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襲的齊侯(1 / 2)

齊國是個古怪的國家。

當初分封的時候是為數不多的侯國,遷離了原本的故地,被陳健扔到了海邊,當時上下左右都是些東夷戎狄的土地和人口。

上一世陳健留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強行把這個族群拖入了後農耕時代。

牛馬牲畜、耬車條播機、高爐鐵、各種新式鐵製農具、灌溉學輪種套種技術、火藥長矛野戰炮騎兵加滑膛火繩槍、文字……

相對於尚處在邦國銅石並用時代的周邊族群,這是生產力和戰鬥力的碾壓,極高的人口增長率和一些難以描述的文化同化政策,可以讓這些族群以極快地速度殖民適於耕種的土地。

數百年前與陳健花了二三十年當教書先生弄出了大量識字人口並且靠文明優勢同化、殺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國人舊勢力加強集權不同。

被扔到四敵環顧的大海邊,齊國所能采用的政策也隻能靠本族的那些人采邑分封,數百年的時間完成了基本盤的殖民同化。

發現如今齊國所在的大島的時候,島上是有原始部落的。但島上同樣也有黃金、銅礦和大片的肥沃平整的土地。

借助火槍大炮,挑唆部族內鬥,私人武裝、逃亡的農奴,渴求發財的冒險者,源源不斷地從北邊的半島湧了進去……這座島的緯度正好,同緯度的擴張遠比經度擴張容易。

不到百年的時間,通婚加同化基本控製了這座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島嶼,重心基本都在沿海沿河地帶。

如果沒有那場沒有完成的統一戰爭,這就是一場完美的古典殖民時代的樣板。

然而隨著統一戰爭的開始,看似奇葩選獨裁王製度的共和國卻有更為集中的權利、血統神聖的君主國卻分權嚴重。

隨著事態的變化,大量的舊貴族、效忠舊製度的奴仆、一些被裹挾的士兵等等,連同齊侯一同遷到了島上。

當時大軍在海上,內部混亂,物價飛漲,而舊侯伯國的土地上正殺的人頭滾滾。

重壓之下,這群舊貴族們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海戰全勝,島上的局麵終於趨於穩定。

但新的矛盾隨之產生。

這一任齊侯的父親,在敗亡到島上之後,痛定思痛。

翻出那些上古時代的舊書本,翻看了一些古老的書籍,從上古時代的《陰陽矛盾》、《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如何合理盤剝》、《實事求是地分析調查》等書籍。

連看兩年,如有所悟,終於明白島上的局麵已經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之前統治的基礎是那些都有血緣關係的舊貴族,他們擁有土地,也擁護血統神聖,維護等級製度。

而現在在島上,這些舊貴族沒有土地,隻有如今最沒有意義的血統。統治基礎也不再是這些人,而是來到這裏的士兵和大量的普通人。

這些人一無所有,而島上原本的人除了自耕農還有大莊園主、大礦主、大土地擁有者。

新的矛盾成了外來者和更早的那批人之間的矛盾。

新來島上的人沒有土地,人心不穩;早來島上開墾種植的人,擁有土地擁有農奴,但他們絕不會因為親緣、血統之類的東西就愉快地把這一切拱手獻上。

一場變革勢在必行,否則根本站不住腳,必須培養出新的既得利益階層。

看過那些上古時代流傳下的在侯伯國視為不詳之書的書籍後,上一任齊侯算是恍然大悟,巨大的壓力之下人往往會變得聰明。

可惜那時候他已經老了,除了教育好一個孩子外,隻做了幾件事。

先不觸動島上舊勢力的利益,暫時合作。

將都城定在島上舊勢力最弱的南部,鼓勵耕種,開辦學堂,集中權利,直轄統治。

在大量舊貴族逃亡島上造成物價飛漲、重金屬貨幣通脹的情況下,壟斷海運,興辦國家銀行,鑄幣,限製物價,收攏金銀,實行了一段時間的配給製。

管控海軍,握緊了海軍的軍權,壟斷走私貿易控製島上物價,打擊投機商,扶植海盜盤踞北路航線,切斷北邊舊勢力與華夏之間的走私貿易,探尋南麵群島貿易線。

“贖買”島嶼南部的大批土地,興辦冶鐵作坊,興修水利,控製牛馬,鼓勵私人墾耕,在直轄地確立私有土地所有製。

統治的地方狹,這些事做起來也就簡單。大量的金銀和海軍優勢,保證了穩定與走私的效率。

上一任齊侯薨,這一任齊侯接任的時候,局麵大好,逃亡或是裹挾過來的這些人已經站穩了腳跟,工商業逐漸發展起來,舊貴族們瑟縮在都城中隻剩下血統和金錢,沒有土地隻剩下名義上華夏故土的封地。新的工商業自耕農群體組成的統治集團代替了舊貴族的勢力,實際上做的那華夏故土上一模一樣,隻不過之前作為既得利益者反對,而到了島上卻又轉而支持。

這一任齊侯在做繼承人的時候就露出要幹大事的姿態。

學堂讀書期間,完成了意識形態建設。

齊侯的法理性源於當年的親族分封,這一點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