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份木簡,隻抄第一篇,一共兩千個字,七八個人用了半的時間就抄完。 Ww W COM
這都是些常見的字,也都是夏城最早一批跟著陳健紅魚學字的人熟練掌握的。
認字的未必是好的教師,她們以前學的時候也沒有這樣係統的課本,陳健將在榆城所有認得第一篇所有字的人叫在了一起,一人了一份木簡,重新教了他們一遍。
字都認得,但是陳健注釋的教案他們並未聽,係統地講了第一篇課文後,陳健告訴他們這第一篇需要達到的目的。
“你們覺得這第一篇,用多久能讓從不認得文字的人學會?並且要達成我的那種結果?”
這些人都是從不認字到認字的,陳健擔心自己定下的十五時間是不是有些急促,然而得到的反饋卻都很有信心。
“如果每人都有這樣的木簡,每個人每能像夏城的孩童那樣從早到晚學的話,三就夠。如果每隻學一陣,平時還要勞作,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木簡的話,二十足矣。”
一連問了幾人,都是這樣的答複,陳健將木簡收起,便讓眾人先離開了。
這八篇最基本的木簡,學過字的人學隻要三,陳健決定自己教他們,再由將這三學到的東西分成半年教給那些沒有基礎的人,再利用這半年的時間編寫教會他們別的,作為下個半年的內容。
能認三百個字,能會切音讀字,能加減法,大約需要脫產學習兩年時間作為開蒙教育。將來要保證城邑人口做到開蒙水平,做不到的罰錢貝。
達到開蒙水平之後將擇其優者,公產資助其完成深造,不優秀的可以個人出錢貝粟米繼續學習,十年內他要培養一批會算乘除法、土地麵積、簡單三角函數、筆算開平方立方、並利用三角函數和麵積讓一批人有數形統一這個哲學概念的專業教師,在城邑中建立專門的高等學堂——在這個時代會算三角函數就算是高等人才了。
萬事開頭難,隻要做好了前麵十年,完成合理的梯隊教育後,每年夏城榆城能夠保證教出來他急需的吏,細化夏城的官營經濟體製,依靠剪刀差和技術差剝削其餘城邑,能夠至少做到在夏城榆城完成官吏一體化,同時完善一種與血統論格格不入的新的人才選拔方式。
這也是他明明擁有武力優勢和技術優勢卻遲遲沒有選擇暴力征服的最大原因:他缺乏足夠的管理官員和幹部,暴力征服後的管理人才缺乏導致他隻能對那些世襲家族讓步,默許各個城邑的完全獨立性。
武力征服並不難,難的是征服後的建設和文明的快成長。他要拖時間,利用隱性剪刀差剝削其餘城邑這樣不會招致他們的反感,因為他們覺察不出來;利用夏城直接從氏族過度到城邑的新興優勢和沒有大家族勢力的政治格局培養底層國人。拖到自己手中有至少一千多拿起武器可以指揮百人,扔到城可以治理一方的高等人才;一萬拿起武器是兵,扔到村落可以當村長可以教人識字數數種地燒窯的開蒙人才。
做到攻下來就能守得住,就能同化就能穩定,而不是一個隻有京畿之地數百裏的名義統一。
從夏城的基本盤人口擴張,到人才培養體係初步規模,從夏城的各大家族勢力擴張,到老一輩城邑領消亡新一輩被他影響的城邑領接班,十年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時間。
帶著這種思考,在完成了《開蒙數形》的簡單教材後,陳健思考著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借著昏暗的油燈寫下了《夏城十年展規劃》,林林總總地寫出了因果和目的,並不深奧盡可能圍繞十年這個節點解釋了日後城邑管理所需要考慮的種種問題。
明年修繕完成後將調集夏城所有六司直轄的官員學習並作為日後城邑高級學堂的第一批教材,格式和一年前委托榆錢兒在議事會做的夏城新年收支報告幾乎一樣,先擺明事實,然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四段分明不講押韻的形式作為日後高級考試的“八股”模板和講道理的範本。
至於為什麼非要借著昏暗的油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不是因為他要這種格調,沒有經過蠟化處理的油脂總有黑煙並無格調,而是因為白實在是忙的不可開交。
既然將來可能會把很多統治階級必須要掌握的細節告訴夏城的官員,那麼就一定要注意保密的問題,所以在派人出去找石頭的時候,陳健留下了姬柏和二十個人,作為自己的親衛,或是夏城的憲兵內衛部隊的基礎。
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親衛部隊的名字是“黑衣”,《戰國策》中觸龍在趙太後的時候曾希望自己的兒子以補黑衣之數。
本想著就將這二十人取名為“黑衣”,可隨後他就現並沒有叫黑衣的基礎,因為此時夏城還沒有染料,所以才有了之前想要酸的粟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