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兒童福利院第二十五分院位於內陸大城蓮都的郊外,作為全聯邦最大的福利機構,慈心兒童福利院的規模相當龐大,二十五分院不過是全聯邦的大城市中極為普通的一個。
當然,作為聯邦一區的西南區主城的蓮都,還是擁有超過普通城市的資源,比如這慈心兒童福利院二十五分院就比中型城市裏那些小分院要龐大得多。
占地達到10000畝,光是各種樓房院舍就超過二百棟。各種設施相當齊全,職工超過五百名。至於分院中收養的兒童更是多達二萬二千名上下,可這兩萬多名兒童不過是聯邦中的極小一部分,無論什麼時候,這種福利救濟行為救助的永遠都是小部分。
現在十五歲林亦東就在這二十五分院裏待了十一年了。
他隱約記得有人對他說過,他兩歲時,年輕的父母突然雙雙身亡於車禍,之後兩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陸續去世,最後才四歲的林亦東就被送來了慈心二十五分院。
據有些朦朧的記憶中的一個官員所說,他能進入二十五分院,還虧得最後去世的外公外婆是某科研所的研究員,屬於享受聯邦高級待遇的人員,林亦東才被劃分為聯邦福利係統的救濟範圍之內。否則,他就隻能和蓮都城中那些流浪在街頭橋下的流浪兒一般,缺衣少食,忍饑挨餓了。
所以,要感謝聯邦,要感謝聯邦的龍主席!
林亦東在分院中的生活一直比較平靜。
除了最初兩年,老有些檢查團來視察分院的教學環境,順便給一批批的兒童做什麼身體檢查,發些慰問品,以及找些兒童噓寒問暖,表示聯邦對孤寡兒童的關心與幫助。
而林亦東卻幾乎每次檢查有幸參與其中——他是被檢查的那個。
他得了不少慰問品,被不少檢查團的檢查員們拉著問來問去,唯一不太愉快的就是全麵的身體檢查,畢竟脫guang了衣服站在七八個白衣服的醫生護士麵前,被他們摸來摸去(實際上是在他身體上連接檢查用的各種儀器),還有隨著他們的口令或上跳下竄,或遊泳跑步,總之折騰人的花樣讓林亦東對慰問品都喪失了大部分的熱情。
總體來說,林亦東的生活過得還算不錯,雖然沒什麼值得高興的地方,可吃穿住都不愁,還偶爾有些慰問品來調劑生活。
但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不長久了!
因為林亦東今天就滿十五歲了,而明年這個時候他就十六歲。
十六歲,是現在聯邦界定的成人年齡,一旦到了這個歲數,便自動成為有完全行事能力的聯邦公民,人生的分水嶺就橫亙在每一個聯邦公民的眼前。
更重要的是,十六歲是超能覺醒的最後期限,如果十六歲時還未曾覺醒任何超能,那等待這些孤兒的極可能就是直接被趕出分院,再往後就是那永遠沒有希望的黑暗沉淪。
不過,不是所有孤兒都是如此。
比如,前幾年分院中就出了很幾個了不得的天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