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與天地奮鬥,其樂無窮(三)(2 / 2)

參照用的水渠不需要多寬,一百步的距離也可以用飄在水麵上的木頭望山,用三點一線的方式測算。

陳健帶著學堂的大孩子們先沿著計劃要挖水渠的地方挖出了測高的水渠,將水引入後,每隔一百步立下一根木棍,繃好麻線。

看似平整的土地在五千米的距離上出現了巨大的落差,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向下挖大約兩步,而有些地方則需要高出地表一步。

旁觀的娥黽看著地麵上密密麻麻的木棍和準繩,心娥城若是想要修建這樣的工程怕是很難……想了一下,他失笑地搖搖頭,不是很難,而是根本不可能。

他自信母親的算數隻怕與姬夏不相上下,但在算形上可要差了很多。

他知道自己要學的很多,可怎麼也沒想到幾根木頭,幾團麻線,會有這樣的效果。

等陳健量完之後,娥黽覺得自己看懂了,就是依靠水的平麵來完成,娥城在蓋屋子的時候,也會用長水槽量水平,原理很簡單,但他覺得自己肯定想不到這些。

最難的地方忙完,那些焦急等待的部族終於等來了自己的任務,第一道水渠按照氏族的人口分了下去,陳健指揮著所有的野民徭役和奴隸負責最長的一段。

平均下來每人不過負責一步的距離,隻算男人和奴隸的話也不到兩步,這已經是最簡單的地方了。

但最簡單的工作也有利用的價值,陳健將最早俘獲的一批語言相似的奴隸分成了六組,每組六十人,二十五男三十五女,因為第一批女奴隸的數量比男人要多。

選取了工程量基本相同的六段,分給了這些奴隸,很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六組誰先完成,就可以擺脫奴隸的身份,成為隸農。

成為隸農後沒有姓,隻有名字,但卻可以作為人而非物,歸城邑直轄,不再強迫勞動,而是利用土地將他們捆綁在土地上,獲得了名義上的自由。

成為隸農的六十人可以從公產中分出五百畝土地,歸他們種植,他們也可以借用城邑的耕牛,可以去坊市購買貨物,甚至可以在城外蓋自己的屋子。

但是,這些土地一半的收入歸城邑公產,並且還要承擔勞役。

即便如此苛刻的條件,還是讓這些做了一年奴隸的人充滿了幹勁,至少也比每挨打和皮鞭要強,至少在累的時候可以躺在草地上曬曬太陽。

對自由和土地的向往帶來的動力是巨大的,這些奴隸們知道機會轉瞬即逝,一旦錯過這次下一次誰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在各個氏族的人夜晚休息的時候,奴隸們點起了篝火,用累的酸麻的手和磨破的肩膀將土背走抬走,或是夯實地基。

絕大多數奴隸每隻睡兩三個時,兩之後便有四個人累死了,但活下來的人不悲不泣,將生命化為一支爆燃的蠟燭,迸出最後的火花,在無邊的黑暗中照亮自己的未來。

一百步的溝渠,最快的一組隻用了四時間就挖完,而剩下的五組也和他們差不多。

當陳健檢查合格後,那五組的奴隸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用頭撞擊著結實的地麵,懇求陳健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獲勝的奴隸則放聲大笑,尤其是他們的飯食從奴隸的帶殼粟米變成舂好的粟米飯,甚至有了一塊伴著豬油的鹹菜後,他們覺得這幾非人的疲憊和手上的血泡都是值得的。

將原本自由的人禁錮起來,再將原本屬於他們的東西用施舍的方式還給他們,總會得來山呼萬歲的感恩,奴隸們大約忘記了如果不是陳健,他們還是個快樂的氏族成員。

而陳健在休息的時候找來了議事會的成員,讓這些奴隸們跪拜盟誓以示他們有了新的可以稱之為人的身份後,五十九名奴隸咬破手指盟誓這一輩子都不會背叛城邑。

陳健也帶著他們去看了一片五百畝的土地,告訴他們這片土地上的收獲有一半是他們的。

為了鼓勵他們開墾土地,陳健又承諾除了這五百畝土地外,可以去外麵繼續開墾,新開墾的土地也是歸城邑公產所有,但他們依然可以拿到一半的收成,並且每多開墾一畝土地,都會得到三個貝也就是三十斤糧食作為一次性獎勵。

陳健一直都計劃歸化這一批奴隸以補充部族的人口,爭取在五年左右城邑人口出現年齡危機的時候,將野民歸化為城邑國民,再將這些隸農歸化為野民,通過戰爭捕獲奴隸,五年為周期快擴充輕壯人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即便是這種畸形的榜樣。在這五十九人獲得了土地之後,第二期工程也如期進行,同樣的辦法同樣的手段,這些心存希望的奴隸爆出四倍於那些毫無希望的奴隸的力量,用效率和度讓夏城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