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坤:“憂鬱王子”不憂鬱(1)(1 / 2)

人物-印象

老天厚愛這個年輕人,賜予他一張迷人的麵龐。他那清秀的五官,憂鬱柔情的眼神,打動了無數的觀眾,被稱為“憂鬱王子”。是什麼樣的生活熏陶,給了陳坤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長兄如父

1976年1月,陳坤出生在重慶市郊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陳坤的媽媽以前做過小學老師,後來在一家工廠上班。陳坤7歲時,父母因性格不和離了婚。此後,迫於生計,媽媽帶著他們姐弟改了嫁。

在那個不大的地方,周圍沒有其他離異的家庭,所以他經常要麵對別人異樣的眼光。也許正是這不愉快的經曆,將那淡淡的憂鬱刻進了他的氣質裏。

母親是個堅強、善良、很有智慧的女性。那時候她中午的工作餐是一份菜一份肉,她總是把肉帶回來給孩子們吃。

小時候,陳坤喜歡畫畫,為了滿足兒子的願望,盡管生活緊張,媽媽還是把他送進了少年宮。清貧的生活沒能抹去陳坤天性中的浪漫與溫情,每當媽媽過生日,陳坤就用平時攢下的錢去買個麵包,把它切開,放進一片西紅柿送給媽媽做“生日蛋糕”。

窘境中陳媽媽以一副孱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母親常常告誡陳坤:“長兄如父,你要給兩個弟弟做榜樣。”陳坤從小就覺得自己對家負有很重的責任。為了幫媽媽分擔生活壓力,陳坤剛滿16歲便開始勤工儉學,到重慶市內一家夜總會當服務生。

職高畢業後,陳坤進入市委機關印刷所當了一名打字員,那時他最快每分鍾可以打110個字。即將轉正時他決定離開,因為工資少。他又回到了夜總會當服務生。貧困家庭裏的長兄,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使這個翩翩少年過早懂事與早熟。

恩師如母

在央視《藝術人生》欄目的專訪中,陳坤說:“在我的成長中有一位恩師,她像陽光一樣對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位“恩師媽媽”就是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老師。陳坤從小就喜歡唱歌,在夜總會客人不多的時候,他也大著膽子上去唱幾句。那時的陳坤已做到了大堂經理的位置,因為喜歡唱歌,他辭去經理職務,拿著很少的薪水在夜總會開始做試用歌手。

與陳坤一起在夜總會唱歌的一位歌手非常欣賞陳坤的嗓音條件,1994年這位歌手將陳坤引薦給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老師。

當時,陳坤的收入是支撐家裏經濟的支柱。拜師學藝需要付學費,耿直的陳坤見老師第一麵時,張口就問:“學費貴不貴?”也許是緣分,初見陳坤,王老師就喜歡上了這個機靈、帥氣又透著幾分洋氣的小夥子。試唱時,直覺告訴王老師,這個具有獨特氣質的男孩是棵好苗子,他那富有磁性的音質,使老師堅定了把他培養出來的信心。後來,王老師知道了陳坤家境窮困,就免收他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