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進步(1 / 3)

今年的大水汛情沒有去年的猛烈。太湖發大水人們基本上可以找到規律,先一年要是發了大水,第二年就差不多可以放下心,反之亦然。東湖水庫養魚,到現在都沒有出現什麼讓人著急的事情,那些容易發生魚類疾病由於防範的好,加上魚苗的質量田經理都是經過挑選給他,一直都沒有在這裏出現讓人擔心。

到這時,鎮裏的人都算是看見的搞養殖的效益,再也沒有人對他去年的貸款搞養殖議論認為他不是想賺錢想發了瘋,就是膽子大得沒了邊不知天高地厚,都開始轉變觀念覺得他有眼光,有腦子夠膽量,敢於投入那麼多的錢確實需要一定的膽量氣魄。

這是很多人當麵對他說的話,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是笑笑說“哪裏有啥膽量,隻是當時覺得人家夏支書一把年紀都敢搞養殖,自己還是學這個專業的,肯定得盡力的支持,就賭上一賭了”。

小王卻告訴他“梁哥,儂沒聽見,鎮裏有些人又是咋樣在嚼儂的舌根,那話說得可難聽了”,他有點奇怪,說:“不都是說俺‘有眼光夠膽量’嗎?還說啥了?”

小王撇撇嘴說:“那是當著儂的麵,還會那樣損儂,那不是想跟儂結仇嗎?有些人就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當著儂的麵,說得甜蜜蜜,轉過頭,就恨不得把儂說得鑽進地縫裏去。”

他不禁笑了說:“小王,儂這樣說話還真有趣。有點誇張了吧。”

小王懷疑的問:“梁哥,儂真的沒聽說,那些話?”

他搖搖頭說:“還真沒聽說,儂也知道,俺除了辦公室,下班到宿舍,很少到誰房間裏去坐,更少跟人聊天,兩耳哪裏能夠聽得到許多。”

小王說:“那俺說了,儂可別生氣。”

“生啥子氣,說吧,儂還認為俺這點忍性都沒有嗎?俺肚量大著呢。”

小王想了,說:“梁哥,那些人說儂去年搞養殖,就已經知道這樣做定會賺錢,才會那麼搞的,貸款都敢貸是算準了今年會賺得跟多,況且人家湖東大隊給儂的又是雙倍的紅利,這做法擱誰身上都會動心,借貸肯定都願意,多好的事,做夢都不一定能夠做得到。”

又說:“儂搞過養魚,知道這裏麵的利潤大得很,明明知道卻不說出來,就是想獨個發財,想撈頭一桶金,不然都爭著,還能夠輪得到儂頭上嗎?都背地裏說儂做人陰著呢。”

他真是給氣得夠嗆,想發火,又無處發泄,忍了又忍,最後隻能“唉”的一聲,問小王:“儂相信俺是這樣的人嗎?”

小王肯定搖頭說:“俺肯定不會相信梁哥儂會是這種人,要不,俺也不會把這些說給儂聽。”

他點點頭說:“謝謝儂,小王,儂是俺兄弟,俺記著,唉,那些人願意咋樣說就隨他們咋樣說去,嘴長在人家身上,俺也不能閉了人家的嘴巴不是,隨他們說去吧,反正俺做事,憑良心,不是定要做給哪一個看的。”

話是這麼說,心裏不痛快卻是實實在在,惹得他一上午這心裏都毛毛草草的,做啥事都感覺不順意。

中午在食堂打飯,鎮裏在食堂用餐的人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有那麼十幾個人,打飯的時候全都一時間擠過來,就得排著隊等待打飯。食堂大師傅按照吃飯排隊的人依次打飯。

可是他明明是排在人家黃副鎮長的前麵,大師傅好像沒看見這回事,卻先給黃副鎮長打飯,把他給晾在一邊。

這還不算,同樣是四毛錢的飯,黃副鎮長一樣的飯碗裏麵的飯菜裝得碗裏都堆得冒尖要掉出來,他的呢,不到大半個飯碗,吃都吃不飽,心裏本有火,沒說啥,吃完了,又過去打飯,悶聲說要打四毛錢的飯湊,大師傅開玩笑說他是牛變的,咋這麼大的量,一般人哪裏吃得下。

他憋在心裏的火一下子被點燃了,這個大師傅眼珠子太勢利,不由罵了句儂才是狗眼睛看人。大師傅是四五十歲的壯年人,立馬不客氣罵他儂罵誰呢,嘴巴裏最好放幹淨點,還是讀過書的人。

他從心裏瞧不起這種人,更不會在這個時候服輸,也毫不客氣的回嘴:“就是罵儂,咋樣?”

說著一手把飯碗當臉甩了過去,大師傅用手裏握著的鍋鏟一擋,飯碗擋飛了,飯菜卻灑在了身上,這時傍邊人勸住了他,把他扯走,大師傅更不敢鬧大,此事沒人多說。

事後,洪老師把他叫到房裏,帶點客氣的說他何必跟一個大師傅較勁呢,儂是誰?儂是讀過書的大學生,咋能夠跟一個大師傅鬥氣,還罵人動手,完全不像是個大學生。

他有點委屈的辯解說自己不是跟大師傅鬥氣,隻是實在氣不過大師傅的勢利眼,太不把人放在眼裏。

洪老師才明白他發火隻是自尊心受到傷害,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哪,就是火氣太盛,便和聲和氣的說他:“儂這個人是書讀多了,自己太傲了,有些人身上有些傲骨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身上的傲氣卻千萬要不得,人一傲,顯露出來,誰會敬重儂?何況儂又年輕,沒做出啥成績讓人家看見,即便是那樣,做人也不能有傲氣,傲是在心裏,骨子裏,不是露出來的,懂麼?”

也隻有真正喜愛自己的老師才會如此苦口婆心跟自己說這番話,他不由感激的連連點頭,表示今後絕不會有這樣的事。

東湖水庫養魚的順利,不但給梁安邦帶來了可以看得見的利益,更是帶來了在龍墩鎮立腳的人脈,全龍墩鎮一十二個大隊,可以數得上的水庫就有十個,不說各個村子裏的大大小小的水塘,自己家裏放著金碗銀碗不曉得要還要羨慕別人。

一時之間,那些大隊書記紛紛覺醒過來,找到他請求他去他們的大隊蹲點,這些書記大人那一個都可以說得上是長一輩的人,而且他們所說的正是他所希望的,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富裕是他一心回到家鄉的理想,對此他是熱情相迎滿口答應,隻要那些水庫的水質允許他定會盡自己之能去幫助。

金秋十月,一年好景君須記時,南江縣發生了一件震動整個南江官場的大事,為響應國家提出的幹部提拔年輕化、知識化,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二十八個鄉鎮設鎮的十二個鎮裏增設一名科技副鎮長的職位。

大家都知道,鎮鄉是一級,隻是根據人口和收入的多少設鄉還是設鎮,一般鎮的經濟或者人口都要比鄉多。一般鄉鎮有書記一名,管政府工作的、管人事組織、管紀檢政法的三名副書記,鄉長兼任管政府工作的副書記,設立管農業的、管經濟的、管計生的三名副鄉長,另有管組織的、宣傳的、紀檢的、政法的四名黨委委員。

現在增設科技副鎮長一名,等於一下子全縣增加十二個副科級職位,這樣的機會哪能年年有,隻不過科技副鎮長規定的條條框框不少,要求勝任科技副鎮長的幹部必須具備大學以上學曆,年齡三十歲以下,這兩條不具備一票否決,這對於梁安邦來說,這兩條簡直是專門為他量身而作的,放眼整個龍墩鎮沒第二個人符合這兩個條件。

這個消息一下在龍墩鎮傳開了,夏支書找到他,問他:“小梁,想不想這次進步呐?”他疑惑的看著一向做事沉穩的老支書,茫然問:“想啊,誰不想呢,可是到哪去想呢?叫俺做夢啊。”

夏支書嘿嘿一笑說:“隻要儂答應,下麵的事情俺就來辦。儂看,縣裏定的兩個條件對儂可都是非常有利的,千萬別錯過這次機會。”

他搖搖頭說:“不是俺錯不錯過的事情,而是俺才剛來鎮裏多長時間,就想這事情,不是叫人看笑話麼?哪能的事呀?”

夏支書笑笑沒再說啥,叫他別灰心,該要幹的事情自己要把握,儂小梁做的事情大夥眼睛裏都看著呢。

夏支書回去,用大隊的電話跟那些大隊的老夥計打電話“老華吧,俺想跟儂商量一件事,嗯,儂也聽說了吧,縣裏要在鎮裏舉薦一個科技副鎮長,就是這事,儂心裏頭有啥想法沒有?沒哪,俺可認為這是在幫俺們大隊致富的好時機,為啥?儂想想看,前時間,儂幾個大隊書記不是到鎮裏找過人家小梁嗎?想讓人家帶領儂們搞養殖,這是好事啊,人家小梁也說了會盡力幫助儂們搞的是吧?現在有這個好機會,俺倆都清楚,要想做點事,有時候手裏頭沒權力是很難做成的,人家小梁呢,儂接觸就知道這是個真正幹事的好小夥子,如果這次人家要是能夠上去,儂想他做事不是更積極幫助俺們一道致富,到時候大夥想不過上好日子都不大可能嘞。”

華支書是湖西大隊的,也是一個有些年紀的老支書,兩人是老交情了,加上兩個大隊靠得近,能說上話,夏支書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這個老夥計。華支書琢磨還真是這個理,這個小梁還真是這次最符合縣裏選拔科技副鎮長的人,而且聽兒子說過他倆人還是初中的同學,這個忙該自己去幫。兩人再一合計,覺得應該推動全鎮十二個大隊的支書都出麵選舉梁安邦當這個科技副鎮長。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小梁是卯著一股勁到家鄉來貢獻的,是個能夠帶領大夥搞養殖致富的人,他能夠當上科技副鎮長,隻會給大夥帶來最直接的利益。洪支書認為,這事光是靠他們這些人在下麵推動還不行,主要的是要搞清馬書記肚子裏打的啥算盤,憑小梁跟馬書記的關係照說應該是會支持人家梁安邦上的。幾個人把鎮裏能夠符合條件的幾個年輕人拿出來篩了一遍,發現真正符合這次舉薦條件的人並不是很多,大概就隻有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當中還算梁安邦跟馬書記走得近,人家小梁可是一來就跟著馬書記跑上跑下,發表文章也寫上馬書記的大名,誰都知道那文章光憑馬書記是不可能寫得出來,馬書記雖說有才華,還不到那種層次。

十二個大隊支書跟馬書記能夠說說笑笑的也許隻有夏支書跟龍墩大隊的洪支書兩人,夏支書是馬書記一個大隊的,有著老交情,洪支書是馬書記手裏提拔上來的,為人處世有一套,可說是馬書記的心腹。這兩人就出頭找到馬書記隱晦的詢問鎮裏咋樣搞這個科技副鎮長的舉薦?兩人當然不是憑空無故的到馬書記在糧站的家裏,而是有事而去。夏支書拎了條水庫養的草魚,足有上十斤重,說是東湖水庫魚基本上養成功了,得來感謝老書記的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可不能忘本。

馬書記就滿臉笑容的說好:“儂個老夏,啥意思,一條魚就想把俺老馬給收買了?有事說到俺辦公室去,可不必到俺家裏頭來說。”又對洪支書說,“何況有帶著個小洪一道來,說說到底是啥事?儂兩個人同來可是稀少哇。”

夏支書嘿嘿笑著說:“老書記,儂這話可冤枉俺老夏了,俺老夏確實是沒啥事來找儂老書記的,就是想感謝感謝,聊表心意而已,儂說是吧?洪書記。”洪支書也是笑意盈盈說:“馬書記,夏書記說的是實情,俺是路上碰見,看見拎了條這麼大的魚來,難得打次馬書記的秋風,就跟著一同來了。要說事真沒啥事,就是覺摸著這魚新鮮著,好吃,東湖水庫養的那魚鮮著呢大夥可都想著明年也得叫人家小梁到俺那裏去幫助俺們搞這個養殖。”

夏支書接過話頭說:“就是啊,以前大夥都是不知道,自個捧著個金餑餑還羨慕人家的討飯碗,俺龍墩鎮原來能夠出金子的地方多著呢。”馬書記這回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一老一小,全都是為啥來的,嗨,還真的看不出,這個小梁在鎮裏的人緣還是很不錯的,連這兩人都貼心為他說話,臉上卻是一副嚴肅的模樣,對兩人說:“老夏,還說不是有事來的,啊,露出來了吧,儂那狐狸尾巴藏不住了,在俺麵前刷著一套,當俺是剛踏上社會的小梁啊,俺可是眼睛明亮著呢。”

夏支書見馬書記已經體會到了自己到這兒來的意思,幹脆有點直白的問:“馬書記,這縣裏說要舉薦一個科技副鎮長,俺看鎮裏也就是那麼幾個年輕人,不知書記肚子裏打的是哪一套算盤?老書記,這個儂看能不能事先跟俺倆透露一二呢?”

馬書記拿眼睛直瞪著這個年紀還比自己大一手,黨齡也比自己長幾年的老夥計,不客氣的說:“老夏,儂說這些話,儂還是黨的老黨員嗎?這是叫透露的啥?儂懂不懂,嗯?還一二呢,俺看儂不免了儂的支書職務已經算是夠講交情的了。今晚,儂想留下吃頓飯,就留下吃飯,不然跟俺趁早滾蛋,別再說些啥沒覺悟的話來。”

洪支書忙一邊說:“哪能不想吃馬書記家裏的飯呢?嫂子的手藝那可是全鎮有公認的好,老夏,儂說是不是?”夏支書清楚馬書記這番話的意思,不以為意,說:“那是自然,俺老夏好歹也拎了條魚過來,咋能夠不嚐嚐鮮就跑了,不合情理麼。”

洪書記把他交到自己的辦公室問他:“安邦,對這次縣裏的消息聽說了麼?”他笑笑,點了點頭,說:“嗯,俺聽說了。”

哪裏能不知道,他待的地方可是黨政辦,那是啥地方?說句不誇張的話,隻要南江全縣發生啥風吹草動的事情,首先聽聞的肯定是黨政辦,鎮裏再沒別的地方會比這裏先一步得知。他就是再兩耳不聞窗外事,這風也照樣吹進他的耳朵裏。洪書記接著問:“那儂對這事有沒有啥想法?”

他見老師是滿含鼓勵的看著他,就半帶半點隱瞞的說了自己內心的話:“老師,要說這事俺完全不動心,那是假話,可是俺也清楚,自己資曆到底淺著呀,才上班年多的時間,要是想這事,那不是要惹人說話嗎?”

洪書記一副生氣的神情說:“說啥話?誰會說話?啊,安邦,儂要搞清楚,在鎮裏,是誰在當家!別管他人說不說話,儂倒是跟俺說說,假如,俺說要是儂當了這個副鎮長,儂會咋樣去做事?”

這話就有點考考他的意思,他略作思考說:“老師,不瞞儂說,俺自願回家鄉,儂也是知道的,就是想在家鄉發展養殖,帶領家鄉人民富起來。如今局麵基本上打開,俺想就以點帶麵,在龍墩鎮做到全麵開花,形成規模,等有了一定基礎,打算走農業公司的模式做大做強,能夠持續發展。”

洪書記沉思了片刻,說:“安邦,這思路怕是儂在腦子裏,想了好久的事情吧?”見他點點頭,又說,“俺想,儂不如把儂這個思路整理一下,爭取在文件下來的時候給俺。儂是俺最得意的學生,俺對儂還要說一句,儂現在已經走上社會也有一年多時間,應該明白,社會上不比學校,有些時候,即便是儂願意做事,但是手中沒有相應的權力,儂就是想做,也不一定能夠做得成,懂得啵?”

這話在他大四畢業執意要回家鄉時候,老師高教授就跟他說過,鄉鎮不比在學校做事,有這種現象,這些他能夠理解,感激的點點頭說自己明白老師說的一番話,自己會照老師說的好好把思路整理出來。

鎮裏接到文件的當天,整個鎮政府都在議論這件事,黨政辦更是消息靈通之處。

上午,秋主任一拿著文件進辦公室,黃進和眼尖問秋主任是不是這陣大家議論的科技副鎮長的文件?秋主任一揚手裏的文件說:“小黃儂想進步也不必這麼著急吧,這事得黨委會討論決定呢。”

黃進和嘿嘿一笑:“主任,俺不是想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哪敢想進步的事呢。”

秋主任看看梁安邦兩個,老楊是可以排除在外,笑笑說:“話不能這麼說,儂們年輕想進步是正常的麼,反正今年這次的副鎮長總在儂們年輕人當中產生。”

說著進了後麵。黃進和看看小王和他,開玩笑的說:“兩位,聽見咱主任的話沒?到時誰當了副鎮長可不要忘記了在一起打過夥的老夥計哦。”

他報以笑笑,沒說話,依然看手裏的報紙,小王討好似地笑著說:“黃哥,儂跟梁哥是咱辦公室裏最有希望的,真想是儂兩個人當中的哪一位哦。”

黃進和嗬嗬一笑:“小王,果真如儂吉言,老哥俺不會忘記儂的。”

在黃進和思想裏,梁安邦才上班年把,再有文憑有優勢也不可能提拔到他頭上,自己上班有好幾年,論理應該是自己很有希望,另外最具競爭的是組織幹事和宣傳幹事,這兩個人都是三十靠邊,跟自己一樣都是中專文憑,即便有大專文憑也是上班後進修的。

對這事他心裏沒有多少期望,畢竟剛上班,而且他主要想的是能幹點事,要不當初畢業他也不會放棄留校的機會自願回到家鄉,當然,內心的一角不能不說隱隱有點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年輕人哪個不想上進呢,而且老師告訴過他要想做事也需要相應的權力,沒權力你想做事人家也能不讓你做,你做好了人家也可以說你沒做好,社會上不是流行一句話: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就不行。

副鎮長的事他不敢想,每天照樣坐坐辦公室,看看報紙,和下麵大隊來的幹部說說養魚的事,在他心中初步有了一個美好的藍圖,在明年的開春,能帶領全鎮十二個大隊搞養殖,在養魚的基礎上接著養豬,進行立體養殖,盡可能的提高養殖的效益,一養殖為起點,帶動全鎮的農業增收,慢慢壯大,最終能形成公司化養殖開發,到那時龍墩鎮的老百姓的生活就遠不是現在這般模樣。

把上麵的思路整理好了交給老師,他不去想鎮裏的這件熱門事情,不代表別人不盯著這事,不惦記著這事。時間一天天滴答滴答地走過去,事情的發展卻是一步步朝著他走來,一如解放區明朗朗的天,幾乎所有帶點政治眼光的人都看出來了。

鎮裏開黨委會的傍晚,因晚上要召開黨委會,鎮裏全體黨委都在食堂吃飯,怕回家吃飯趕不上點,馬書記在食堂用完餐,回來的路上,看見叫住他問了句:“安邦,儂那個思路還好哇,要是龍墩鎮真能夠照儂說的話,俺家鄉的老百姓日子就好過嘞。”

他謙虛的笑笑說:“俺那個思路也是跟馬書記儂跑鄉下的時候,看見那些水庫才有的想法,以前俺隻是有報效家鄉的念頭,卻不知從何處做起。”

馬書記嘴裏“嗯”了“嗯”說了句“安邦,好好幹,把儂的思路要更加明確化。”就走開了。

馬書記在鎮黨委會上的決定基本是為梁安邦製定的,文件要求每個鄉鎮上報一名科技副鎮長人選,確定了條條框框,本隻需書記填表推薦即可,可馬書記說要民主,完全改變了以往的作風,不是會上自己一人說了算,根據決定,全鎮七站八所負責人,十二個大隊的支書加上鎮裏的大小幹部,將近四十個人接到通知到鎮裏開會,進行科技副鎮長人選推薦。

黨委會上提出的候補人選有三個,梁安邦、黃進和和宣傳幹事小洪,小洪剛剛三十,恰好符合條件,而組織王幹事超齡半年直接無緣。

有人傳出黨委會的討論候選人的時候,洪書記推薦他,黃副鎮長反對說他這個人年紀輕輕,做事有時候容易衝動,應該還要接受時間的鍛煉,不宜作為候選人提名。

黃副鎮長說的衝動,是有那麼一回事,跟個食堂大師傅打架,也隻有他這樣的年輕後生會幹起來,叫其他任何人都不會。

黃副鎮長拿那事說事,馬書記卻說:“誰沒個年輕的時候,年輕人好衝動是很正常的事情麼,何必總抓住人家的一點小事情不放呢?有句話說得好,不能因噎廢食嘛,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不都是在曆練中成長起來的。再者,小梁,大夥都是清楚的,完全符合縣裏定下的最為主要的兩條規定,文憑跟年齡,這是誰都不能夠否認的。”

有馬書記這句話,他的候選人資格通過。這三人中,資曆他最年輕,學曆卻最高,黃進和是中專,小洪報的是大專,那是進修來的,即便如此還不及他的文憑高,當然縣裏隻要求是大學文憑,並未規定要本科。

如此一對照,再結合縣裏要求選拔有知識的年輕幹部,很多人在梁安邦還沒有參選就開始提前祝賀他是龍墩鎮最年輕的副鎮長。