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來計總是很久遠,陳健隻是暫時考慮了一下,眼前還有一堆的事要處理。 WwWCOM
冬馬上就要到來,木材的問題暫時解決了,縱然沒有河還是用想出來的辦法解決了木材運輸問題。
礦洞也已經修的有了雛形,一共挖了兩個深坑作為礦井的入口,木料支撐的距離也在一延長。
這些族人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效率爭取早一點讓奴隸工作,也是在勞作中學會了挖井,這對城邑的展意義重大,將來草河河穀的南北都必須要安排幾個村子,不一定非要有河水。
木結構的井需要的工程量太大,而磚石結構的井需要券結構,而且不能是挖完了之後再壘,而是從上倒下一點點把磚頭擠進去,有點空中樓閣的意思。
陳健隻是知道,沒有親眼見過,他暫時是想不通怎麼壘出來的,也想不通那些磚石怎麼才能不掉下來。
城邑中一共就那麼幾個稍微有兩把刷子的泥瓦匠,陳健不敢冒這個險,把那幾個人全都折在井裏,如今人才寶貴,別能點泥瓦匠,夏城中就算割麥快一點的人都已經算作人才了。
這些挖礦井的族人還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因此也就提不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隻能按照陳健要求的用木頭支撐加固。
族人不需要挖掘太深,隻需要做出一個樣板就行,剩下的事會有奴隸按照這個辦法繼續向礦脈挖掘的。
利用大量的木料和泥坯加固了礦井的入口,在挖掘不深的礦井中平整了地麵,並且鋪上了一層原木作為地麵,但卻不知道這些原木是做什麼用的。
陳健打算將來有機會可以做一些木鬥礦車,盡可能地節省人工,木鬥礦車現在也沒什麼技術難度,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用上木軌,那樣就能節省更多的力氣。
不是靠馬拉,馬沒辦法走枕木,但是這些奴隸可以推動礦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陳健覺得應該沒什麼技術難度,但卻不知道實踐中能不能做出來,可能還會遇到更多的問題,這一切暫時都隻是一個計劃,他要回去和那些熔煉銅礦和製作牛車的族人一起商量一下。
在兩個礦洞的入口基本完成後,陳健又讓族人在這裏蓋了幾間屋子,自己則帶著一些人沿著山穀勘察這裏的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陳健算是親眼看到了這一切的生和變化,經過背礦的奴隸大半年的踩踏,一條可容一人通行的路曲曲彎彎通向遠方。
在山頂上看了一下山穀的走勢,這條路如果重新修的話,可以縮短七八裏的距離。
這個時代的路和後世的並不一樣,不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凹凹的形狀。
中間高一些,兩個車轍印很低,正好讓車輪在車轍中,這也是為了在秦一統六國後要求車同軌的原因。
因為車輪承擔了大部分的重量,所以除非把整條路都修的時分堅硬,否則的話牛馬車走過去後肯定會將路上壓出車轍,與其不斷地鋪平,不如順勢而為修成這樣的形狀。
而且在馬蹄鐵出現之前,太過堅硬的路麵會對牛馬的蹄子造成損傷,這也是不能修直道和硬路麵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