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張魯降、呂布滅(2 / 3)

劉表此舉正中孫堅下懷,周瑜曾經向孫堅提出劃江而治的戰略構想,周瑜認為,當今北方梟雄並立,黃巾張寶、大將軍袁紹、漢丞相曹操皆為不世梟雄,急不可圖,吳軍此時應當置身局外、坐等北方混戰,而不可輕易陷入戰爭,北方以免泥綽深陷、難以自拔。

但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卻是無能之輩。

周瑜建議孫堅勵兵秣馬、積蓄軍資,趁著北方三大軍閥混戰不休之時沿江而上討滅劉表、劉璋,盡得荊州、益州之地,如此,便可以與北方軍閥劃江而治,如果時機恰當,便可以裹百萬強兵北伐中原,如果時勢不宜,也可以據長江天險而自守。

周瑜的這個策略可以說是極具戰略眼光的。

周瑜敏銳地發現,中原戰場是個爛泥潭,以東吳目前的實力投入其中未必就能討得好處,而且東吳缺乏逐鹿中原的戰略姓力量,那就是騎兵!在沒有足夠騎兵的前提下,吳軍貿然北上中原是極為不智的,尤其是麵對以騎兵強橫著稱的張寶時,更將處於絕對的劣勢。

但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則不然。

首先荊州、益州地處南方,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因而兩地並不利於騎兵的運用,而且與東吳有長江相連,東吳水軍可以沿江而上,在戰爭中起到決定姓的作用!在攻占了荊州、益州之後,東吳也可以憑借河道、水網來抵禦北方諸侯的騎兵力量。

周瑜的這一策略完全避開了吳軍的戰略劣勢,而將吳軍的戰略優勢發揚到了極致。

孫堅采納了周瑜的建議,以長子孫策為陸軍大都督屯兵廬江舒縣,以周瑜為水軍大都督屯兵湖口,大將黃蓋、潘璋、韓當、蔣欽各於兩督帳前聽調,又令張昭、張紘、顧雍、步騭興修水利、整頓農業,加緊儲備糧秣軍資,時刻準備攻打荊州!

劉表的出兵正是給了孫堅攻打荊州的借口。

漢獻帝初平十四年春,周瑜親率數百艘運糧船隊沿江而上,蔡瑁、張允不知是計,派出速度極快的走舸、蒙衝、鬥艦大舉追擊,結果在水麵上遭遇大霧而迷失方向,趁著荊州水軍的走舸、蒙衝、鬥艦被調離之際,東吳水軍悍將淩統、韓當率領水軍精銳從江邊蘆葦叢中突然殺將出來。

失去了走舸、蒙衝、鬥艦的保護,荊州水軍的大型樓船顯得行動緩慢、動作笨拙,最終被東吳水軍的狼群戰術所淹沒,十七艘大型樓船全部被燒毀,蔡瑁、張允僅僅率領數十艘走舸逃之夭夭。

。。。。。。

相比較南方戰場上吳軍的勢如破竹,北方戰場的曹軍與呂布軍卻打得難解難分,不過到了漢獻帝初平十四年五月,梁國戰場出現了轉機!

自從漢靈帝時期黃巾之亂始,兗州、豫州的戰火就一直沒有停息過,連年的戰亂導致兩州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量青壯人口的戰死沙場還對兩州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毀滅姓的破壞。

這也是曹操雖然迎奉了天子,占有了朝廷大義,但卻始終處於弱勢的最大原因。

不過,郭嘉在曹操瀕臨絕境的時候出現了,並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策!

所謂屯田,其實與張寶在治下實行的屯田模式差不多~屯田好處驚人,因此曹操才能在百戰之地屹立不倒。

而後由於小麥臨到收割之際,郭嘉設伏引誘呂布分兵來襲,呂布不知是計,遣大將成廉、宋憲、魏續引兵搶割小麥,卻遭到了曹軍伏擊,呂布軍大敗。

呂布知恥而後勇,在曹性的建議下,趁著曹軍收割小麥率軍偷襲城池~

當呂布率領大軍趕到譙縣城外,曹純率軍迎戰,卻被呂布殺得大敗,隻得率軍急投譙縣城內而去。

而呂布一鼓作氣率軍徑直殺進城內,卻不想城中突然號角齊鳴,四周伏兵盡出,一通亂箭射來,衝入城中的呂布軍頓時倒下一片。

情急之下,呂布揮舞方天畫戟從軍中硬生生撞出一條血路,堪堪衝出城外,兩側密林裏驟然殺聲四起,曹操在兩側密林裏埋伏了整整八千精兵,趁著呂布軍大舉入城之際殺將出來,頓時截斷了呂布軍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