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武裝幹涉(二)(2 / 2)

“其三,若是那人賢明,領之子定會信服,豈會逃到粟城哭訴?他是領之子尚且如此,還有多少人心中不服卻不敢言語呢?由此可見這人也未必多賢明,這種人要是當了領,數年之後還真有可能是禍事。”

“其四,老領已薨,不立刻通知各個親族以備祭奠之器禮,反倒昨日才派人通知粟嶽領,實在不該。”

粟嶽聽的連連點頭道:“姬夏的極有道理,我也是這樣想的。城邑在下遊三四百裏處,緊鄰東夷,地勢險要,這樣的城邑若是沒有個好領,那可是整個城邑眾人之禍啊。”

“我昨日聽聞心後便覺得有些疑惑,怎地不先通知我們讓我們準備祭奠之物?今日那孩子前來我才知道,原來竟有這般曲折。哎!這一次找姬夏,是想問姬夏借些快馬帆船,通知各個城邑親族,來我粟城共同商量。這件事慢不得,一旦慢了,那人在城中禍亂人心,愚民竟真的以為他是領的不二人選,我們再去難免有些……”

了幾句便唉聲歎氣地搖搖頭,陳健也附和道:“盟誓之後,俱為一體,正是要為親族眾人考慮。借船馬不是問題,隻是縱然有船有馬,其餘氏族的領來到,少也要到八月。到時候那人已然蒙蔽了城中眾人,我們去了隻怕一時間不能決,到時候死傷多些難免會生仇怨。”

粟嶽哪裏不知道這種事越快越好的道理?可是三四百裏的曲折,出兵前往也要十餘,去的少了不能威懾,去的多了又要耗費糧食,沿河而下需要陳健幫著運轉糧食,還要請各族領一同前往,這樣才能震得住城邑中的那些人。

一籌莫展之際,陳健忽然道:“那人雖然暫時僭取了領之位,但是城中必然多有不服者。此時真正支持他的,也就是自家親族那些人,咱們若是號召各領同來,他必然知曉。就怕……就怕到時候他帶著城邑投了東夷也未可知。”

“姬夏的意思是?”

“越快越好。越晚越亂。如今城邑正亂,不需要多少兵士,有三百人以迅雷之勢三五日內直撲下遊城邑足以。粟嶽領這邊可派人去通知各個氏族的領,等到親族領們來到粟城的時候,亂局已平。那孩子如今就在粟城當中,咱們帶著他一同前往,那些城中信服他的人定會拍手稱讚,簞食壺漿。如果這孩子謊,城邑眾人並沒有人支持他……那咱們也需尊重城邑眾人的選擇,將他交由城邑處置,不可壞了親族友好。”

粟嶽笑了笑,心真心支持現在領的隻有他自己家族的那些人,隻要能夠快平定,城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會支持勝利者的。

然而他對陳健的話並不相信,覺得陳健想的簡單了。能在三五日之內平定結果不言而喻,可問題的關鍵是怎麼在三五日之內東下三百裏攻下城邑?

“姬夏想的很好,可做起來很難啊。前些年我與東夷交戰,圍城數月,難以攻克。城牆雖然不高,可是攀登不易,隻能圍困斷水。況且一旦圍城,死傷必重,到時候即便咱們是有理討伐,城中眾人又怎麼會接受那孩子?我哪裏能不知道越快越好呢?”

陳健閉眼算了一下日子,思索了一番,自信地道:“夏與親族盟誓以來,不曾出力,卻多得親族眷重,心中難安。這一次平定之事,夏願盡力。今日是七月初九,粟嶽領現在便可派出使者前往親族通知此事,夏自有辦法在七月二十之前平定亂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