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瑜沒想到留寧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向留寧跑去,卻被景利的好幾個手下同時用劍抵住了咽喉,唐長瑜看著留寧十分不解地問道:“為什麼?你是在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懲罰我嗎?”
留寧淡淡說道:“你可以為大唐犧牲我,我也可以為大唐犧牲自己。”說完便走到婉燕身後,安撫了一下婉燕的情緒,親手為她鬆了綁推她離開,自己站到了婉燕被押著的地方。
李世民上前接婉燕回來,如約撤了兵,景利帶著留寧順利撤兵回了突厥王城。
景利為留寧找來了軍醫處理傷口,把留寧安置在王宮原來住的院子裏,這一次卻並沒有派重兵把守留寧住的院子,也沒有限製留寧的行動。
倒不是因為景利有多麼放心留寧不會逃走,而是這突厥王城的王宮裏層層把守,安全係數堪比皇宮,從小在這裏長大的留寧自然也是對這點心知肚明,沒有抱什麼可以逃走的希望,反而像是回到了沒有去長安前的生活,樂得自在。
想到這裏,留寧不禁為自己歎了口氣。
當初父王說要去長安覲見,原本隻想帶莫迎王後、景利、婉燕三人前往的,可留寧偏偏被書中描繪的長安美景所吸引,想要看一看書中寫的“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繁榮富饒的景色。
想著長安城的種種熱鬧,留寧便一個勁地央求父王帶她同行,還向父王下了保證,絕不會在長安城內胡鬧,一切都聽他的命令。
可是往往天不遂人願。
留寧沒有看夠長安城的繁華似錦,良辰美景,卻遇上了自己命中的劫數,從此自己的安逸人生開始變得跌宕起伏。
遇見唐長瑜,喪父,戰爭,一路坎坎坷坷,跌跌蕩蕩,走到了今天。
留寧有些後悔今天在戰場上那麼緊張的場麵下為什麼還要跟唐長瑜慪氣任性,其實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唐長瑜的選擇。
誰讓自己愛的這個人偏偏是背負重任把家國大義放在第一位的人呢。
留寧甩了甩腦袋讓自己不再去想這些事情,轉頭看看院子裏,花草都已經萌芽了,原來春天到了,轉移已經一年過去了。
外麵陽光明媚,留寧走出院子裏在這王宮裏四處亂轉,看著這裏的布局陳設,一花一草都還是自己一年前離開的樣子,留寧覺得身心放鬆,如果時間能夠倒退那該多好。
可惜沒有如果。
如果能就此休戰,過著這樣平靜愜意的生活那該多好,留寧暗自揣測,這次鬱依關一役,不論是唐軍還是突厥軍都是損兵折將,受了極大的創傷,不然唐軍也不用千裏迢迢趕回長安搬救兵,景利哥也不用利用自己和燕姐姐來脫身。
所以如果自己能勸說景利哥就此罷手,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留寧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走到了自己的父王生前議事的屋子前,留寧又不由得回想起童年的時光。
自己雖然是突厥王的養女,可不管是吃穿用度還是父王的寵愛,都一點不輸於突厥王的親生女兒,想著自己從前剛剛來到王宮時十分害怕,還是父王和哥哥一直陪著自己,帶著自己到處玩,自己才慢慢適應了這裏。
這裏是父王議事的場所,是自己除了自己的房間外最熟悉的地方,這裏放著父王的藏書,很多重要決策都是從這裏產生。
可留寧卻偏偏從小喜歡在這裏胡鬧,常常把大臣給父王的信件弄得一團亂,可父王卻從未責怪過自己。
慢慢長大以後,留寧就更喜歡這裏,一有空閑的時間便留在這裏看父親的藏書,不僅僅是對突厥文明有了很多了解,更是翻閱了不少華夏文明。
遇見有些晦澀難懂的東西,父王總會放下手上的政務前來指點一二,有時還會和自己一起討論政事,或是給自己講一些大道理。
突厥的女兒無論是富家的還是貧家的,都是早早放牧為家裏操勞,沒有上學的習慣,所以留寧能有現在的眼見和膽識,全都是靠當初自己在這裏讀過的書和父王的教誨。
那時候的留寧覺得聽到這些冗長的大道理覺得很不耐煩,可現在卻再無機會聽一句父王的教誨,甚至自己連父王的最後一麵都沒見到。
留寧想起從前的事情,嘴角浮起了微笑,這可能是這麼久以來留寧笑的最開心的一次了。
可當留寧想到父王的死,心裏又不由得難過起來,心酸湧起,眼眶紅紅的,所以想要走進這院子裏,走進房間裏去,看看自己和父王曾經的美好回憶。
留寧走近了才隱隱聽到,裏麵竟然有說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