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十四年的六個瞬間(三)(1 / 2)

有些記憶,隻屬於幾個人,漫漫時間中這些記憶的參與者也隻有幾個人。 Ww W COM

而有些記憶,卻是很多人共同所有,以至於很多年後回憶起來的時候,因為這段記憶素不相識的人就能飲一抔酒,聊聊當年。

比如華曆三十四年七月份的一項規矩,要求在半年之內所有陶貝前往榆城或是夏城新成立的錢莊兌換成銅幣,逾期不換則視為作廢。

笨重的陶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輕便而又好看的銅幣走進了人們的口袋,轉而多出了一種稱之為褡褳的布縫製的東西,裏麵叮叮當當地響著,證明主人的富足。

人們很早就接受了陶貝的概念,有城邑政府作為信譽支撐,有嚴密控製的作坊體係作為貨幣配的基礎,輕便的銅幣很快流行起來。

對於榆城夏城體係內的人來,貨幣改革就像是春的一場風夏的一場雨,稀鬆平常,沒有任何的波動。

因為公產仍舊以固定價格出售各種必需品,以各種價格收購必需品,為數不多的私下的市場交流,無非就是把實物強製變為了貨幣。

同樣的貨幣在其餘城邑可以買更多的東西,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很難離開城邑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即便知道同一枚銅幣可以在其餘城邑買更多的東西,卻也不可能放棄這裏的一切去其餘城邑花費。

隨著鐵製農具的生產,青銅的使用量減少了,按理價格會降低。

可是因為大量地鑄造銅幣,青銅的價格反而比之從前更貴,變相地一些不如青銅的鑄鐵矛頭也成為了大宗的貨物,而銅幣又總是高於同重量的青銅戈矛。

翻砂法鑄幣節省了很多工序,即便其餘能夠煉銅的城邑想要仿製也很難有多少利潤,而其餘城邑行的貨幣又難以和夏城銅幣競爭,因為他們沒有作坊群和各種用品作為支撐,人們也不是很信任那些其餘城邑的古怪貨幣,隻相信畫著陰陽魚和麥穗的夏城銅幣。

這東西隻要在夏城人開的店鋪中就能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而別的貨幣夏城人根本不收,也堅決抵製以物易物的宗貿易。

從大宗商品的收購銷售,到附近城邑走街串巷的貨郎,以及從夏娥貿易的商城演化出的名為商人的新職業不斷將貨幣收回灑出,向外輻射。

往來於榆城的人逐漸增多,身在在榆城對岸的土地上,一座新的沒有城牆的城邑逐漸有了規模,供那些其餘城邑的人在這裏居住或是購買貨物。

那裏有酒肆、驛館,甚至還有可以花上銅幣就能放鬆的好去處、官營的妓館,那裏的女人穿的好看而且很有味道,如果願意花更多的銅幣,甚至還有更漂亮的甚至會唱歌圜舞的。

每旬都有船隻通行四周的城邑,一條簡易的可以行車的路也已有了雛形,所以榆城對麵的那座城邑很熱鬧。

在那裏幹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從外麵逃到這裏或是賣到這裏或是“自願”前來的各種女人,一種新型的人口貿易以榆城為中心開始向四周罪惡的生長著。

而那裏的大部分產業都是夏城的公產,管理的人也是從城邑國人中遴選出來的,名義上每個人都可以報名,但是選拔的資格第一輪就要剔除掉絕大多數的人。

要求會認字,會數數,會加減乘除,這是一項硬性規定,誰也不能更改,有領親自考核。

那裏生活很愜意,幹的活輕鬆,又沒有太多的管轄。很多人知道自己這輩子或許不太可能,但仍舊充滿希望,因為他們的孩子如今還在學堂上學呢。

種種變化的起因都是因為一種可以在四周城邑通用的貨幣存在,不再需要以物易物拿著一大堆的糧食毛皮之類。

貨幣,對很多人來這項變革規矩隻是三十四年七月份生的一件大事,但對那些知道內幕的人來,卻知道這項規矩可能要追溯到很久前的陶貝綁定糧食換石頭,以及“芽”那個部門雕刻出的錫製的錢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