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任憑將領如何呼喊都無濟於事,反而被人潮衝得不由自主地跟著跑,有些人本不想跑,可是被人流一衝,不跑便惟有被踩死,因此也隻好跟著一起沒命的奔逃,百萬大軍竟這般潰敗不可收拾。
王邑和王尋發現這些時,已經是後悔莫及了,想在這亂成一鍋粥潰逃的大軍之中找到領軍的將領那是不可能的。而更讓他們大惱的卻是綠林軍和伏牛軍竟隻追趕著他們所在的中軍窮追猛打,此刻全軍上下已全無鬥誌,雖然這支中軍有著義軍數倍的力量,可是在無法組織起有效反抗的情況下,惟有挨打的份,被義軍追趕得如喪家之犬,一潰千裏。
王邑本還想再重整軍隊,可是此刻連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地被人潮衝得奔逃,隻好放棄重組軍容的誘人想法,向父城方向敗退。
這一場大殺,又一次殺到天黑才收,義軍追殺三十裏,斬敵十數萬,而官兵相互踐踏死傷更是不計其數,降卒數萬,得兵車戰馬、攻城器械和糧草無數。
百萬官兵,逃散的逃散,死的死,傷的傷,至少已經損失了一半的兵力。
王常、王鳳、劉秀諸人渾身浴血,劫後餘生,都歡喜得快發瘋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以區區三萬人馬竟敗敵百萬,明明必死的結果,卻以大勝告捷。雖然死傷了一萬餘將士,但是這一點損失比之這一戰的大勝,那是何其微不足道。
而此戰的最大功臣劉秀更是成了英雄,當之無愧的英雄,而最讓人意外,卻成致勝絕不可少的一人卻是林渺。
林渺的出現是個意外,但如果沒有林渺,僅憑劉秀三千死士絕無法擊潰官兵的中軍,但是加入了一個林渺和五千伏牛山的戰士,立刻使整個戰場的局勢大逆轉。因此,林渺不僅是英雄,更是每個綠林軍感激的救命恩人。
昆陽城內雖然已經狼藉一片,但裏麵的喜氣卻是無法掩飾的。於是立刻由王鳳、王常上表劉玄,將此戰的全過程和所有有功之人都寫得極清楚,劉秀在收編降卒之後,整個昆陽的軍民陷入了一種歇斯底裏的瘋狂之中,他們享受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勝利和歡樂。
由於申屠建此次也立下了大功,他帶來的伏牛山戰士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王常和王鳳也重點介紹了一番,更說明申屠建的依附之意,這位伏牛山的二龍頭也成了焦點。
城外的糧草物資,器械之物,昆陽全民出動居然搬了三天才基本上搬完。
當然,劉秀這些人尚無力繼續追擊王邑的敗軍。
王邑在父城重新整軍,仍有數十萬之眾,而昆陽加上降卒一起也不過六七萬人,而這些降兵仍不太安穩,是以劉秀要等到宛城援兵到來之後才能夠真正追擊王邑。不過,這幾日完全可以整肅軍容,修補城牆,賑濟昆陽城內損失極重的百姓,這些所獲得的物資足夠他們用上好長一段日子。
鄧禹居然在最緊要的關頭單槍匹馬前來相助劉秀,麵對百萬敵軍而毫無懼色,其義勇也確讓綠林軍眾將敬服。
鄧禹和劉秀乃是生死之交的好友,這是誰都知道的事,但是自第一次劉玄、王鳳諸人要急破宛城,鄧禹的建議無人采納,使之負氣而去。後來鄧禹帶上燕子樓的另一個台柱人物柳宛兒悄然而去,這可氣壞了晏奇山,但是四處探尋鄧禹的下落無果,因劉秀和劉寅及綠林軍諸將的原因,燕子樓也隻好不了了之。誰不知鄧禹、劉秀、李軼諸人乃是結義兄弟?而其兄鄧晨更是綠林軍的重要人物,燕子樓雖然麵子不小,但在綠林軍的勢力之中,自然不敢得罪這些軍中重要人物。
劉秀也沒想到鄧禹會在這裏出現,倒確實有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不過,幾兄弟在劫後餘生重逢,感覺總會特別親切。
林渺與鄧禹的關係也極好,與王常也曾有過交情,但卻並不深,不過綠林軍對他並不排斥,因為他與劉秀關係極好,又同為義軍的一支。在軍中,除了劉玄那少數幾個人想對付林渺外,餘者皆不知林渺與劉玄關係不睦,當然,劉玄也不會說出來。
宛城,熬過了五個半月,終於再一次大開城門。
城裏城外像是地獄和天堂的差別,饑餓得快要發瘋的百姓和官兵們終於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城門,空手衝出來要吃的東西。
岑彭與宛城的主將們都負荊而出,在劉玄麵前請罪,包括所有的印信都全部交給綠林軍。那遙遙無期的等待早已讓他們的心麻木,援軍似乎永遠都不可能出現,這使他們徹底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