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社會與多元化社會治理
特別策劃
作者:周長城 葉閩慎
【摘要】文章試圖從家庭層麵、教育與發展層麵、性別層麵、組織層麵以及人際互動層麵描述個體化社會的多元形成機製,闡述其對當今社會治理的影響;提出個體化社會產生的一係列問題是舊有社會治理模式與新型社會形態之間衝突的結果,個體化社會的產生與延續不可避免,應當調整現有的社會治理模式以適應新的社會形態;提出從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NGO)、個人與家庭四個方麵采取應對措施。
【關鍵詞】個體化社會 社會治理 形成機製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在轉型社會的關鍵時期,“個體化”社會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一趨勢也給以核心家庭和工作單位為基本單元的傳統社會治理和社會保障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麵對個體化社會呈現出的一係列新的社會問題,如何分析並找出解決方案成為了擺在政府與學術界麵前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中國特有的社會與製度環境下個體化社會的多元形成機製,並闡述其對社會治理的多重影響,並就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個人與家庭四方麵應采取的應對措施提出建議。
個體化社會的多元形成機製
個體化社會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集體化”社會的消亡過程。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集體化”主要表現為家族製或宗族製。家族或宗族一直是個人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與堅實的後盾,這種支持作用主要體現在為家族成員提供維持生存所必須的衣食等物質資源;以私塾的形式為年幼的家庭成員提供教育資源;為家族成員在學業與仕途上的發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政治資源的支持等諸多方麵。這一機製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傳統農業社會相對落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導致的個人及單個核心家庭在麵對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時的脆弱,人們在惡劣的自然、社會環境麵前不得不結成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共同體,以應對風險,尋求庇護,擴展家族成員生存發展的空間。於是,家族成員間形成了團結互助、分工合作的關係。然而,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環境的改善,溫飽問題的普遍解決和生存壓力的大幅降低使人們不必再為了生存而與家族成員抱團,單個核心家庭作為生產單位足以維持家庭成員的生活,幾十上百人的龐大家族分散為人數較少的核心家庭,於是便有了家庭層麵的個體化,或稱之為家庭的核心化。
除了生產力這一要素之外,計劃生育特別是一胎製的推廣,成為中國社會個體化的又一要素。一胎製與社會生產力對社會個體化的影響體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麵: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宗族、家族和聯合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轉變,而一胎製導致了核心家庭向“隻有一個子女的核心家庭”轉變,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一胎製造成的家庭變遷極大地影響了父母對子女教育及未來發展方向的選擇,在這一背景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油然而生。家庭內部多個後代之間的分流與分工不複存在,在教育與發展層麵,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了原子化的利益主體。這種變化產生了兩個不良後果:其一,家庭後代分流與分工的消失影響了未來的職業分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為曆史,學曆高消費與企業招工難成為普遍現象;其二,這些獨生子女成長之後,作為獨立利益主體的他們或許更具有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更有可能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由此可見,一胎製在很大程度上製造了教育層麵和個人發展層麵的個體化。
嚴格的一胎製同時帶來了女性受教育程度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提高。一胎製使得父母對女孩教育的重視程度首次達到了與男孩等同的地步。在今天的中國大學裏,有些文科類大學或偏文科的綜合類大學的男女學生比例已達到1:2甚至1:3,即使在理科院校,女學生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當這些高學曆的女性步入社會時,她們從事的是對體力要求較低的、足以勝任的工作。女性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能夠在職場上與男性一較高下,她們不再需要為了生計而依附婚姻和家庭,經濟壓力不再是女性結婚的理由。也就是說,一胎製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共同促進了女性的解放與獨立,將女性與男性、女性與家庭分離開來,形成了性別層麵的個體化。
如果說傳統農業社會的“集體化”體現為家族製的話,那麼活躍於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80、90年代、至今仍有殘餘的富有特色的“集體化”則以單位製為其代表。這種資源集中分配調度、將成員生活與福利“包下來”的家長式管理模式,曾為成員提供全麵庇護與保障,打造了單位職工的“鐵飯碗”。單位製模式使每一個單位都成為自給自足的“家庭式”生產生活共同體,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傳統農業社會裏的家族。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對計劃經濟體製的取代,單位製受到極大衝擊並逐步瓦解,單位中的個人被推向市場,而他們曾經享有的福利和保障則被推向國家和家庭。去單位製的變革帶來的不僅有陣痛,還有單位成員的個體化,即市場中的企業作為一個相對鬆散的組織,對其成員的約束力大幅減弱,不再像以前的單位那樣有能力實施對成員的全麵控製,員工的流動性與自由度提升。但另一方麵,“自由”的個人沒有了單位作為依托,隻能直接麵對龐大的市場,承擔市場中的各種風險。總之,以“單位”為單位對社會成員進行統一集中管理的模式不再可行,組織層麵的個體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