌(調整腸菌群,增強免疫係統),以及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植物甾醇等。
在選購牛奶時,原則上我們應隻飲用半脫脂或全脫脂牛奶,奶豆腐也最好是低脂的。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添加維生素或碘、鎂元素的牛奶。有嬰兒的家庭,應購買富含碘和鐵等元素的奶粉。
選購奶酪時,也要注意脂肪的含量,一般軟奶酪的脂肪含量不應超過30%。酸奶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購買時應注意其營養是否合理,建議食用低脂(100克內隻有01克脂肪)和含豐富維生素的酸奶。
現在,人們在烹飪時通常都用植物油而很少再用葷油。這種轉變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麵已收到積極成果。市場上出售的富含維生素E和低甾醇的油也不錯。
當前,上市的麵包中都增加了纖維素含量,有些廠家還在麵包裏添加了麩皮、麥片、葵花籽、芝麻和有益於消化器官的亞麻籽等。希望身材苗條的人不妨吃一些全麥麵包以及含亞麻籽和葵花籽的麵包。糖尿病患者或不能吃鹽的人可選用無糖無鹽麵包,也可食用黃豆麵包。
注意保護食物營養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比較注意食物的外觀和味道,而在食物加工、烹調過程中,怎樣盡量減少其營養損失則重視不夠。現代生活應該注意食物的合理加工和科學的烹調,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
合理洗滌食物:據實驗表明,平常家庭洗米,一般會損失米中維生素B140%~60%、維生素B223%~25%、無機鹽70%、蛋白質157%。如果洗的次數越多,洗的水溫較高以及在水中浸泡的時間越長,營養素的損失就越多。因此,洗米時,應根據米的清潔程度適當地洗,更不要用熱水浸泡。另外,蔬菜應該是先洗後切,否則由於切口多,在洗滌時菜中營養流失會更嚴重。也不要將切好的蔬菜又放在水裏浸泡,更不宜放置一段時間再炒。實驗表明,將黃瓜切後放置3小時,其維生素C損失高達40%~50%。
科學烹調食物:烹調會使食物的成分發生非常複雜的變化,如食物組織膨脹軟化,破壞了消化吸收的分子,加上各種調味品的配合,使食物產生良好的色、香、味,並能促進人們的食欲。但是,不科學的烹調,會造成營養物質的大量損失。用蒸烤食物的方法,維生素損失10%~30%,而用油炸的方法,維生素B1損失可達100%,維生素B2可損失45%以上,急火快炒方法,可使維生素的損失減少到最小的程度。那種將蔬菜用開水焯後再炒的方法會嚴重丟失維生素和無機鹽。
菜炒好後應立即食用:烹調好後的蔬菜放置15分鍾,維生素損失25%,90分鍾後則損失75%。而食物烹調後馬上食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營養素的損失。
經常過食,影響智力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飽餐容易引起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注意力分散、應激能力減弱。研究者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性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患有體形肥胖症。
經常飽餐,尤其是晚餐吃得過飽,而且愛吃過甜、過鹹食品的人,因攝入的總熱量遠遠超過機體的需要,致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飽餐還會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因子”的物質在大腦中數以萬倍地增長,這是一種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結果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另外,經常飽餐可使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大腦供血相對不足,以至影響腦細胞的新陳代謝,損害中樞神經,影響智力。
食品影響喜怒哀樂
人的喜怒哀樂與所吃的食品有密切關係。有的食品能引起人們的愉悅、舒暢和安寧,有的食品則令人焦慮、憂鬱和狂躁。
科學研究證明,食用碳水化合物會比吃其他食品更能使人精力充沛、心情舒暢,其機理是:碳水化合物在消化分解時,會使大腦產生大量的信息化學傳遞物質——羥色胺,從而促使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安寧,甚至可以減輕痛感;狂躁和憂鬱症患者大腦內通常缺少羥色胺,這是引起病人悲傷、壓抑的主要原因。許多人都有這種體驗,睡前喝1杯熱牛奶、糖開水或吃點餅幹,可讓人安然入睡,其道理就在於,這些食品可促使大腦產生更多的羥色胺,讓人感到安靜,催人進入夢鄉。
醫學專家根據食品可調節人類情緒的原理,對症下“藥”,治愈了許多精神疑難症。如有這麼一位狂躁症患者,已有8年病史,每年有一段時間得住院治療,後來醫生發現,他的病因與食品有著密切關係。據此,醫生確定了醫療方案,讓病人先停食一天,而後照他的日常飲食嗜好,每天給他吃一種食品,觀察其反應,最後診斷出,花生、甜菜等5種食品能誘發他的情緒波動,因而建議他禁食這5種食品,效果十分理想。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水果、蔬菜、黑麵包及糖類,對心情焦慮的憂鬱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這些食品中均有使人心情愉悅、安寧的物質,常吃會使人心情舒暢、恬靜。研究者還認為,英國人之所以較幽默、安靜,這與英國人喜歡吃燕麥粥有關。
不良進食習慣會使“癌從口入”
醫學研究表明,飲食習慣、飲食方式、飲食內容的不當是發生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癌症的發病原因中有1/3~1/2與飲食有關。有關專家指出:如果能使全體人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理、科學的飲食方式,就完全可以使現有癌症的發病率下降30%~60%,不良進食習慣可“催化”癌症的到來。
偏食:從營養學角度看,偏食會造成營養攝入的不全與浪費,造成一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從而降低肌體免疫力,降低細胞的穩定性而誘發癌症。故飲食應多樣化,日本學者提出:每天應吃30種以上的食物才行。
酗酒抽煙:香煙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有強烈的致癌作用,是肺癌、口腔癌、鼻咽癌的罪魁禍首。酗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易發生口腔癌、胃癌和肝癌。
缺乏維生素:各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應。維生素A能穩定細胞膜,維生素C能抗拒自由基和亞硝胺對肌體的影響,維生素E則具有抗氧化,增強細胞的抗老抗惡化作用。若在飲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則極易致癌。
高鹽飲食:高鹽飲食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和食道癌。
燒焦及發黴食品:焦化的蛋白質有毒性,黴變的食品,尤其是黴變的花生和玉米含有黃曲黴毒素,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
過燙過熱的飲食:溫度過高的飲食,會灼傷口腔和食道上皮細胞,久之易變異為癌細胞。
長期服用某一種藥物:使某一特異的免疫器官或係統功能下降,不能“識別”癌細胞而發生癌症。
隔夜茶:長期浸泡的茶水,會使含亞硝胺等有毒物質增多,不宜飲用。
辛辣食品:如肉桂、茴香、花椒、白寇等,過量食用這些辛辣食品會促進癌細胞的增長。
家庭須防食物中毒
連日酷暑使很多人嚐到了苦夏的滋味,在這種時候更容易出現食物中毒。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00年發生了2247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到43370人。其中,有報告說家庭中毒事件為311起。不過,據有關人士講,很多家庭發生食物中毒的情況並沒有報告,因此“實際上家庭食物中毒案件的數量要更多”。
在家庭中千萬別粗心大意。
首先是在購物方麵。由於生魚生肉必須在低溫下保存,因此在購物時一定要放在最後購買。容器灑落出汁落在涼拌的蔬菜上就會產生二次汙染,使細菌增加。為了防止二次汙染,應該將蔬菜放入塑料袋內。
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有病原性大腸菌等,具有代表性的就有10多種。在家庭中導致食物中毒最多的是腸炎弧菌。這種細菌極易附著在生鮮魚類和貝類上,如果在常溫下放置2個小時,其細菌數量就會繁殖至使人中毒的程度。因此,不要圖省事,最好在1小時內將食品放入冰箱內保存。
在將食品放入冰箱前,要檢查一下冰箱的溫度。冷藏室的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下,冷凍室的溫度則要保持在零下15℃以下。容量要控製在70%左右並經常進行清理,開冰箱門的時間盡可能要短。據說,如果夏天開門的時間為30秒,冰箱的溫度就會上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