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嗎?
健康
作者:唐芹
怎樣賞識自己的孩子
A市實驗校高中部心理谘詢中心的林老師最近遇到兩個個案都和父母的賞識教育有關,林老師認為這兩個個案正好反映出當前中國父母教養方式中存在的兩種較為極端的問題。
個案一:高一班主任陳老師班上的學生王強是一個聽話且認真完成學校功課的乖學生。但是一學期之後陳老師發現,無論該學生怎樣刻苦努力學習,他的成績依然平平。陳老師決定找王強談談心。
陳老師:“王強,我看你平時上課都積極,下課也很認真,是一個很努力用功的學生。”
王強:“陳老師,你千萬別表揚我,你一旦表揚我,我就會翹尾巴,成績就會下降。”
陳老師很疑惑地問:“表揚就會翹尾巴?這是誰告訴你的?”
王強:“從小我爸媽就這樣告訴我的,所以他們也從來不誇獎我。”
聽到王強這番回答之後,陳老師覺得王強學習上的問題可能和家庭教育方式有關,因此她找到了林老師,希望林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給王強一些指導。
個案二:高二學生玲玲的母親吳女士找到林老師。吳女士告訴林老師,她和丈夫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女兒玲玲的成長。自從玲玲出生後,全家人閱讀了各種親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關的書籍,吳女士也非常強調要對女兒進行“賞識教育”,將女兒培養成自信自強的孩子。但隨著玲玲年齡的增長,吳女士發現女兒的確表現很自信,但是她的脾氣卻越來越壞。特別是上了高中以後,如果不及時表揚女兒,或者表揚效果讓女兒不滿意,玲玲就會大發脾氣。令人堪憂的是,在家中聽慣了好言好語的女兒,在學校完全無法接受任何善意的批評。
心理因素和策略因素
以上兩個案例分別反映了缺乏賞識教育和沒能正確賞識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專家認為,失敗的賞識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麵的因素:心理因素和策略因素。
在王強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心理因素是父母賞識教育過程中的阻礙,而這些心理因素可能和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含蓄、謙虛。因此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將“誇獎”和“驕傲”聯係起來,認為成功後的誇獎會讓人盲目自大,帶來下一次的失敗。因此父母將“誇獎”“讚賞”當成了影響孩子成長的“恐怖分子”,堅決抵製它們的出現。
而吳女士的案例則反映了賞識教育中不當的賞識策略帶來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也是很多父母所擔憂的:?“萬一我的孩子成為愛慕虛榮,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的人,我該怎麼辦?”適當的讚美與誇獎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過度和誇大實際的讚美反而會讓孩子不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現狀,過度依賴誇獎,對批評和建議產生無原則的抵觸心理。 在過度獎勵和誇大鼓勵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兩種問題:一方麵,會讓孩子感受到過多的關注與期望,進而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麵,錯誤的鼓勵和誇獎方式也可能讓孩子高估自己能力,不能虛心接受意見,妄自尊大。那麼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賞識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呢?
正確賞識才是解決之道
一、改變錯誤觀念
首先,父母要消除對於孩子失敗的心理恐懼。有時候,父母會比孩子更害怕失敗。對每個人來說,追求成功回避失敗是很正常一種心理狀態,但這種狀態在父母對待子女教育上尤為突出。事實上,每一對夫妻在為人父母的早期都是很好的賞識教育家,因為父母們都不擔心孩子失敗,也不害怕孩子失敗,那時候的父母都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因此,當他們看到學步的孩子跌倒,咿呀學語的孩子亂用詞語的時候,並不會指責孩子“你怎麼又摔倒了?!”“你說的是什麼話啊?!”反而會微笑地鼓勵孩子“你做得真棒!”“講得真好!有進步!”而孩子們就是在這種鼓勵與賞識之下逐步迅速成長起來。可惜的是,當孩子越長越大,父母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成長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每一階段的成長都要經曆摔倒和挫折。父母們變得越來越苛刻,也越來越吝嗇自己的鼓勵與讚賞,這使得孩子的成長反而少了童年的歡樂與溫情,甚至逆反和抵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