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1 / 2)

劉奉從未小看劉秀,他也不會小看任何一位劉家的子孫,這是他的驕傲。

因為劉奉始終相信,劉家的子孫是最優秀的,是這個世上最具潛力的,這是他身為劉家一員最基本的驕傲,便像他和兄長劉林,都是這類人物,所以劉奉絕不會小看劉秀。

何況,劉秀還是武皇劉正極為欣賞的人,劉奉相信武皇便像是相信神一樣,如果不是因為兄長劉林極力支持王郎,他實不想與劉秀為敵。

當然,劉秀近來和往昔的表現都讓劉奉不敢小看。

劉奉仔細研究過劉秀的每一戰,包括在昆陽城救綠林軍,甚至對劉秀與江湖人士對決他也會很仔細地研究。是以,劉奉知道劉秀每一件在江湖之中廣為流傳的事。

正因為對劉秀的研究極為深入,這使他的心情也更為沉重,因為,他發現劉秀行事不依常規,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作戰詭變百出,對於江湖決鬥也是一樣,似乎並不計名譽,隻求成功。

劉秀像是一個混混的作風,像一個無賴一樣戰鬥,這便是劉奉對劉秀的評價。

一個能像無賴一般戰鬥的人,就不會墨守陳規,就不會以世俗人的方式去看待問題,麵對這樣一個對手,劉奉確實有些頭痛,但他卻必須麵對。

而近兩天,劉奉卻沒來由地有點心緒不寧,他總以為是自己確有些累了,在苦思不得破敵之計後,他隻有選擇苦守。

苦守是劉奉惟一的抉擇,昔日他所有的作戰方式都以主動攻擊著稱,可是這一次他卻要改變原則,隻因為這個對手是從未有過敗績的劉秀,更是慣於以少勝多的強手。

突然之間,劉奉似乎有所覺,他聽到了一聲極為高昂悠長的嘯聲,此嘯聲仿佛自心底升起,揮之不去。

“好深厚的功力!”劉奉吃了一驚,自語道,但說完頓時色變,他聽到了遙遙傳來的喊殺之聲。

劉奉推開窗子,那喊殺聲更為清晰,而在此時一名偏將渾身浴血地奔了進來。

“報……報元帥,大事不好,劉秀他……他攻入城中了……”

“啊……”劉奉的腦中嗡地一聲響,幾乎炸開了。

劉秀居然這麼快就攻破了他這堅城,而他居然毫無所覺!

“元帥,咱們快走吧,前方的兄弟快挺不住了,他們很快就要殺到這兒來了!”那偏將焦灼地道。

“備馬!”劉奉這才清醒過來,喝了一聲,立刻回房摘下兵器甲胄。

劉奉的家將立刻牽來其坐騎,一些家將早已全副武裝,準備隨時作戰。

衝出帥府,任城之中早已亂在一片,梟城軍與任城軍已殺成了一團。

北城因城內已大亂,因此在慌亂之下也被自北門狂攻的鄧禹打破城門殺入。

梟城軍自兩座城門殺入,頓時任城軍的抵抗在天機弩和鐵騎之下完全潰散。

梟城的騎兵在任城大街小巷之中極速推行,所過之處,任城軍在毫無鬥誌的情況下死的死,降的降,更有些人打開城門,自西門逃走。

劉奉看到這種局麵,頓時氣得快窒息過去,同時也明白大勢已去。

“元帥,我們快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名偏將急忙催道。

劉奉長歎一聲,隻好調頭向西門逃去,一群親衛相隨擁護。

任城很快便已平定,在梟城軍無堅不摧的攻勢之下,任城戰士根本就無鬥誌,而且到處都傳聞劉奉逃走了,於是那些戰士們隻好無條件投降,以換得保命的機會。

劉秀攻到帥府之時,府內已空,隻剩下幾名老弱應聲而降,這時他才得知劉奉自西門逃走。

劉秀立刻在帥府中坐鎮,等待各路將士前來彙報城中的情況。

而這些很快便有了結果,城中的戰士大多已經降服,餘者非死即逃,劉奉與幾名副將蹤跡全無。

對於城中的百姓並無驚擾,因為百姓皆閉戶不敢出。在這種戰亂的年代,百姓也已經習慣了如何保全自身。

鄧禹最先來報,城中初定,劉秀立命鄧禹、馮異諸人擬寫文書公告城中百姓,以安定民心,另外收編受傷的戰士。

此次詐開城門之計,確使梟城軍損失大減,一舉而破任城這座堅城,但接下來的卻是如何善後,以及下一步該如何攻克內丘的李育大軍。

李育乃王郎最得力的一名大將,其部下之兵幾占王郎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王郎便是憑李育北守而有邯鄲之穩固,若不能破內丘李育大軍,則攻打邯鄲隻可能首尾難以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