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默。
一書生說道;“前有東坡先生的《水調歌頭》,今有楊公子的《花間對月》,以後中秋之詩真的是沒有再寫的必要了。”
楊帆汗顏,這首詩乃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寅唐伯虎所寫之詩。楊帆也沒想到這首詩的影響竟然是如此之大。
不過,認真的想一想也並不奇怪。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既然是唐伯虎所寫,那又怎麼會不好呢?
就連大儒王向偉也歎道:“此詩之妙,今人驚歎,我不如也!”
孔瑜高興的的笑著說:“我就知道帆哥哥是最棒噠。”
祝英台見孔瑜挽著楊帆的胳膊,眉頭不著痕跡的微蹇了一下,又馬上恢複了正常,笑著問道:“這位姑娘是?”旁邊眾人也都疑惑的看著楊帆。
楊帆給眾人介紹道:“這時我老師的女兒。”孔瑜輕輕的給大家行了個禮。楊帆又介紹吳伯:“隻是老師的管家吳伯。”吳伯朝眾人拱了拱手。
王向偉沉吟了片刻問楊帆:“敢問尊師大名?”
楊帆謙虛道:“大名不敢當,在下的先生乃是孔林孔繁森。”
“原來如此,也隻有孔師才能教出楊公子這樣的學生。”眾人議論紛紛。
楊帆一臉茫然,悄悄的問程度:“我師傅很有名嗎?”
“你不知道?”程度一副見了鬼的模樣“孔大人乃是帝師,先帝就是由孔大人教導的。”
楊帆恍然大悟,沒想到自己老師竟然是帝師。如此說來,自己和汴京裏的那位還是師兄弟呢。
鄆王趙楷心裏有了打算。誰不想坐到那個位置呢?趙桓是太子不假,可他現在畢竟是儲君,如果能將帝師拉攏過來,自己就向儲君之位又近了一大步。
劉剛心中則是一驚,不過又馬上平靜下來。身為工部尚書劉凱的兒子,他心中很清楚,官家登基以來,孔林就不斷受到王相的打擊,先是太師的稱呼被去掉,後又被貶至淳安,父親在中間出了不少的力氣。不過孔林現在翻不起什麼大浪,這楊帆就更不用提了。
德慶帝姬見眾人臉色都是陰晴不定,知道剛才的消息太過震撼,忙笑著說道:“既然這第一首詩是楊公子勝出了,那麼這第二首就由我來出題吧。”德慶帝姬指著桌上的就說:“題目就由各位自擬吧,時間不變,還是一刻鍾的時間。”
酒樓的小廝拿上了新的文房四寶,劉剛雖然紈絝,但也是有些文采的。這次竟然是劉剛最先擱筆。
劉剛擱筆後,大大咧咧的說道:“既然我最先寫完,那麼我就先讀吧。”說著劉剛就朗誦了出來“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劉剛讀完後,楊帆不禁高看了他一眼。楊帆萬萬沒想到劉剛也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劉剛見楊帆麵前的宣紙上一片空白,諷刺楊帆:“楊公子不會寫不出來吧?孔師的弟子不應該是這個水平啊?”
楊帆也不理他,在心中想了想,決定繼續搬運唐伯虎的詩。
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水,在紙上寫出了第一句詩“一上一上又一上”,平平淡淡,算什麼好詩呢?劉剛取笑道:“這也算詩嗎?乞丐也能寫出來。”楊帆聽後也不多辯,隻是笑笑。又寫了一句“一上上到高山上”。劉剛看了,認為句子平平,頓時笑得前仰後倒,嘲笑楊帆做不出詩來。楊帆還是笑笑,繼續寫道:“舉頭紅日白雲低,五湖四海皆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