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1 / 2)

鄧晨當日乃是協助助劉寅起兵舂陵的最大功臣之一,更在綠林軍爭奪天下之時轉戰天下,在昆陽大戰中也立下了大功,可算是更始軍舂陵兵係的主要首領支柱之一。

鄧晨乃鄧禹的堂兄,文武雙全,在軍中極得人心,即使昔日的王鳳、王匡也不敢排擠,後被封為定王,以示其尊。

鄧晨戰死,自然使得長安軍心大恐,全軍戴孝。

關中無糧,赤眉軍進入關中,才發現其糧庫已空,立刻明白劉玄早讓人調走了糧草,不由大恨。

對於已無法供應軍備的關中,赤眉軍並不怎麼看重,是以樊祟立刻下令進逼長安。

在劉玄收到劉嘉送來的王鳳與胡殷的人頭之時,赤眉軍已經到了長安城外。

劉玄沒有半點歡喜,盡管王鳳、胡殷身死,但是他卻失去了大將鄧晨,而這些人昔日更是他部下的勇將,這一刻他無法對付外敵,卻拿回了昔日愛將的人頭,這確實是一種譏諷,也是更始軍的悲哀。

王鳳被殺,胡殷被殺,廖湛也死了,且商州被破,張卯哪裏還有鬥誌?

當王匡趕到洛南之時,張卯立刻領兵與王匡棄城而逃,在別無選擇之下,全都投降於赤眉軍。

赤眉軍自然不會拒絕,此刻他正要攻打長安城,若有這些熟知長安的更始降軍配合,那自是事半功倍。

這樣一來既增強了自己的實力,也削弱了更始軍的力量。

劉嘉與宗佻合兵,立刻攻打赤眉軍的後防。

赤眉軍大司馬逄安領兵相戰,雙方也呈僵持之狀,劉嘉想回洛陽相助也是不能。

逄安的兵力與劉嘉相差無幾,其部下也是戰將如雲,劉嘉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現在他自是不能什麼也不管地返回漢中。畢竟,他無法放下長安的牽掛,也做不到!

即使是外人不知道劉玄的身份,他卻不會不知,這江山至少可以算是舂陵劉家的!盡管他對劉玄這些日子來所做的一切並不滿意,甚至有些失望,但劉玄一直以來都是他最為尊敬和欽佩的兄長。

他們之間雖不是親兄弟,卻親如兄弟,劉寅已不在世上了,尚有河北那個風頭正勁的劉秀是舂陵劉家的人,可這也不足以成為劉嘉背叛的理由。他很明白,即使是天下人都可以背叛劉玄,他卻不能!

劉玄對劉嘉的關心一直都沒有改變,而對劉嘉所寄予的厚望也比任何人都重,是以劉嘉不可能真的背叛。

盡管劉嘉明白,劉玄已近日暮途窮的地步,但是他卻願意與劉玄一起走下去。

劉嘉從來不傻,也絕非沒有遠見,眼前天下的大局他也可以分析得很透徹,隻是礙於自己特殊的身份,而無法像許多人一樣自由地選擇,這便注定了悲劇!

龍城,全以粳米粘土所築,其城之堅可謂是世間罕有。

當年築此城調動了十萬奴隸,每一段城牆之結實使錐子難以釘入,也可以說這是一座以鮮血和白骨壘積起來的城池。

龍城並不太大,沒有像長安城、洛陽甚或是宛城那樣的氣派,但卻有一種異域的風情。

在遼闊的大草原之上,這聳立的堅城便像屹立於豫魯平原之上的泰山。

泰山不高,但卻能放眼千裏,這也便是龍城給人的第一印象。

古樸、蒼桑的外型,有著匈奴人一般原始的粗獷。

這是劉秀第一次在大漠深處看到的最讓人震撼的建築,不由得讓他想起了昔日大將衛青、霍去病及飛將軍李廣與匈奴大戰,而趕匈奴遠逃極北之地的場麵。

不過,漢軍從未攻至龍城,李廣隨衛青大軍破燕然山下的趙信城,而霍去病大軍則深入大漠更遠,竟追殺匈奴至瀚海(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但是,漢軍卻並未能攻下龍城,這多少與龍城之堅有一定的關係。

龍城位於候河之畔,水源豐茂,向南則是大草原與沼澤地,若沒有熟識路徑的人引導,想找到龍城絕不容易,抑或在半途便已死於沼澤或狼群的威脅之下。

左賢王的封地在趙信城,但由於呼邪單於病危,也都住在龍城之中。

龍城之外聚結了許多牧民,也有許多來自遙遠異鄉的人至龍城貿易,其打扮,可以看出很多都是大月氏或貴霜、安息諸國的來客。

格木吉亞對龍城並不陌生,在這裏,他的身份地位並不低,至少在呼邪單於麵前有說話的權利。

守城的匈奴兵也對其極客氣。

龍城,並沒有想象中守得那麼森嚴,或是因為在大漠深處,並無太多強大的外敵敢來入襲的緣故,以至於整座城池看上去並沒有防衛,連最普通的戰士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