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現在還有多少人繼續使用博客,但傳統博客的業務量確實在逐年大幅下降。受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博客在與其他新媒體形式的競爭中顯得弱勢不堪。缺少互動大概是博客最大的掣肘,長篇大論似乎也與如今流行的碎片化傳播方式格格不入。
在用戶流失的現實下,曾經熱衷於博客的門戶網站開始去追逐微博等具有更大用戶群的新應用;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博客沒落主要還是沒有找到適合長遠發展的商業模式,運營成本上漲、用戶分流、營收縮水、缺乏資金支撐讓免費的博客網站難以為繼;而作為用戶的我們,在習慣了140字的社交網絡、方便快捷的轉發評論後,也隻好與博客時代揮手告別了。(綠茶 北京)
網絡罵戰,誰讓斯文掃地?
孔氏微博罵人挨罰可以看作一次提醒,提醒所謂的知名知識分子也要遵守基本的禮節,提醒新舊媒體也要注意口味取向,提醒人們即便是在虛無縹緲的網絡上也存在名譽權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
“你說的驢唇不對馬嘴……你就是個狗漢奸……”北大教授孔慶東在微博上一句口舌之快,結果卻被網友告上法庭。近日,海澱法院一審判決其公開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0元、給付公證費1000元。(5月9日新京報)
孔教授是性情中人,通過媒體爆粗口並非首次。之前,孔慶東發布了一條微博,指“南方某周刊”要對他進行采訪,由於“態度很和氣,語言很陰險”,他回擊了一句“去你媽的!滾你媽的!X你媽的!”後被網友戲稱為“三媽”事件。
之前孔教授國罵的對象是一個群體,而這次他罵的是具體的個人,個人維權,有時候比群體來得便利。在鐵證如山麵前,孔教授隻能接受法律的裁決了。
作為教授,孔慶東的學術水平毋庸置疑,但當今的網絡行為往往是衝動有餘,理智不足,網絡時常成為施展暴力的場所。孔慶東的種種言論或許是情緒的發泄,或者是更為狡黠的迎合傳媒傳播需求的舉動。誰讓斯文掃地?原因不止一個。
人與人之間存在分歧,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知識分子之間意見不同,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果知識分子知道斯文,那他就會斯文地解決這些糾紛,比如通過論辯。然而,在孔慶東這樣的知識分子身上,致命的問題首先是無禮,沒有斯文。因為沒有斯文,他們就會因為分歧而憤怒。並且,他們的心靈中沒有任何東西可用以控製自己的憤怒。於是,本能宣泄而出,語言暴力噴薄而出,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
有意思的是,出於本能的國罵式語言暴力打破了尋常的一本正經的精英話語體係,更能迎合廣大老百姓的心理需求,也受到諸多媒體的追捧,從而使得粗口橫行,斯文掃地。可見這既是個人素養問題,又是媒體口味問題。
語言暴力出現於社會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控的,而出現於網絡、報刊等新舊媒體中則是可以避免和控製的。網絡新聞媒體從誕生之日起,就享有言論自由在操作上的便利,但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普通民眾,自以為可以在網絡媒體上率性而言、不受拘束,言說在我、聽之由人,實為認知誤區。孔氏微博罵人挨罰可以看作一次提醒,提醒所謂的知名知識分子也要遵守基本的禮節,提醒新舊媒體也要注意口味取向,提醒人們即便是在虛無縹緲的網絡上也存在名譽權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錢兆成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