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姚明這一年
財經
作者:易小荷
7月7日,廣州東逸灣酒店的一間行政套房裏,32歲的姚明四平八穩地坐在沙發上。他在這一年裏重了二十斤左右,肚子上的脂肪約略看得出輪廓。談到過去一年,他時而咄咄逼人,時而和顏悅色,時而又使出渾身解數談論他的慈善理念,作為一個多年以運動員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人,他已經走遠了。
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姚明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姚基金”,率先捐出200萬美元用於災區學校的重建,同時,他又通過發起“姚基金慈善之旅”籃球賽,籌集了1355萬元人民幣,先後捐建了14所學校。
去年,姚明在甘肅為酒泉納什——姚基金特殊教育學校的正式落成剪彩。盡管早已對大場麵司空見慣,但他還是敏銳地觀察到了紅地毯、列隊歡迎、領導致辭……他當場就表示,希望有一天,大家對慈善都已習以為常,不再這樣大操大辦,到那時,慈善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了。
“我覺得他這麼多年始終沒變的一點就是信念。”《體壇周報》副總編楊毅說。
熱愛曆史小說,正是楊毅能夠成為姚明朋友的原因。“姚明最重要的是喜歡看書,書是他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他從來不看閑書,曆史書、經濟學、商業理論的都看。他是個特別清楚自己將來目標的人。”在楊毅眼中,姚明的成功與他的自我學習有著必然的聯係。
1999年,姚明還隻不過是個上海隊的普通隊員,當楊毅第一次跨進姚明的宿舍,發現和其他隊員不同的是,他床上擺的都是《三國》之類的書。
記者於嘉則是從2001年開始知道姚明喜歡讀書的,那一次姚明給他推薦了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此後多年,姚明陸續給於嘉推薦了不少的書。
於嘉說,姚明不僅僅是喜歡看書,在生活中,他是個求知欲望極為強烈的人。2000年尤因從紐約轉會,姚明打電話來說沒想到尤因那麼大的腕還會看重錢,於嘉糾正他,“不對,是因為紐約先負了尤因”。姚明沉默地掛了電話,10分鍾以後又打了過來,說他看了新聞,覺得於嘉說得對,然後開始繼續討論這件事情。
2009年買下上海隊之後,為了提高自己對“商界”的認知,姚明又開始大量閱讀商業方麵的書籍,遇到任何不懂的問題,也積極地向懂行的人請教,於嘉的太太,從事金融工作的林早早就不止一次接到過這樣的電話,“他每次都特別謙虛低調,恨不得就掏出筆來記錄的樣子”。
“心靈雞湯?是什麼意思?”姚明又在對我問題中的一個詞發問,翻閱過去的采訪筆記,從“少數民族”的英語單詞,到“目瞪口呆”成語的來源,到軍事,到科技,隻要有一個地方不是他百分之百了解的,他就會像一個求知的孩子一樣打破沙鍋問到底。
“能夠有為姚明工作的機會誰也不會放過,”姚之隊的發言人張弛說,“姚明是個非常自律的人,這是我在所有成功的人身上看到的。”
像這樣隊友口中的帶頭大哥,球迷心目中的籃球巨星,下屬眼中的模範老板,朋友卻屈指可數。楊毅說:“因為周圍向他靠攏的人實在太多了,以他的地位,他很難去輕信別人,每天都有人努力接近他,向他展示最好的一麵,想和他合作……”
談到友誼,自然不會忘記姚明接手上海東方俱樂部之後,和當年的隊友、兄弟劉煒“反目”的事情。故事很簡單,劉煒希望和姚明談合同,而姚明告訴他,讓你的經紀人來和我的經紀人談。
但是姚明並不是“孤家寡人”,他是那種典型的上海好男人,和父母關係親近,又心甘情願將家庭事務管理權交給了媳婦——和他一樣有著相似運動員經曆的葉莉。女兒姚沁蕾出生以後,他的MSN簽名經常都是和孩子有關的內容,他也醉心於不斷地將女兒照片傳給朋友,誇耀“謝天謝地,孩子長得像媽媽”這種“幼稚”的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