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總體上來說,拜林斯軍隊的情況要比科尼亞軍隊好上許多,借助軍營中各種營帳雜物創造的狹窄地形, 許許多多的防守器械,以及相對於阿拉貢城越來越開闊的地勢,拜林斯軍隊雖然不斷地在後退,可是自身的傷亡卻遠遠小於對方,而科尼亞軍隊雖然占據著上風,可是前進的每一步卻都要用鮮血與生命做代價。
不過,對勝利的渴望讓科尼亞人堅持了下來,而拜林斯軍隊的後退也鼓舞支撐著科尼亞士兵的戰鬥意誌,尤其是當前方遠遠能夠看到開闊地原野丘陵後,科尼亞士兵就更加堅定了戰鬥到底的決心。
隻要衝破敵軍的軍陣,衝破這座圍困阿郎攻城的軍營,拜林斯軍隊就一定會潰敗!這樣的念頭出現在每一個科尼亞人的心中,而隨著這個目標越來越接近,多利安國王也一次又一次地命令更多的軍團加入攻擊行列。
科尼亞軍隊的如潮攻勢最終獲得了回報,隨著一聲聲急促的號角,以及一輛馬車的率先離去,拜林斯軍隊終於向後退去,並且這一次再也沒有停下後撤的腳步。
突破了!?看到敵軍倉皇後退,同時一道道火牆在拜林斯軍營最後方熊熊燃燒起來,科尼亞軍隊忽然歡呼起來。
終於打贏了!敵人終於逃跑了!哈哈,膽小的敵軍跑的還真快,唔,快點滅火,讓我們追上去,徹底消滅他們!
臨時用於阻擋追擊的大火很快就被撲滅了,興奮地科尼亞士兵來不及檢點拜林斯軍營裏留下的戰利品,就在軍官們的催促聲中,向緊緊拉開了幾百米距離的敵軍追去,而在科尼亞士兵的身後,一輪紅日正一點點地向地平線落去。
“陛下,我們勝利了!現在我們應該派出騎兵追擊敵軍!”
一個軍官畢恭畢敬,但是卻絲毫遮掩不住心中激動地向多利安國王說到,但多利安國王卻沒有責怪這個軍官的失禮,相反,卻立刻按照軍官的建議,下達了最後一道攻擊命令。
轟隆隆的馬蹄聲中,足足五千名騎兵衝出了阿拉貢城,這支科尼亞王國最後的騎兵軍團,超過普通騎兵軍團一倍還多的科尼亞王室騎兵軍團,很快越過了擁有重重障礙的拜林斯軍營,然後如同一片烏雲一樣呼嘯著,向敵軍追去。
終於輪到我們了,嘿,這個活計看起來真是不輕鬆啊!回頭看了一眼早已排列出標準突擊陣型的部下,獨自輕輕地揮了揮手,隨著這個動作,第十獨立騎兵大隊開始緩緩加速,從側麵向正在追擊友軍的科尼亞騎兵衝去。
這支千人規模的騎兵部隊立刻被科尼亞人注意到了,不過,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科尼亞人都不願意理會這個剛剛從一片高地後冒出來的騎兵,科尼亞人的目標很專一地盯在倉惶撤退的拜林斯軍隊主力上,沒有一個科尼亞軍官願意理會分明是想要拖延自己追擊腳步的第十獨立騎兵大隊。
那些騎兵一定是保護拜林斯公主的精銳,這一點隻要看看領頭的那個騎兵耀眼的劍氣就知道了!唔,這樣的硬骨頭交給別人去對付好了,反正我們也不可能追上騎兵!
科尼亞步兵想著,紛紛避開第十獨立騎兵大隊的衝鋒路線,抓到帝國的公主與統帥才是最大的功勞,而與一支精銳騎兵硬碰硬,則隻會讓自己的部下傷亡慘重!
隻是,讓科尼亞步兵驚詫的是,自己的同袍,已經越過自己的科尼亞騎兵們並沒有理會敵軍騎兵,而是試圖加速擺脫拜林斯騎兵的騷擾,一心一意追擊正在逃命中的拜林斯軍隊的主力。
從戰術角度上講,科尼亞騎兵的無疑是合理的,隻要擊垮敵軍主力,隻有千人出頭的敵軍騎兵也隻有敗亡一途,並且,多利安國王給予科尼亞騎兵的任務,抓住葉琳娜公主和圖倫將軍,也讓科尼亞騎兵不願意理會從側麵襲來的敵軍騎兵。
可是,很快科尼亞騎兵就驚訝地發現,遠遠弱於自己的第十獨立騎兵大隊已經衝進了自己的側後翼,而在前方,逃跑中的拜林斯軍隊居然聰明地用長矛隻做了許多簡陋但卻十分有效的拒馬!
斜斜地插入地麵,一片密密麻麻的長矛拒馬讓科尼亞騎兵不得不減緩速度,雖然很憤怒拜林斯軍隊設置的障礙,可是領兵的軍官卻不得不佩服正在逃跑的拜林斯軍隊的智慧。
如果沒有身後那支騎兵的話,我們隻要繞過去就行,可是現在,算了,先消滅那支膽大包天的拜林斯騎兵好了!
一陣號角聲後,科尼亞騎兵紛紛調轉馬頭,向剛剛從自己尾部殺過的第十獨立騎兵大隊追去,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