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潘勳卓的“美麗中國”教育夢(1 / 2)

潘勳卓的“美麗中國”教育夢

最美留學生

每一位項目老師,都有一種堅定的信念:無論出生在什麼地方,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優質的教育。

如果教育不能夠給民眾提供一個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生存境遇的機會,如果社會的等級和階層通過教育也無法得到緩和調整,那麼還有什麼可以? ——潘勳卓

潘勳卓,本名安德烈·帕西內蒂(Andrea Pasinetti),美國籍意大利人,1986年生,2008年創立“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美麗中國”是一個專業化教育非營利項目,注冊地為中國雲南,由雲南省教育廳管轄。“美麗中國”從中美兩國招募優秀青年,為中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提供優質教育,並培養關注教育的未來青年領袖。2011年,“美麗中國”更名為“中國教育行動”,2012年又改回“美麗中國”。目前,該項目是美國知名教育非營利組織“美麗美國”(Teach For America)和全球教育支持網絡“美麗世界”(Teach For All)在華唯一官方合作夥伴。

我的“美麗中國”旅程

文/潘勳卓

很榮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中國的不解之緣。我叫潘勳卓,功勳卓著的勳卓。我來自美國,老家意大利,現在的家在中國。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實際上我和中國的緣分從很早就開始了,對我來說,中國有種異樣的熟悉感,她總會讓我想起我的家鄉意大利,從文化,到精神,都是如此相似:以親朋為核心的家庭觀,對美食的熱愛等等。當年,尚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我,對這個大洋彼岸的國家產生了很大的好奇,這樣的好奇感帶著我跨過太平洋來到了中國。

而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中國的不是很傳統“老外化”的經曆:2008年我在清華大學進修期間發起成立了“美麗中國”,現任“美麗中國”的CEO。

“美麗中國”是一個專業型非營利組織。我們每年招募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給予他們專業的培訓,之後把他們輸送到中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中小學,擔任2年的全職項目教師。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我會發起這樣的一個公益組織,這一切要追溯到2007年。

2007年是我第2次來到中國,盡管在中國呆的時間並不是太短,但是始終都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沒有真正地去了解過中國的其他地區是什麼情況。後來我得知有個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曾經在中國的雲南臨滄捐贈了1所學校,所以我就找了一個假期去了趟臨滄。

我的第一站是雲南臨滄的雙江縣。我坐飛機,轉巴士,再換拖拉機,離小學還有一段距離時,拖拉機陷在泥裏怎麼也動不了了,停在一片甘蔗林邊。天已經黑了,借著月光,我看見那所小學的校長騎著摩托車從山上下來。摩托車上放著一個黑乎乎的鋁盆,裏麵盛著燉好的土雞。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