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我說安胖子這次為什麼如此大方呢?原來是這裏出事了,我頓時有種誤上賊船的感覺。
翊坤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是明清兩朝後宮嬪妃的住所。翊坤宮原名萬安宮,明嘉靖十四年改稱翊坤宮,身後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老佛爺居住過的儲秀宮。
清朝時曾多次修繕過翊坤宮,後來更是打通了翊坤宮的後殿和儲秀宮連在一起,由原來的二進院變成了四進院。
明清兩代居住在翊坤宮裏最有名的嬪妃,當屬明神宗朱翊鈞那位非常能折騰的鄭貴妃,還有就是被廣大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康熙私訪記》裏那位宜妃。
西六宮是坊間流傳的京城四大鬼宅之一,各種鬧鬼傳聞不斷,最有名的就是西六宮小夾道和珍珠井。
西六宮小夾道每到雷雨之夜就會有厲鬼出來索命。珍珠井則是每到月圓之夜,井裏麵那位冤死的妃子就會出來抓替死鬼幫她找珍珠。
但是,在故宮博物院裏工作過的老人們都知道,西六宮最邪乎的地方既不是小夾道也不是珍珠井,而是這座翊坤宮。
據說當年同治皇帝有一位名叫黎妃的寵妃住在翊坤宮。這位黎妃娘娘特別喜歡蕩秋千,於是,皇上便命人在院子裏給她搭了一座秋千架子。黎妃沒事兒就和宮女們在院子裏一起蕩秋千玩。
一日,黎妃在蕩秋千時,腳上的花盆底鞋一不小心飛了出去,可巧正砸在路過此處的慈禧太後頭上。
慈禧老佛爺頓時勃然大怒,吩咐手下的幾個太監解下紅色的秋千繩子,絞死了黎妃和她的兩個貼身宮女。
在黎妃死後的頭七那天,那幾個奉命絞死她的太監都離奇的死在翊坤宮的秋千架子下,每個死者都是滿臉驚恐,脖子上有一道青紫的絞痕。
從此以後,不斷有人在晚上看見,黎妃和她的兩個貼身宮女在院子裏那個沒有秋千繩子的秋千架子上蕩秋千。
於是,宮裏就流傳說,因為沒了秋千繩子,所以兩個貼身宮女就吐出長長的舌頭給黎妃作秋千繩子,讓黎妃蕩秋千。不過,凡是看見過黎妃用宮女舌頭蕩秋千的人,都被宮女舌頭做成的秋千繩子勒死在翊坤宮的秋千架子下。宮裏的人私下裏都管翊坤宮黎妃鬧鬼的事叫拔舌秋千。
慈禧老佛爺聽聞了此事後大怒。她命人拆除了翊坤宮內的秋千架子,又請來龍虎山的張天師做法降伏了黎妃的鬼魂。從此,翊坤宮裏再也沒有發生過拔舌秋千害人的事情。
直到後來,民國建立,清帝退位。幽居在紫禁城裏百無聊賴的溥儀一日心血來潮,在翊坤宮大殿的前廊下安了一個秋千架子,他沒事兒就過來蕩秋千。
可是在秋千架子安上沒過多久之後,翊坤宮裏就不斷有人死在秋千架子下,死者的死狀和以前發生過的拔舌秋千案裏的受害者一模一樣,一些知情的宮裏老人都說這是黎妃回來索命了。
這事發生不久之後,溥儀就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西六宮也被清空,封鎖了起來。但是,翊坤宮裏黎妃索命的事情並沒有終結。
民國時期,名震江南的巨盜“爬牆李”,京津地區有名的神偷“孫佛爺”都神秘的死在翊坤宮裏。據發現死者的守衛士兵說,這二人的死狀和傳聞中的一模一樣,特別是孫佛爺,他的苦膽都被嚇破了,吐了一地的膽汁。
解放以後,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加上警衛死在翊坤宮裏的就有十幾人之多,都是同樣的死狀,最後一件案子發生在1982年,死的是一個修繕工人,這些案子一直都懸而未破。
後來,晚上再也沒有人敢靠近翊坤宮。巡夜的警衛也都是遠遠的繞道而行。
邊宕所說的撞鬼,該不會撞到的是黎妃吧?我看安胖子就沒安什麼好心!黎妃這姐們兒可是個硬碴子,不管是人是鬼我都惹不起她這尊大神。
不過既然已經來了,我決定還是先看看情況再說,發現事情不對的話就趕緊閃人。別說一萬塊了,就是一億塊也不值得把小命兒搭上。
我扯了扯小夏,把她拉到一旁,小聲地把黎妃的事情跟她簡單說了一下,沒想到她聽完後不但不害怕,反而興奮的兩眼直放光。
小夏一把摟過我的脖子,趴在我耳邊激動地低聲說道:“商隊,這回咱哥倆算是抄上了!這麼牛掰的案子,咱要是給破了,金票、美女大大的有哇!不行,我一會兒得跟安胖子砍價去。這老丫挺的,拿咱哥倆當棒槌啊!一萬塊,切,打發要飯花子呢,起碼十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