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雙小手摸大象

“悅”讀越愛讀

作者:世國

盲人的眼睛,是手。手怎樣看東西呢?摸。所以,如果有盲人想要摸摸你的臉,其實是要“看”你,隻不過這次是用手,從額頭、眼眉、眼睛,到鼻子、嘴巴、下巴都摸上一遍。最終,盲人會對你的長相有個評價:長得真好看!這是高明的盲人,仔細地看,之後再給個不錯的評價。不像《盲人摸象》中那四位盲人,摸上一把,就回來了,說像繩子、蒲(pú)扇,又說像牆、柱子,亂說一氣。這樣說話很不負責任。

瞎了的老鼠,它們的眼睛是什麼呢?當然也是“手”了。說得再清楚一點,是它們的前爪。它們“看”東西,不摸,又能怎麼辦呢?

《七隻瞎老鼠》這本書裏,畫了七隻瞎老鼠。盡管它們眼睛失明,可是它們卻是彩色的,紅、橙、黃、綠、藍、紫、白,出場居然疊起羅漢,就像短短的彩虹,它們可真會玩兒啊!它們是出來摸大象的。為什麼還是摸大象?盲人不是都摸過了?或許是大象脾氣好,不怕摸吧;或許是盲人摸得有遺漏,如今,讓老鼠再摸一次。大象皮糙肉厚,多摸一次也無妨。不過,你再仔細想一想,或許就會發現:《盲人摸象》中提到的“繩子”、“蒲扇”、“牆”、“柱子”,這四樣東西什麼動物身上才會有?獅子、老虎、豹,披著一身毛,摸一摸就猜到了。鴕鳥、喜鵲、雞,它們的羽毛一摸就會露馬腳。河馬、水牛、大海象,隻要一模,就不會上當。為什麼?要是想不明白,你就到動物園去看一看,那時候你就明白了。真的?真的!有時候,從書中看到的東西,和真實的東西會不一樣。所以,書上說的,有時候並不對。

疊羅漢的七隻老鼠,站在最上邊的是白老鼠,為什麼要讓白老鼠站在最高處?這是畫家故意這樣做的,是給你發的信號,需要你讀到最後,才能體會得到。圖畫書的畫家們,都會這一招兒。你在閱讀圖畫書的時候,如果找到這個信號,會讓你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紅、橙、黃、綠、藍、紫、白七隻老鼠,按著順序周一、周二、周三……依次出場。直到周日,白老鼠才最後亮相。看來,老鼠出來看大象,排場不小,有順序,有計劃,就不知效果如何。它們,會比那四個盲人高明嗎?

它們人多勢眾,不,是鼠多勢眾,鼠多手多,十四隻手比拚四個盲人的八隻手,當然有氣勢,有優勢啊。於是,紅、橙、黃、綠、藍、紫、白,七隻老鼠魚貫上場,一個一個摸大象。

人在閉上眼睛摸向前方的時候,首先摸的位置,是和眼睛一般高的地方。老鼠也不例外,它們站起來多高,也摸向和眼睛一般高的所在。老鼠站起來多高呢?它們不會高過盲人的膝蓋(xī gài)吧!所以,老鼠摸大象,先從大象的腳趾甲摸起。不過,老鼠盡管比盲人長得小得多,可是它們能攀(pān)爬。眼睛瞎,並不影響它們行動。所以,老鼠摸大象,能從腿上爬到身上摸。也可以抓住大象尾巴,蕩起來,飛到身上摸。還可以鑽進大象耳朵裏,探一探,摸一摸。這樣對比下來,我們發現,老鼠摸大象,比盲人還便利,所以,老鼠就比盲人能摸。

不過,老鼠實在不比盲人高明,紅、橙、黃、綠、藍、紫,六隻老鼠逮到什麼摸什麼,根本沒多費力氣,所以,它們說大象像什麼,不過就是亂說一氣,也和盲人摸象一樣,留下的是大家的恥笑。看來,做什麼事不費力氣,偷懶,就要讓大家恥笑。這樣說你同意嗎?

《七隻瞎老鼠》的最後,出現了“老鼠們的教訓”,一共有四句話。這裏邊有幾個字:“事物整體”、“以偏概全”,小朋友,你明白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