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也就是公元986)正月,雲州觀察使楊業奉旨帶兵出雁門。
雲州觀察使楊業,就是楊家將中家喻戶曉的佘太君的夫君。因為他能征慣戰,驍勇無比,所以人們稱他“楊無敵”。
而就是這位無敵將軍,與其說是死在無情的戰場上,不如說是死於自己人妒忌之心。
話說潘美、楊業一路上英勇作戰,很快打下了寰、朔、雲、應四州之地。但由於中路、東路潰敗,西路軍隊成了深入的孤軍。
宋太宗命令他們迅速退回代州,遼軍又乘機打進了寰州。大宋朝廷下令把寰、朔、應、雲四州的人民遷到內地,要潘美和楊業的部隊負責掩護。
楊業憑著多年來對遼國作戰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穩妥的作戰方案,但是遭到了監軍王侁反對。楊業無奈,隻得率本部人馬出擊。
潘美明知這樣出兵凶多吉少,但是他妒忌楊業的才能,因此沒加阻攔。
遼軍聽說楊業前來,出動大批軍隊把宋軍團團圍住。
楊業和他的部下雖英勇作戰,畢竟寡不敵眾,他們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隻剩下一百多人。他們好不容易突出重圍,退到陳家穀時,約定好接應的潘美、王侁早已撤離。
他們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隻得隻身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
楊業被俘後,堅貞不屈,在敵營絕食三天,六月十八日壯烈殉國。
當萬嶽鵬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完以後,大家都沉默了。
雖然,這和他們的閣主所說基本上一模一樣;雖然,他們早就知道了故事的結局,但是濃濃的悲傷還是籠罩著每個人的心房。
楊業,楊大元帥,是大多數大宋子民心目中的戰神,是民族的脊梁,是他們的信仰。
如今,戰神已故,信仰何存?民族的脊梁倒坍了,這個民族還有何種希望?
“嗬嗬,”聶崢的笑聲透著無邊的悲涼:“寒心啊!太令人寒心了,以後,誰還會為這個民族而戰,誰還肯送自己的兒郎去邊防?還有誰?值得我們信仰。”
“穀主!別太悲傷。你不覺得閣主的話也太準了嗎?”葉逍遙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話鋒一轉,引到了琅琊閣閣主身上。
“是啊!岐溝關戰役,大敗。楊業大元帥殉國這些天大的事都讓閣主說準了。你們說閣主是怎麼知道得如此詳細呢?”萬嶽鵬、林正英都是一臉的不解。
“要不,穀主你將閣主帶來琅琊穀我們問問他。”葉逍遙眼睛泛著賊光,好像拉著閣主的小胳膊小腿仔細瞧瞧他究竟是什麼特殊材料做成的。
聶崢這才平複好心情,又聽取了琅琊穀收集到的另外一些資料,查看了他不在的這些日子裏進出的賬目,都沒有問題。
他放下賬本後,正色對大家說:“以後,命專人密切注意太原郡王府的動靜,有關太原郡王府王家的事情,記得第一時間通知我。”
“沒問題,穀主。”幾個人答應著。
“既然你們那麼想閣主,我就回去把他帶來。”聶崢揉揉眉心,幾日沒有休息,人有些疲倦了:“安排幾個勤快的,把琅琊閣收拾幹淨點。閣主有潔癖,見不得屋子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