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班(—3—)(1 / 3)

一連幾天,他跟著馬書記幾乎跑遍了整個龍墩鎮,全鄉一十二個大隊跑了有水庫的十個大隊,對全鄉的水麵情況基本有了大致的了解,對發展全鄉的漁業充滿了信心。

可是萬事開頭難,要想打開局麵卻不是那麼容易,有誰能認識到這裏麵蘊藏的價值,又有誰具有目光敢投資進來?

二哥要不是他節衣縮食把課外打工省下的錢寄了100塊並且保證技術和購買魚苗的錢他可以出麵賒欠一部分,最主要的是開頭投入的錢少真要虧了也不過是幾個月賺的錢打算那幾個月白做了,而今不同,要投入一下就是幾萬,幾萬塊錢對鄉下人來說差不多是個說出來都要嚇人一跳的數目。

他沒有眉目,好在更沒有人催,馬書記在帶他跑完全鄉的水庫後,隻跟他說把這幾天跑的情況寫個總結,就是馬書記不說他也想寫的,不管能不能實行心中的想法總得要讓人知道。

其實如果有一定的魄力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這裏麵的錢途,問題是他自己隻有嘴上說說的前景暫時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事實讓人信服,再說得好聽,他一個嘴上沒毛的年青小夥子也很難讓人一時間把寶押在他身上,確實是押寶,幾萬不是賭還是啥呢對鄉下人來說。

這期間對他也是一種訓練,進入社會的適應訓練,從小到大,他接受的教育都是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得,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來的東西拿得不安心,可這幾天所看見的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徹底顛覆了這種理念,不但可以得,而且得得理所應得,反而是不得才是不合情理。

第二天從南湖大隊回來,下車他主動幫馬書記拿著公文包上去,說是要上樓到辦公室去順路,同時很巧妙的把自己那條煙用包擋著,出辦公室時那條煙一道留在了書記辦公室,用這種方法他擺脫了這不和他理念的做法,馬書記有次含蓄的對他說小梁儂的煙忘了拿。他才說自己不會抽煙,放在他那,是浪費,不如請馬書記消滅。這樣做他可是從湖東大隊回來的晚上苦苦思索了半夜才想到的法子,當時也想到了這會不會是被馬書記認為自己拍他的馬屁,但自己確實不想得這份非勞動所得,反正公道自在人心,本就是因馬書記所得,依舊歸馬書記得去也說得過去,這樣,幾天來得的煙轉手仍然回到了馬書記手裏,他僅僅得了那一條,總不能另外找借口上馬書記辦公室,至於馬書記家更不好進,馬書記的老婆在糧站上班,一家人就在糧站住,糧站雖跟鎮政府不遠,可要巴巴的送條煙過去,那就真的是拍馬屁。

沒兩天,他把幾天下鄉的總結寫了出來,擬了個題目叫農村發展的因地製宜性,他認為本鄉的水資源豐富,是太湖同一水質的水資源,鎮裏要大力發展養殖,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做文章。

從水庫養魚開始逐步發展立體養殖,旅遊開發,本鄉工業基礎落後,交通不具備優勢對外招商引資沒有吸引性,光靠農業收入不足以致富,這幾年外出打工僅僅是緩解農村富餘勞動力浪費的情況,且是目前政府自身無力引導農民致富民間自發自主尋找致富的路子。

立足本鄉的實際情況,他提出做水資源文章,以點帶麵帶動全鎮老百姓致富,這方麵臨鄉湖沿鎮就是例子,這幾年湖煙鎮搞珍珠養殖經濟大步發展遠非龍墩鎮可比。

他通過四姐夫了解到湖煙鎮的珍珠養殖是由民間自發搞起來的,最開始是周大新一個人在自己村裏的小水塘養,跟二哥承包水塘養魚一樣,規模不大,慢慢的很多人看到養殖珍珠能發財,有錢賺誰不幹,養珍珠的人自然多了起來,當然其中鎮政府起的助力不可忽視。

首先是政策允許老百姓自己搞,再次貸款優先方麵做得非常好,政府出麵要信用社營業所給與貸款方便,這對於剛剛起步的養殖事業至關重要,剛起步的都是資金缺乏,手裏頭沒錢啥都不好做,再好的想法也隻能待產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