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萬個理由自卑,也有一萬個理由自信!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秘密,就在於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驕傲地扇動了翅膀。讓自卑從你的生活中走開,你就會自信能夠做好一兩件事,並以此成為做大事的契機!
擺脫自卑,找回自信,你會找到自己的位置,你的人生會更精彩!
貼心小提示
自卑是心理問題最主要的症結之一,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大師認定,所有的心理障礙的原因都能歸結到自卑上來,所以,我們不妨進行一個自我測試,你若有興趣知道自已是否也心存自卑感,就請認真完成以下選擇題吧!請用“是”、“否”來回答問題。
1.遇到難事,你想尋求幫助,但又不願開口求人,怕被別人取笑或輕視。
2.當別人遇到麻煩時,你常會有幸災樂禍的感覺。
3.你愛向人自誇自己的能力和光榮曆史。
4.你認為學習成績,工作成績是很重要的。
5.你覺得入鄉隨俗是件困難的事。
6.你覺得人的麵子最重要,輕易認錯是很失麵子的行為。
7.你害怕生人或陌生的地方。
8.常常自問“我是很行的嗎”這類問題。
9.常覺得自己是不利處境下的犧牲品。
10.你是個愛虛榮的人。
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你的分數。答“是”得1分,“否”得0分。你的分數是多少呢?看看你的心理狀態吧!
0分至2分者:很有自信心,能與人和睦相處。
3分至6分者:很可能缺乏自信心,你行事可能保守而缺少魄力,但這也許能使你安於現狀,生活在一種平靜無事的環境中,如果你認真反思一下,把你認為你能做的事和你想做的事列成表格,你會發現,事實上,能做的事要比你想做的事多一些。
7分至10分者:你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即使在表麵上你自信,自負或自傲,但你很可能在自信和自卑的兩極來回徘徊,有時這種性格上的矛盾令你感到痛苦或害怕,你得想法采取行動消除自己的自卑感了。第五節僥幸是不正常的心理反映
僥幸心理的產生存在於不同領域和不同層麵的人之中,它是指人們希望由於偶然的原因而獲得成功或免去災害的一種心理寄托。心理學和行為學認為:僥幸心理是不正常的心理反映,是一種不負責的、放縱的、投機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往往是失敗、醜陋、悲慘生活的罪魁禍首。
1.認識僥幸心理的危害
僥幸心理,就是無視事物本身的性質,違背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想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惡來行事就能達到願望的一種思維方式。
它表現在目的上,就是隻追求一種自我的滿足;表現在行為上,是一種消極的、放縱的、不計後果的心理反映。
僥幸心理它分為兩個方麵:一種是有目的的。行為人知道自己這麼做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而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不計後果,不顧一切。
另一種是盲目的。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及能否達到預期目的,事先預料不到,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闖大運”。
在生活中有著僥幸心理的人還真不少。學生上學遲到,就懷著僥幸心理,認為老師說不定還沒來;向朋友說了一次謊,也懷著僥幸心理,認為對方說不定不會察覺。
於是,當僥幸過關時,這種僥幸心理在生活中就用得更加頻繁。似乎我們偶爾僥幸一下也是沒有關係的,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有著這種心理的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有的事情,一旦犯了錯誤,是什麼也彌補不了的。
比如說過馬路,放著地下通道和斑馬線不走而去懷著僥幸心理“闖”,他們有的想著:我以前走過很多次了,都平安無事,這次也會平安的;還有的想著:全世界現在有那麼多人在過馬路,而死傷的人卻極少,難道我會運氣那麼差?
但是如果出了事情怎麼辦?也許會殘疾甚至死亡,他們也許想得最少的就是出了問題之後怎麼辦了!
僥幸心理的表現當然不局限於過馬路這一點了,其他的方麵也是不計其數。比如說毒品,想僥幸得一試就退的想法,就是非常幼稚的,因為隻要你沾上它,它就絕對不會讓你縮身而退。
心存僥幸必致不幸。這既是一條沉痛的教訓,也是一條提醒大家的警語,值得認真記起。
僥幸心理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常常使人作出不正確的判斷,錯誤地估計形勢,從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心存僥幸理的人大多抱有“試試看”、“不會被發現”、“見好就收”、“有人保護”的想法,一旦違規違紀嚐到了一點甜頭,這種心理就得到強化,開始扭曲,貪欲之心也逐漸膨脹,膽子也越來越大,甚至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加上監督失察,他們就會在違法違紀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恐怕到時想回頭也很難,說不定還很可能走上一條人生的不歸路。
2.克服僥幸心理的方法
心理學認為,人的不正常心態,通過適當的心理調適,是可以克服的。既然僥幸心理危害極大,那麼我們就要痛下決心防止、克服和摒棄,走出這種扭曲的心理怪圈,保持正常、平淡,多些理性的健康心理狀態,使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發生偏斜。
我們該如何克服自己的僥幸心理呢?
(1)要加強修養
人的僥幸心理的產生,與個人道德修養、意誌品格、文化修養等有著密切的聯係。
道德修養、意誌品格好,有文化修養的人,是很難做出沒有原則的事情來。隻有個人修養差的人,才容易產生僥幸心理,而做出愚蠢的事情來。
因此,平時我們一方麵要注意加強學習,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古人說:書能養性、修身。
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學習,從書本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像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社會學知識、法學知識、道德倫理知識等,學會遇事用腦認真冷靜地思考,正確認識自我,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符合法律規範。
這樣,當你頭腦中有了不正確的想法時,就可以很好地思考一下,這個想法是否符合法律、道德規範,它將產生的後果如何,你就不會出現過激的行為。
如:當你有了想把別人的物品據為己有的念頭的時候,要是想到我這樣做一旦暴露,對不起朋友,自己也無臉見人等後果,你就會放棄這個錯誤的念頭。
另一方麵,在工作中磨練。通過工作實踐,可以磨練個人的意誌品格,改善心理結構。
良好的環境熏陶和實際工作的磨練,會使性格變得豁達一些,說話變得涵養一些,使你越來越走向成熟。
(2)轉移視線
心理學認為,人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某一階段,大腦中都有一個興奮點,這個興奮點,它可以導致你產生不同的行為。僥幸心理也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利、欲的誘惑而產生的謀求個人利益的興奮點。
但這個興奮點,受到內因或外力影響時,會發生改變的。比如,一個人一味地想弄到錢,他要經常地尋找弄錢的機會,像打麻將賭博、個人單獨活動等,那麼在這段時間內,無人勸阻,有了機會就可能去實施。
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像打球、唱歌、生產勞動,或者專心致誌地去做某項工作,分散自己不正常想法的精力,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特別是你感到參加集體活動有了樂趣,工作中有了成績,生活充實的時候,你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滿足和安慰。
(3)有自控力
有的同誌說:我不出大格,偶爾僥幸做些小聰明,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其實不然,有了第一次,可能就會想到第二次,有了想做越軌事的僥幸心理,最終會將你陷入違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我們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養成,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
如堅持正常的生活製度,遇事頭腦要冷靜,切莫盲幹。當你有了非分之想的時候,你想一想達不到預想的結果給自己帶來的後果,或者說這樣做違犯了法紀受到處罰,得不償失,你就會停止你的行為。
總之,遇事用法紀觀念來約束,掌握做事的原則,就一定能消除你的不正常心理,就不會發生違法違紀的行為。
貼心小提示
我們許多人平時有很多僥幸心理,特別在股市中,抱有這種心理的人更多。僥幸心理是財富的隱形殺手。
說它是隱形的,是由於它悄悄地潛伏在心中的某個角落,輕易不容易覺察。說它是殺手,則確實有很多人在這上麵吃了大虧,賠了大錢。
你是不是也曾遭遇過這樣的挫折呢?你是不是很想克服自己的僥幸心理呢?其實這並不難,隻要你用心按照下麵的方法做,就一定會成功克服僥幸心理,贏得真正成功!
1、學習專業知識
常言說見多識廣,了解的知識比較全麵,看過的東西比較豐富,就能有效避免“神棍”和準確內幕消息的非法侵害。對於大勢已經清晰的前提下,不要在意一時得失,總想著挑選低點入市,結果踏空行情,這是因小失大的典型寫照。
2、培養實踐能力
在股市中想長時間有效獲利需要自己去實踐,隻有真正經曆了至少一輪完整的牛熊市轉換,並且勤於思考的股民才能在股市中持續贏利,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意外的僥幸就能夠獲得的。
3、成功需要努力
沒有人能夠隨便成功,在股市中遇到了很容易就成功的誘惑,一定要想清楚這會不會又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多和朋友一起交流,哪怕他們不是股民也沒關係,充分獲取多位可靠朋友的意見和幫助,然後進行綜合歸納,融入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獨到的意見和看法,可能讓你在財富的獲取上取得更大成功。第六節學會正確看待挫折感
巴爾紮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讓你卻步不前,你軟它就硬,對於強者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牛頓也說,如果你問一個善於溜冰的人是如何學得成功的,他會告訴你,跌倒了,爬起來!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許多挫折,如果我們不能夠正確對待挫折、麵對挫折,就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和行為上的偏差。對此我們應懂得,在追求成功的征程中,應該愈挫愈勇,做生活的鬥士,做生活的強者。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心理上被挫折打垮。
1.認識挫折感的原因表現
我們的個人需要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滿足的,不能實現,就會產生挫折現象,帶來消極心理,影響後續目標的實現。挫折的本質是動機不能滿足。
我們是否體驗到挫折,與我們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即與我們對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規定的標準密切相關。標準越高,越容易產生挫折。
如果行為結果落於兩個標準之間,那麼高於標準會產生成就感或滿足,低於標準則造成心理挫折,不管這兩個標準是由兩個人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中作出。
我們個人的重要動機受到阻礙時,所感受的挫折會較大;而較不重要的動機受到阻礙時,則易被克服或被別的動機的滿足所取代,因此隻構成一種喪失的心理感受,對個人的挫折不大。而動機的重要性又因人而異,因時境而異。所以挫折可以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挫折感還與我們的期望程度和努力程度有重要關係。如果我們真的很用心,並認為自己一定能成功,又花了大量心血,即使是短暫的受阻,也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我們在遭受挫折後會有理智和非理智的反應。
理智反應在心理學上又稱積極進取。如我們有的人在受到挫折後毫不氣餒、反複嚐試。有的人當一種動機和行為經一再嚐試仍不能達到成功,為了滿足需要,采取調整目標降低要求,使之達到。有的人當估計原定目標根本不可能達到時,就改變原定目標,設置另一個新目標來代替或補償,或者說謀求新的需要滿足來代替原來的需要。
非理智反應在心理學上又稱消極的適應或防衛。如我們有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失去信心、勇氣,情緒不穩定患得患失,生理上出現心悸、頭昏、冒冷汗、胸部緊縮等。
我們對挫折的容忍力反映了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我們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挫折,有的輕微、有的嚴重,能否戰勝它,很大程度取決於各人的態度。
如果我們的心胸開闊、性格樂觀,充滿自信,能向挫折挑戰,百折不撓,直至取得最後勝利。如果我們心胸狹窄,性格內向,憂心忡忡,一遇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甚至出現行為錯亂,失去應付能力。
2.消除挫折心理的技巧
我們要知道,現實和理想不會是一致的,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挫折。雖然挫折有某些有利性,但總的來說還是弊大於利。
我們平時該如何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呢?
(1)正視失敗
要走出失敗的陰影,請明白以下幾點:
成功不會輕鬆而來,失敗總是難免的。失敗和成功一樣,也是一筆財富,失敗並不同於平庸,隻要你不放棄,你就永遠擁有成功的機會。成功和失敗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們的不同感覺讓你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失敗並不意味著失去一切,失去的東西將會以其他方式補償給你,失敗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失敗給了你一次進行自我反省的機會。失敗帶給人們首先是心靈上的震動,而這種震動恰好能使你重新認識自己。可能你一直消沉頹廢自己卻根本沒意識到其中的消極作用,失敗的震動讓你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可能你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失敗卻像一瓢冷水將你從頭淋到腳,讓你好好反省。
經驗和教訓是失敗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們將成為成功的有利條件。有了這些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節省了成功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何嚐不是一次成功呢?
失敗能激發你的勇氣,磨練你的意誌。我們如果長期處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勇氣、意誌、雄心就會被安樂的氛圍逐漸磨掉,失去戰鬥力,一旦環境發生變化,常常不攻自破。我們必須隨時注意磨練自己的意誌,激發自己的勇氣。
失敗能使你從安樂的狀況中使自己的意誌更加堅不可摧。勇氣的激發和意誌的磨練隻能在一次次具體行動中進行,失敗就是考驗你的時刻。
(2)全局著想
我們要從全局著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挫折。那種具有遠大理想、能用正確的積極的眼光去看社會看生活的人,往往更能夠承受挫折帶來的影響。
(3)體驗逆境
生活中有晴天天也有雨天,有歡樂也有痛苦。挫折是不能避免的,我們一生必然要與挫折打交道。有人做過統計,發現成名的作家中,絕大多數都經曆過坎坷的生活之路。凡成功者,都與挫折進行過無數次戰鬥。
(4)冷靜分析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麵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5)調整目標
我們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人工作之中。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則必須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
(6)轉化壓力
適當的刺激和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我們機體的積極因素,我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7)心理暗示
在打擊來臨後,我們要有一個冷靜、理智的頭腦,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及眼前的處境,審時度勢。眼睛向著理想,雙腳踏著現實,努力朝著目標前進。我們可以暗示自己說:“這正是考驗我的時候,正是體現我生命本色的時候。”
(8)認清自己
“認識你自己”十分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五音不全者想當音樂家,色盲想當畫家隻能徒增煩惱。
(9)增強容忍
挫折容忍力是一個人在麵對逆境或遭受打擊後,能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心理保持正常的能力。增強挫折容忍力要求鍛煉好身體,多參加社會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完善個性。
(10)成功體驗
我們如果經常遭到挫折,對自己的信心就會減弱。若多發揚自己的優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取得成功體驗,能夠增強自信心,戰勝挫折。
(11)情緒發泄
情緒發泄又稱心理治療法。我們可以在限製環境下自由發泄受壓抑的非理智的情感,以達心理平衡,及早恢複理智狀態。也可以主動找朋友或陌生人傾吐心聲、減輕心理壓力等。
總之,失敗並不像青麵獠牙的惡魔一樣讓人可怕,我們都與它握過手。在我們學習那些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生活強者時,我們也能將失敗像蛛網那樣輕輕抹去,隻要我們心裏有陽光,隻要我們抬起不屈的頭顱,我們就能說:命運在我手中,失敗算得了什麼!
貼心小提示
回想一下,我們有誰沒有經曆過或大或小的挫折呢?在受挫後,我們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心理現象呢?我們是迎難而上,還是一蹶不振?現在讓我們一起對自己的挫折心理進行個小測試吧!
1、公路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警察控製了局勢,你:
(1)停下來打聽情況,設法幫助。
(2)袖手旁觀。
(3)繼續走路。
2、就在你準備出去玩的時候,家裏急需你留下,你:
(1)義無反顧地去玩。
(2)非常不情願地留下來,且滿腹牢騷。
(3)留下來,等有空的時候再去玩。
3、抱怨自己的健康情況,你:
(1)經常。
(2)有時。
(3)從不。
4、在大街上發現某人不省人事時,你:
(1)趕緊離去。
(2)設法幫助。
(3)找警察或叫醫生。
5、當醫生勸你注意休息,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時,你:
(1)不予理睬。
(2)減少日常活動。
(3)原原本本地接受。
6、很不幸,你在某件事上已失敗兩次,當別人勸你第三次努力時,你:
(1)拒絕。
(2)滿腹狐疑地再試一次。
(3)先考慮一會兒,作一番研究,然後再作嚐試。
7、書讀到精彩部分時,也到了睡覺時間,特別是第二天學習還需要全力以赴地完成,你:
(1)接著讀。
(2)匆匆瀏覽。
(3)立即合上書,躺下睡覺。
8、在某次聚會中,突然發現你的上衣或褲子破了,這時你:
(1)趕緊回家。
(2)極力掩飾。
(3)請朋友幫助,以擺脫困境。
9、當確認自己被跟蹤時,你:
(1)撒腿就跑。
(2)停下來和別人說話。
(3)繼續向前走,直至有人的地方。
10、當不幸將多年的積累丟得一幹二淨時,你:
(1)精神肉體受到極大打擊。
(2)向朋友借錢。
(3)聳聳肩,重新開始。
現在我們來看看你回答的結果吧!回答第一答案得10分,第二答案得5分,第三答案得0分。你得了多少分呢?
如果你的分數在50分至100分:說明不是命運與你作對,而是你缺乏勇氣。你應采取措施,使自己不要過分好奇,多疑或膽小怕事,勇於麵對現實。
如果你的分數在25分至45分:說明你能正視人生,應付自如,希望你能持之以恒。
如果你的分數在0分至20分:說明你能完美地處理各種問題,從不向困難折腰,你是命運的主人。第七節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
急功近利是指一個人心浮氣躁、毛手毛腳、眼高手低,急於求成,缺乏耐心的一種心理。其表現是做事總想一口氣吃出個胖子、一鋤頭挖出口井等等。
過於強烈的急功近利心理會讓我們難以平靜地、耐心地、仔細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越是想要很快地做好一件事,越是不能夠沉下心去做,容易犯敷衍了事的錯誤,這樣隻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必須消除這種觀念。
1.認識急於求成的壞處
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氣,這是我們的一種不良的情緒。這種毛病在我們許多人很常見。
急於求成心理,是當我們的很想實現某個價值目標,但還沒有準備好的心理狀態。如果由於時間方麵的原因而不得不等待的話,等待期間就會心神不寧、惴惴不安,如熱鍋上的螞蟻,仿佛度日如年。
隻有把事情辦成或者即使辦不成,但因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而隻能如此時,心情才會徹底放鬆,把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
急於求成作為人格表現缺陷方麵的一般心理問題,其情景同樣是明顯的,即一般隻有遇到與我們自己切身利益緊密相關或與維持自尊和自身形象緊密相關的事情時,我們急於求成的性格才會顯露出來。
而與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等無關痛癢的事、可辦可不辦的事,或雖與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尊相關,但目前無法辦成,其相關緊密度又不是很高的事,或與將來的切身利益、自尊緊密相關,但如今無傷大雅的事等,則通常不會表現出急躁不安的心情。
比如給友人複信、幫人購物、在學習期間想到畢業後的出路等,自知可急可不急或急也沒有用,因而很少甚至不會表現出急躁情緒。
急躁心理與暴躁心理不同。急躁雖然有時也會導致發怒甚至暴跳如雷,但主要不是表現為發怒和暴跳如雷,而表現為心急、焦躁、不安、耽憂,一般不會殃及他人。
而暴躁雖然有時也表現為焦躁不安、心煩意亂,顯得很急躁,但主要表現為暴怒,甚至唇槍舌戰,拳腳相加,通常會殃及他人。
雖然我們急於求成的心理不會對他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這種心理狀態對於我們個人所要做的事情來說,影響一般是不好的,並且往往導致我們做事失敗。
相反,做事耐心,不急於求成卻往往是我們做事成功的基礎。急躁會犯很多錯誤,會自己打敗自己,而對手隻用坐收漁利,一個耐心的人往往占據主動。
中華傳統之精髓在於靜心,而靜心是自我修養必須達到的基本境界,靜心就不會急躁,隻會耐心等待結果,盡人力而安天命。
耐心是一份涵養,它要求你不急不躁,冷靜行事。耐心是一份理解,它要求你能反思,多替別人想一想。
耐心是一份寬容,它要求你滿懷愛意,對待自己的身邊的朋友。耐心又是一份期盼,它要求我們撒下種子,耐心等待成熟,而不是拔苗助長、殺雞取卵。
我們有了耐心,就會冷靜地對待自己遇到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並妥善地加以解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有了耐心,也使得自身每天都擁有一份好心情,去領略成功的喜悅。
2.消除急於求成的方法
詩人薩迪說過:“事業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的確如此,急於求成常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審視客觀條件而任意行事,其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
那麼我們如何克服自己急於求成的毛病呢?
(1)認清危害
隻有充分認識到某事的危害,才可能有自覺去克服的動機與力量。在實際中,急於求成地給我們帶來很多不良後果。它會打亂我們平時的工作秩序,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它容易使人完不成任務,灰心喪氣。
我們喜歡急於求成的人,常感情用事,易發脾氣,出言不遜,不計後果,不顧人家的自尊心與個性特點,一味強求別人與自己保持統一,從而使人際關係難以和諧。
長期急躁可能會危害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因為我們總是坐立不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樣就會使得大腦長期處於興奮狀態之中,得不到休息,影響機體其他功能的協調發揮。
(2)查找原因
我們要認識到急於求成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急於求成與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類型有關,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相對容易做事急躁。
由於我們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後天改變起來就比較困難,但這並不是說急於求成就不能改變。隻要我們持之以恒,在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中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我們的急躁情緒還是可以緩解的。
除氣質與性格有一定的影響外,與我們後天所處的環境與教育、自身的修養、認識也有較大的關係,除了這些,也跟我們當前的事件一定的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有急躁的一麵,脾氣急躁跟身體的狀況也有關係的,平時多喝點枸杞菊花茶,注意盡量要早點睡覺,可以養肝。找到原因後,我們才好對症治療,認清了自己急於求成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克服急於求成心理的最重要一步。
(2)對症治療
另外,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當自己急躁的時候,就抽空把自己急躁的原因寫下來,並寫下你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們就要嚴格的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一點一點來,慢慢的習慣成自然,逐漸的就能控製自己的脾氣了。
(3)加強修養
我們可以不斷的加強自身修養,通過修身養性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增加自己的心理包容性,目的就是給你自己一個舒適的環境,寬鬆怡人,忘掉煩惱,擺脫急躁。
(4)自我暗示
適時進行自我暗示,這樣可以淡化我們的急躁心理。當急躁情緒出現時,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靜點,靠著心急能解決問題嗎?心急隻會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請人在發現自己有急躁情緒又沒意識到時,及時提醒一下,從而幫助自己恢複情緒的常態,以避免急躁心理。
(5)執著有度
應該接受一個事實,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且事情的成敗終究是次要的,不要太執著,這樣也會有效克服我們不該有的急躁。
(6)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也是我們克服急於求成心理的有效措施。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緊張工作之餘,可以聽音樂、散步或郊遊,使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使得大腦神經興奮中心轉移,與工作相關的神經細胞得到休息,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還能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
(7)素質訓練
急於求成往往與我們的個性緊密聯係在一起,並形成了習慣,要克服急於求成心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急性子變慢。例如,我們可利用業餘時間打太極拳、釣魚、練習書法繪畫、下棋等。隻要我們長期堅持、一絲不苟,就能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培養起耐心和韌性。
(8)持之以恒
我們容易急躁者做事情往往虎頭蛇尾,不善始善終。要想克服急於求成心理,必須努力做到始終如一。急於求成的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克服起來也要有毅力。隻要堅持下去,急於求成心理就會被克服。
3.學會耐心做事的方法
與急於求成相對的是耐心,它是幫助我們成功的一個良好基礎,因為我們缺乏耐心,因此也失去了許多成功的機會。
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讓自己更加有耐心呢?
(1)必須從小事做起
耐心的培養需要我們從日常的點滴做起,最重要的是不要考慮太多,要紮紮實實做好你手頭的每項工作,所有的事情都踏實去做,時間長了我們也就覺得心態平靜了。
耐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隻要我們想努力去做,相信我們就能做到。讓我們從平時的小事做起,努力改變自己吧!
(2)養成思考的習慣
我們平時要養成冷靜慎重,三思而行的習慣。要看到世界是複雜的,不可能都按我們個人的意願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製約。
要冷靜地思考,慎重地決策,全麵地分析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耐心地處理,盡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辦事的效率。如果條件暫時不成熟,就盡可能創造條件,耐心等待時機。對不具備可能性的事就改換目標或途徑,以免費力不討好。
(3)製訂可行的計劃
做事之前我們要給自己製訂一個計劃,做計劃時力求從總體上來把握,不拘泥於一些細節,在執行計劃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或減少一些內容,這樣能使生活、學習和工作顯得有條不紊。
(4)做好各方麵準備
一般情況下,我們想要達到的價值目標相對高於自己的能力,卻想馬上實現,就會產生躁動不安的心理並引發急躁的情緒。
所以隻要我們能夠理智地看待自身能力與目標實現的可能,並為實現目標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失敗的準備,就心平氣和得多了。
(5)統領全局
不斷提高我們自己認識事物和為人處事的能力,那麼我們就能站到統領全局的位置上,即便是千軍萬馬,也憑我們羽扇揮來揮去。那時,我們還有什麼不耐心的呢?
(6)找準規律
我們急於求成的心理往往還由於對事情規律的了解還不夠充分而完整,計劃不夠完備造成的,沒有做好事情後麵階段的相應準備,所以當你失去對事情的控製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希望目標馬上實現的急躁情緒。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事情的發展規律,並妥當地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麼,完成事情的過程就會變得十分有趣。
想想看,當事情的發展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並按我們的預計在發展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充分享受這個過程,享受這種控製事情而不是被事情控製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像諸葛亮坐在空城城頭目送司馬懿退兵一樣。這時候我們是不是一定非常耐心啊!
貼心小提示
也許你喜歡急於求成,你的急躁心情不斷出現,這就需要你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自我放鬆,直至急躁情緒被克服為止,到那時你才會找到一個真正心理平和的自己,讓自己做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下麵是一些有效的方法,你不妨嚐試一下!
你可以隨身攜帶寫有“冷靜”字樣的條幅,遇到自己急躁情緒襲來時,馬上拿出來看一看,迫使自己冷靜下來。
當你急躁的時候,你可以往雙腳的大腳趾上使勁兒,此外,也可以往腹肌上用力。
這是因為人在急躁不安的時候往往會抖動腿腳,有的人則習慣地蹺起二郎腿。這是無意識之中限製血液向大腦湧流的保持平衡作用的方法,腿部作用所以有益於消除急躁情緒,是因為它位於與頭部截然相反的方向,調節血液循環的效果最佳。
下麵的方法能幫助你盡快消除急躁情緒,保持健康心態。結合自己所處的實際,采取站立或坐臥的方式;做好準備後盡力往整個雙腿上使勁,使雙腿肌肉緊張,持續30秒後複位;身體處於坐姿時,可腳跟著地用力蹺起大腳趾,使腿部肌肉緊張,持續30秒後複位;可以用上述方法向腹部肌肉用力,收到的效果會更好。反複重複上述動作,就能獲得預期效果。
下麵的訓練能夠使你心胸開闊、情緒穩定,並強化心肺功能。選擇平坦的地麵,雙手各自緊握一本書或其他物件,自然站好;握緊書的雙手慢慢展開,逐漸伸平;伸平雙手後,軀體向前臥,身體要盡量向前彎曲,而後挺直;挺直身體後,身體向後仰,要盡量向後彎曲,而後複位。每次做前臥和後仰各10下,共做3次,能夠收到改善血液循環、情緒好轉的效果。第八節浮躁是產生荒誕的土壤
浮躁是指缺乏沉穩、見異思遷、心境急躁、辦事不踏實,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
浮躁是一種病態的心理表現。有浮躁心理的人在麵對急劇變化的社會時,常常表現的不知所為,做事情也心中無底,並且常常喪失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
1.認識產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浮躁的人常常讓人感覺沒有長性,因為我們做事情通常沒有恒心,容易被外界所打擾,見異思遷,並且喜歡投機取巧,整天沒有什麼正經的事情卻又心高氣傲,心神不寧,喜歡發脾氣。
浮躁心理是一種不安定因素,它在左右著我們,導致我們在麵對社會、生活變遷的時候顯得慌亂而沒有主張。浮躁心理的實質是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底氣不足。所以,我們常常會無端的發脾氣,表現出十分急躁、不安、焦慮的情緒。
我們也是很情緒化的,急功近利的要求經常是情緒取代理智和冷靜,做出許多危害社會和他人的事情來。這種情況與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努力奮鬥、公平競爭是完全對立的。
浮躁心理容易造成我們心神不寧。麵對急劇變化的氛圍,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內心充滿對前途的困惑和憂慮。
浮躁心理容易讓我們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別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浮躁心理還會讓我們盲動盲從。由於心中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隻是盲目地做題,或者是隨時模仿和跟從別人學習,而不去想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種病態心理使學習效率特別低。
那麼人為什麼會產生浮躁的心理呢?
社會因素是導致浮躁心理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正處於一個大的社會變革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體製也有大的變化。這個時候,每個人的未來都是未知和難以自我掌控的。
有許多在原來社會體製下各方麵都位居上遊的人,很可能在現在的社會中“每況愈下”,而一些原來經濟等各方麵條件並不是很好的人,卻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好。
社會每一天都在變化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原來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居中的人就更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未來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了。於是他們經常會煩躁不安,戰戰兢兢,並且容易患得患失,努力的保持或提升自己,所以產生浮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