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之外。
“彭羽修建大壩與渠道,乃是壞我西涼風水,此舉必使西涼所有百姓死無葬身之地。”
賈詡看著遠方,喃喃的念叨著。
這句話可不是賈詡所言,而是從各處聽回來的,而且是從各地修建大壩、修建渠道、修建河堤的百萬人口中聽回來的。
賈詡敏銳的感覺到,這無疑是一個流言!
而且這流言極具有煽動性,不過一段時日,這道流言竟然西涼皆知,人人都在談論著。
各地太守早有耳聞,初始尚未當回事,可隨著流言愈演愈烈,慢慢的也引起了太守們的警覺,這些太守更將此事告知於彭羽,隻是彭羽聞言哈哈一笑,並沒放在心上,所以此事才不了了之。
可彭羽的頭號智囊賈詡卻對此,上心了!
要知道彭羽大肆收降黃巾俘虜,然後全員帶到西涼之中,而當他們抵達西涼以後,彭羽幾乎將他們當做一般平民看待,幾乎不聞不問,也不使人監督,依賈詡看來,這是會出大問題的。
這其中還有許多真正的好戰分子,在彭羽的心慈手軟中,逃得了一條性命,可這些人與普通被愚弄的百姓不同,他們絕不會心甘情願碌碌無為一生的,一旦稍有機會,他們一定會再度起事的。
隻是當西涼之中紅紅火火,各處皆在掌控之中時,他們也無力挑起事端,隻好將野心埋在胸間,所以賈詡也將此事沉入腦海暫且不表露罷了。
可一段時期風平浪靜以後,這暗中的野心勃勃之輩就像是黃河中的水位,終於慢慢開始露頭,開始蠢蠢欲動了。
更別說,自彭羽從洛陽救駕歸來,大意如彭羽,也能感覺到洛陽之中有一股暗中力量正在策劃著圖謀,而心細如賈詡,自然看的更遠,也看的更加通透,更看出此事之中的環環相扣。
如此一來,身為彭羽的頭號智囊,自然對此事用了許多心思,也因此,西涼的流言為何而起,又從何而起,賈詡早已了然如胸。
這道流言的誕生,似乎隻是戲言而已,可賈詡卻明白,其中的能量和背後之人的厲害之處。
這道流言初始隻是博人一笑而已,可隨著時日越發久遠,這道流言早已深入民心,如此一來,這道流言就是彭羽頭上的一道枷鎖,將西涼百姓的安危捆綁在彭羽的身上,準確的來說扣在大壩與渠道之上。
大壩和渠道,乃是彭羽在西涼最大的手筆,可算作彭羽最大的政略,而且這件事更是彭羽力排眾議,獨斷獨行的一件大事。
而彭羽欲要在西涼提高自己的威信,必然要做出乾綱獨斷的大事,不僅要展現在軍略在之上,更要展現在政略之上,所以賈詡十分同意彭羽建造渠道以及大壩,更讓郭嘉向彭羽推薦劉馥了。
賈詡當然明白,若要彭羽在西涼持續性的統治下去,讓西涼的百姓對彭羽歸心,此大壩與渠道的建設,隻許成功,絕不容失敗,並且還要在以後讓百姓看得到實際利益,否則彭羽無法向整個西涼交代,至少也無法向泱泱之口的輿論交代。
隻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賈詡不僅同意彭羽建造,更深入的觀察著建造過程的一舉一動,所以流言一起,賈詡就明白了其中的圖謀和藏在暗中的人物,更早已想好了應對的策略。
其中的圖謀昭然若揭。
流言乃是由人而起,所以賈詡斷定,西涼百姓之中必有圖謀者潛伏於內,事前布局乃是將人混入百姓之中,以此被彭羽帶入西涼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